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独生子女儿童期的人际关系对其性格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16日
作者:陈玉珍     来源:珠海市启雅幼儿园

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交往中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它反映了个人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独生子女儿童时期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其性格的形成。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没有良好的性格就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的,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形成不了良好的性格。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替他们完善自己性格中的不足呢?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人际交往的类型,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孩子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优点,更有技巧的与人交往,从而养成到更多更好的优良性格。

在人际交往中,独生子女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乐于交往型

这类孩子一般爱笑、爱说话,喜欢和小朋友们分享各种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计较,即便是身处陌生的环境也同样泰然自若。

案例一:

彬彬(男、6岁)在一次小班长选拔中,彬彬只说了两句话:我和小朋友分享食物,我还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结果全班39人有36人举手投票给彬彬,同意彬彬当小班长。虽然彬彬只说了两句话,但这两句话已经概括了他跟小朋友的相处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过彬彬,他不抢小朋友的任何东西,而且愿意和小朋友共同玩一个玩具。小班的时候有一次有个孩子下午茶已经吃了一个蛋糕和一杯牛奶,但他还想吃,于是问旁边的彬彬:可以给我吃一点吗?虽然彬彬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分了一半给那个还想吃的小朋友。

人际交往有时候可以很简单,只是小小的一半蛋糕,两个小朋友从此便成为了好朋友,正因为彬彬的慷慨,好朋友从一个变两个,两个变三个,如此类推好朋友越来越多,陪他玩的小朋友也越来越多。由于喜欢自己的人不断地增加,彬彬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除了自信心,彬彬还从一个腼腆的小男孩慢慢变得更活跃了,活动、游戏的时候也主动了很多。结果就有了自荐小班长的那一幕。除此之外,彬彬还变得主动与人交往了,不论是老师、小朋友或是其他家长,他总是笑眯眯的见人就叫。

彬彬的变化是可喜的,因为他从人际关系的改变中得到了进步,更好的完善了自己性格中的某些不足,例如腼腆、不够主动。当然,孩子不是一出生就知道分享懂得付出。而是在日积月累的人际关系学习中慢慢形成的。而彬彬便是如此,因为小朋友们都喜欢与他交往,他感觉到了小朋友对他的善意,自然他也会友善的对待小朋友。

二、自我中心霸道型

这类孩子一般不愿意与人分享,不懂得谦让、合作与同情。凡事以自己为中心,不得别人有不同意见,不然便会发脾气,乱扔东西或动手打人。

案例二:

欣欣(女,6岁)经常会遭到同伴的投诉,一个星期总有几天会有不同的小朋友哭着来找老师告状,说欣欣又打了她们、欣欣又抢了她们的玩具等等。小朋友都不愿意跟欣欣做好朋友,有的小朋友甚至不愿意与欣欣坐在一起,说是妈妈告诉他:不要跟欣欣玩,不然她会打你的。例如玩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欣欣总是指挥小朋友当不喜欢的角色,而自己却总扮演最能干最好的角色,如果有的小朋友有意见,便会动手打人,让同伴屈服,因为她这样的处理方式,所以孩子们除了告状之外,便本能的为了保护自己,渐渐疏远欣欣,不与欣欣一起玩玩具、游戏、活动,甚至是说话。久而久之,欣欣的朋友越来越少,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之交往。由于小朋友对欣欣的态度,使欣欣感受到孤独,同时欣欣也害怕孤独,便开始越来越不能容忍别人的否定,越来越霸道,越来越不歉让。以破坏小朋友的游戏或活动为乐。

       三、能力较弱型

这类孩子身体没有缺陷,智力也没有问题,只是可能有时候对事物的理解速度慢一点,没有主见,比较难从过去的事物中得到经验。他们的交往意识很强,行为也很主动,但理解能力较弱,而且冲动,控制力较差,因此交往时常常被排斥或引起冲突。

案例三:

宏宏(男,6岁)很喜欢参与同伴的游戏和活动,但是,同伴们似乎并不欢迎他的加入。因为,宏宏每次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或活动的时候,总会破坏孩子们的作品,例如:积木砌成的城堡,娃娃家里的大餐等等。刚开始我们以为宏宏是觉得破坏别人的作品很有意思,所以才会故意这么做,但在日常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宏宏每次都是先拿起玩具毫无目的的摆弄来摆弄去,慢慢的宏宏摆弄不出什么东西,便开始浮躁、四处张望,如果看到有什么能引起他注意的东西,会马上投入其中,但多数会以破坏别人东西而结束。由于宏宏不懂得正确的表达自己,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孩子们总认为宏宏就是故意捣乱的,小朋友一方面会向不同的人投诉宏宏。另一方面出于本能便开始拒绝和宏宏一起游戏或活动,而宏宏由于总是遭到同伴的拒绝,便也开始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耍了,总是躲在角落里自己一个人游戏,同时变得不自信,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四、孤独偏“熟”型

一般来说,这类孩子不是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就是平时工作太闲,过分保护孩子,过分溺爱孩子,事事代替包办,封闭孩子。这两种家长都极易造成孩子没有独立自立的能力,孤僻、胆怯,缺乏待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因为这类孩子他们大多只喜欢特定的几个熟人交往。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门,就会变得很懦弱,在家里使用的一些方法一旦在外面起不了作用,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倍感挫折,越来越害怕、怯懦,不敢与人交往。我在幼儿园也见过这样的孩子,在家里他表现得很厉害,能说会道,但在幼儿园从来不敢大声说话,不太和其他孩子说话,与老师讲话也是一脸的惊慌。而且,他们对于他人的言语或动作特别敏感,可能只是短短的一句话“XX更可爱”,小小的一个动作“手抬起”,他们都会误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或要伤害自己,常常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形成懦弱的性格等等。

以上所提到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性格特质,都直接影响独生子女性格的好与坏,同时霸道、孤僻、冲动和懦弱等等的性格特质,会减少孩子与别人互相作用的机会,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就可能会越来越退缩和焦虑,于是社会适应和社会技能也越来越贫乏。所以,独生子女要有良好性格,便要独生子女学会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交往从“自信”开始

1、无论工作有多忙,尽量抽点时间给孩子,即使是陪孩子玩一下玩具,给孩子讲个故事,最好是挑选一些具有意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得到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安全感,又可以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2、如果可以的话,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到超市共同挑选一些小零食,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和交往技巧,因为,购物除了要选好自己需要的东西外,还有一个坏节,就是付款,这个动作对于他的意义比选购物品其实大的多,这是一整套的商业交往基本规则。因为这象征着他喜欢的东西只要给了钱就是自己的了。在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拿着自己选购的物品和相应的金额到收银台付款,跟收银员姐姐做简单的交流。

3、分享。把买来的小零食分享给自己的亲人,接着是好朋友等等,这样慢慢的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的人际关系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自然性格也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感觉到其实有很多人喜欢自己。例如,老师可以日常生活中,多让这类孩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多帮小朋友做些小事情,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切记不能让孩子做些难度系数大的事情,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比别人差,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5、老师还可以多跟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孩子的情况,方便共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让孩子变得合群。

孤独的孩子从接触父母开始,以幼儿园为桥梁,踏入集体,在逐步学习如何与人交往中,得到的是自信。

二、交往从“宽容”开始

1、不给孩子留最好的,只给孩子留应得的。有些家长心疼孩子,经常把餐桌上最大的、最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怕孩子饿着了,吃饭的人还没到齐,就让孩子先吃。日积月累的养成了习惯,孩子会认为最好的应该都是自己的,这样就会把孩子惯坏了。如果平时大人总是把好东西大家分,孩子只享用他应得到的一份,谁不在家就给谁留着,人齐了才开始吃饭,这样孩子心里总是会想到别人。

2、主动说“对不起”“不好意思”。孩子经常听到主动道歉的语言和态度,就很容易模仿。例如走路时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主动道歉,别人就会谅解,避免争执。会主动道歉的孩子会减少打架和争斗,很快能争取到好朋友,容易融入集体。

3、学会照顾小动物。父母可以为孩子养只小兔或者小鸟,或者带孩子去有小宠物的家庭拜访。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并和孩子一起阅读小动物童话故事书,激发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模仿妈妈对自己的关照去照顾小动物。使孩子知道,对待小动物要仁慈,不要粗鲁,从而懂得对身边的人也要仁慈,不要粗鲁。

所以大道理常常是从小地方做起的,让孩子学会宽容的对待人和事物,只有懂得宽容的孩子才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有了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从不同的孩子身上学习到更多不同的优秀品德和性格。

       三、交往从“勇敢”开始

1 让孩子在家中得到更多精神层面的关注与支持。孩子在同龄人中得不到关注和支持,会感到失望沮丧。这个时候让他感到家人和他之间的关系是温暖的、安全的,愉悦的。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言语中必须带有肯定支持性,这样孩子便能感受到家庭给予他的一切。  

2、 帮助孩子参与同龄群体的活动。尽量使孩子对集体活动感兴趣,并带他参与有其他孩子参加的活动,比如参加兴趣班,野营训练,看儿童剧,联欢活动等,对孩子现场的表现多给与肯定和鼓励或给与一些积极的指导。
     3、
帮助孩子正确了解言语动作情感所表达的真实意思。孩子经常不能正确理解言语行为背后的真实意义,比如有时孩子会因为别人温和的嘲笑而生气,那是他不理解嘲笑更多的是表示兴趣或喜爱。作为大人要引导和教会孩子该如何评论和理解各种现实情景,从而让孩子更好的消化各种话语和动作的真实含义。

  只和特定几个熟悉的人交往的孩子,如果迈出第一步结识更多的朋友,参与更多的活动,那么,他们已经很勇敢了。

四、交往从“谦虚”开始

1、学会“慢但不燥”。比如玩积木,几个孩子一起玩,有的孩子很快就能砌出各种各样的建筑或物品,但有些能力较弱的孩子不行,怎么办呢?当这些孩子也开始不耐烦了,随时可能会撒手不玩了,又怎么办呢?这时,应该先让孩子静下心来,然后可以轻轻的抚摸孩子的背,说“你砌的是什么呢?”“我觉得你砌得真好”等等的话语鼓励孩子,让孩子的心情放松一些,然后再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多鼓励其他的孩子提出更好的建议,让他们有互相帮助的机会,共同完成更好的作品。

2、正确看待挫折。当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父母应鼓励、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父母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3、创造胜于复制。既然这些孩子他们不能从过去的事物中吸取经验,那么可以让孩子不必随波逐流。当然,不必随波逐流不代表可以乱来。同样的,不会用别人的好方法砌漂亮的城堡,那我们就用自己的“蠢”方法砌可爱的小房子,但绝对不破坏别人的作品,也不拿积木到处乱扔。

4. 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处世之道。告诉孩子并帮助理解什么样的行为能得到社会的赞扬,什么样的行为会被人排斥和唾弃,当发生争执和冲突的时候,怎样了解对方的需要,倾听对方的需要,如何协商,如何解决,并进行实际的模拟。

  其实,能力弱有时候也可以“吸引”很多好朋友,因为孩子都喜欢当“能干的小超人”,而能力弱的孩子便能从这关系中学习到谦虚这一良好性格。

独生子女儿童期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性格的形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等于拥有了良好的性格,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独生子女儿童期的性格培养,更要重视其儿童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使独生子女从儿童期便开始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杰本明•斯波克《斯波克育儿经》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8月,第一版

2、郑雪《人格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月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