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浅谈小班创意美术教学中材料的运用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09日
作者:杜雯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第三幼儿院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还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而创意美术是指在视觉影响,色彩敏锐度,造型能力等方面利用生活中各种材料,初步开发幼儿创造力想像力智力等能力的幼儿启蒙引导教育。

        现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教学中存在着幼儿操作简单、材料单一的种种弊端。这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往往会感到学得乏味,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的兴趣。教师应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应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开展美术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而所谓的生活中的美术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把取材自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安全的、无毒的材料物品来替代传统美术教育中纸与笔。根据对这些生活材料的来源不同,粗略的可分为:

         1、日常生活自然物 
        (1)自然植物 如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各类树叶、草等
        (2)自然废弃物 如贝壳等

         2、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废旧生活用品):
        (1)食品类: 蔬菜水果 如各种横截面的藕、花菜、苹果等,以及食品废弃物:包装盒
        (2)餐具类:各类餐具、盆碟 如 一次性餐碟 旧锅盖等
        (3)衣帽服装类:旧的T恤 、手套、拖鞋、旧鞋等
        (4)生活垃圾类:各类瓶瓶罐罐(酒瓶、易拉罐、饮用水桶等)
        (5)玩具类:各类积木、玩具车辆等

          3、生活辅助用品:各类绳状物(电线、毛线、丝带等)
         (1)球状物 (皮球等)
         (2)袋状物(纸袋、塑料袋、浴帽等)
         (3)其他(纽扣、陶土、砂皮纸等)

        总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安全的、无毒的材料,通过充分挖掘都能让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物件或者是废弃物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有效材料。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投入和运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要以想象游戏为情景,巧妙借助生活化材料进行操作。他们很难把握已有材料的用途和功能,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多的是由教师筛选和把握。

        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班创意美术活动运用这些材料呢?
        1、根据材料特性来运用
        为调动幼儿作画的欲望,在刚开展活动时期,我们选择的是具有美丽图案的,在印画过程中能自然成型的生活物品作为美术工具及材料,而印画的效果是孩子们始料不及的。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活动的兴趣。

        如:在开展美丽的花园的活动中,我们就准备了一些蔬菜,教师出示青椒、莲藕、胡萝卜、笋等通过引导切开这些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横切面。在鼓励幼儿蘸色印画,当一块块蔬菜的切面在画纸上呈现的时候,孩子们感到惊奇和兴奋,他们没想到蔬菜能变成一朵朵如此美丽的花和叶。不仅体验了乐,更加感受了美。同样是蔬菜,我们还可以根据其外形的主要特征去寻找与之象形的物体进行创作,比如我们班的阿琪发现苦瓜与鳄鱼在外表上都是疙疙瘩瘩有相似之处,因此以此为材制作了苦瓜鳄鱼

         2、根据活动目标来运用
        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能被我们所用,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不妨从多方位考虑它的用途,看似简单的材料却能促进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提高。如最常见的报纸我们就考虑到的易变形的特点,从培养幼儿撕、团、拧的技能目标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场景,循序渐进的展开活动。如:一开始我们从撕入手,开展了“雪娃娃”的活动,引导幼儿大胆地用报纸撕条,撕片,变成大小雪花,玩下雪了的游戏,孩子们与同伴在抛、撒“雪花”的游戏中,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再鼓励幼儿“扫雪”把落下的“雪花”装到塑料袋里,制作成可爱的雪人。同样,是撕贴报纸的活动,我们还利用各种餐具纸盒,鞋盒等为中介,让幼儿在这些盒子上黏贴报纸片,在使用收集的瓶盖、勺子、夹子等生活材料组合成盒子娃娃,作品很有艺术的味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是利用报纸,开展“水果宝宝”的活动,同样是用报纸作材料,这一次是引导幼儿学习用报纸团球的方法制作各种象形的水果,如圆圆的苹果、橘子、梨等。然后再引导幼儿装入装水果的网袋里,就与很相似了。除此以外,报纸还可以拧,引导幼儿拧成一根根的长条,沿着教师事先画好的轮廓线黏贴,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创意相框。简单的报纸经过不同的“加工”变成了既有创意又有情趣的作品。

        当然,这里所指的一物多用还有一个层面是指向于孩子们的美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提供幼儿更多的同一类工具盒材料,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和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感受同一材质的材料进过不同的组合和排列或产生不同的作品,这样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3、情景活动中的运用
        如在活动《小黄和小蓝》中的设计就很巧妙,为了让幼儿了解色彩知识,我们巧妙地结合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故事,创设小蓝小黄在浴缸里捉迷藏的情节,通过往浴缸里放水——小蓝小黄跳进浴缸洗澡——捉迷藏一系列活动,运用喷壶、鞋刷、浴球等清洁工具将喷水、挤色、刷色的贯穿起来了,在孩子们的刷色过程中自然地呈现了两种原色混合以后出现的间色,再以小蓝和小黄和他的朋友们去旅行了,抛出“他们会去什么地方旅行”这样一个问题,来唤起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发挥幼儿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通过点画的形式表现在何处旅行,表达自己的创意。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有趣的故事情景中,时时处处都能闪现他们创意的火花。孩子们持续创作的热情和执着感动着现场观摩的老师。又如:《下雨了》的活动中教师播放真实的下雨声,引导幼儿观看动态的雨滴,在栩栩如生的雨景中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选用生活中常见的面巾纸、棉签、喷壶,用按、挤、点、喷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毛毛雨。工具与情景有机融合,孩子们沉浸在快乐的创作中,让他们切实体验到了美术活动的趣与乐。

         4、游戏活动中的运用
        如开展“线条的舞蹈”活动中,我们将枯燥的表现直线、曲线、折线等与小乌龟爬、蝴蝶飞、小兔跳的轨迹相匹配,制作多媒体,引导幼儿观摩,再请幼儿也以同样的游戏方式让蜡笔宝宝在画纸上也来跳蹦蹦舞、圈圈舞、扭扭舞等,孩子们感到很有趣,同时也在有趣的游戏中基本掌握了各种线条的表现形式。又如在开展做大礼包的活动中,需要在一大张皱纸中间叠放许多报纸团和餐巾纸团,揉搓纸团的技能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需要大量的重复团纸,时间一长孩子们的兴趣会殆尽,于是我就将团纸团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皱纸宝宝的肚子瘪瘪的,它想吃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准备吧。“于是请幼儿想象有哪些好吃的食物,一边团纸一边鼓励他们说给它吃苹果、香蕉、冰激凌、包子,巧克力……,这样一来既能引导他们大胆地联想和再现生活经验,又使枯燥的团纸活动变得趣味盎然了。

        5、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是幼儿园集体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许多尚未完成的目标可以再区域活动中得意拓展,同时区域又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创美区域中呈现了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自然和废旧材料,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材料,充分地自我表现。
   
        由于集体性创美活动的开展受到时间的限制,许多幼儿感兴趣的集体活动我们就将它延伸到美术区域中,如:结合秋季主题开展的树叶黏贴活动,我们根据幼儿能力引导幼儿用收集的各种花、叶、果子在长彩条上进行组合黏贴,变成许多彩带。让后再敬爱那个幼儿的这些半成品投放到美术区域中,教师展现一些图片和范例,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何连接这些彩条。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和摸索中完成了诸如帽子,项链、毛毛虫等有创意的作品。又如在“洗照片”和“花手帕”的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创作情绪一直高涨,为了保持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将工具和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孩子们折叠餐巾纸的方法却来越多,印染出的手帕花纹也千变万化。有一些能力强或能力相对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以及幼儿能力的差异,在创美区域活动中我们就实施了分层指导的原则,针对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创作的成功。


        通过以创意美术活动为途径,运用家园共同搜集的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以感受、体验、游戏为基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意美术活动,激发了小班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兴趣,提高了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空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小班美术教育的内容、材料与组织形式,使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和材料等互动中初步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并有效地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美术教学法》
[2]《幼儿园创意美术》
[3]《幼儿园美术教学指导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