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亲子教育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指导2—3岁家长开展贴近生活的亲子活动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09日
作者:尹陆明     来源:北京市西城区洁民幼儿园

亲子从字意上理解,亲就是父母亲、子就是孩子,指导家长开展贴近生活的亲子活动就是由父母或家人带未入园幼儿参与幼儿园活动,提供亲子群体之间进行交流、活动,幼儿园和教师对小年龄段幼儿的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既然服务对象包括家长和幼儿,所以它既应是三岁前幼儿成长学习的乐园,又是家长的课堂。

在这里,幼儿可以参加全面、系统、规划良好的课程培训,在安全、自由、温馨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而父母则可以在早期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得到幼儿园和教师及家长间具体、专业、系统地指导和沟通。通过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情感,另一方面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以便在家庭中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在生命中的前三年获得最佳的发展。所以,在亲子园活动中我们力求做到家长和幼儿都是活动的主体,实现双主体教育。

一、    不断调整亲子活动模式,更好地服务幼儿、服务家长

(一)最初亲子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幼儿及家长需要.

我园由最初的下社区、周末的亲子教育模式到现在半日制的在园亲子班,中间历经了好几年的时间。初始,3岁以前的早期教育并未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为了能贯彻<纲要>的精神,也使育儿经验能够推广,并且让社区散居儿童接触同龄的孩子,有游戏的伙伴.我们选择到社区向家长宣传育儿理念,带领幼儿和家长在社区中开展亲子教育。或是请老师周末加班,休息日里在园开办亲子园.坚持了几年后,慢慢的,我们的工作受到社区周边居民的欢迎.他们发现家庭中的幼儿非常盼望参加亲子班的那一天,能和小同伴一起游戏.而家长们也认为老师的许多办法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十分管用,洁民幼儿园扩大了在周边社区的影响力。并被评为首届北京市早教基地的荣誉称号。入园的幼儿不但明显增多,要求参与亲子班的孩子也开始有点儿供不应求.社区的环境已经明显表示出不足.环境较狭小,没有足够的玩具材料供幼儿选择等等.老师的工作量逐步增大, 在带班的同时还要兼顾亲子园的教育,有时周末都不能休息. 无形中为教师增加了工作的强度与时间。这样不但不利于亲子教育开展,更达不到亲子教育应有效果.

(二)适应及满足幼儿及家长需要,调整活动时间和活动场所

这几年中,由于幼儿出生率的大幅升高,再加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为了能让社区有需求接受亲子教育家庭中的幼儿都能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园内加大力度开设了专门的早教教室,添置了大量的适合1——3岁幼儿的书籍及玩具。亲子教育时间也由原来的不定时调整为一周两次亲子活动,每次半日。这样一来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孩子们有了专门的教室、专门的玩具因此活动的质量大大提高。但在活动中我们又发现,很多幼儿在活动中竟然睡着了,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思考,1——3岁的幼儿生活应该是很舒适、随意,他们年龄小,容易困倦和疲劳,而我们安排的亲子半日班需要宝宝坚持3、4个小时,显然是不符合他们的生长发育特点的。由此,为了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又将活动时间由原来的半日班调整为两小时班,这样,不但符合3岁前幼儿的生活规律,而且使受教育的幼儿和家长的数量增多了,更多的解决了幼儿和家长的需求。

(三)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丰富亲子活动

由于园内地处裕中西里小区、东里、冠城园等几个大型小区的包围之中,幼儿及家长来园都比较近。再加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亲子班的活动时间定为从周一到周五每周两次,时间段分别为早八点至十点或是十点到十二点,两小时的亲子教育时间里,分别开设了自由活动、大肌肉运动、精细动作发展、户外活动等,穿插进幼儿的喝水、吃小点心,在学习、运动的同时补充体力。并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进行分班,将班级名称命名为“甜草莓”、“小樱桃”等,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开展贴近生活的活动,不断形成与洁民自然化教育相一致的活动课程,促进幼儿及家长共同成长

    活动课程设置应是科学、全面,从生活保育到抓住幼儿的学习关键期与敏感期,所有活动设计和材料提供都应从婴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更易于小幼儿接受,较之幼儿园更低龄化。再次,亲子园强调亲子的共同参与,增进亲子感情,增加幼儿的安全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其次便是在活动中将我们的育儿理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也学会科学育儿的方法。尤其是要相信孩子能行,给孩子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现双主体发展。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确定“生活即教育”的活动理念。

2—3岁的孩子对周围外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摸,什么都想干。尤其愿意跟随着大人走进厨房,学着大人的样子择菜、端碗、拿铲子,像个小大人的样子.他们在大人们的眼中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麻烦”。许多家长在亲子园活动时都反应,“我的孩子什么都敢动,也什么都敢干。”“可不我们这也是,一做饭他就过去,叫唤着要帮你炒菜,做一顿饭还不够他给你捣乱的呢。”“对呀,我那孩子也是玩具一大堆可玩一会儿就扔在那不玩了,就对这些瓶瓶罐罐感兴趣。”对于家长们对宝宝们的埋怨有他们的一定道理,家长觉得孩子们不知深浅,同时也影响了大人干活,给家长们“添了不少麻烦”。可家长们却忽视了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其实也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在摸、动、看中在不断认知学习,吸取着“养分”丰富着知识、生活经验,使自己一天天的进步长大。我们的家长往往认为只有玩具和书籍才能教给孩子们知识,却忽略了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教育契机。张雪门、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过“生活就是教育”,德可乐利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儿童的教育就是为了儿童获得实际生活的经验。”园内开展自然化的教育已经有许多年了,老师们都了解:教育就是引领幼儿在生活中解决问题,同时使幼儿能学会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只要去正确看待幼儿行为,去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我们每一个人眼中孩子都会变得聪明可爱。于是我园亲子园教师便及时抓住幼儿对于大人做的事情感兴趣的契机,尝试通过做饭、择菜、剥鸡蛋、和面玩面、包饺子、剥豌豆、种植、捞小鱼等活动满足幼儿的兴趣,更使幼儿在动手制作的同时学会生活.

(二)在真实的“生活”中,发展幼儿、感动家长

让幼儿在自然的氛围中主动的参与,使其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得到培养。另一方面也使家长在参与老师组织的亲子活动中明白一个道理,即“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家庭教育中也能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动手空间,而非是把幼儿当成”小麻烦”.因此,在亲子活动中我园尝试把自然化的教育理念渗透进亲子课程中,教师为孩子们设计了以下不同的系列活动。摆脱了过去随机上课,苦于没有活动内容的局面。

     活动一:告诉孩子“我能行”——做鸡蛋饼           

活动为宝宝们每人准备了一个摸袋,摸袋里装着鸡蛋;一个盆;一双筷子和一些面粉。先请宝宝们猜一猜摸袋中是什么?再用小手摸摸自己的摸袋中到底是什么宝贝。接着让孩子们把鸡蛋拿出来,请他们摸一摸鸡蛋是什么感觉的,用自己想办法将鸡蛋打到盆里。有的宝宝在桌子上磕结果不小心鸡蛋流了一桌子,有的宝宝模仿着家长在盆上磕,可是由于力度不够磕了半天却没有磕开,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终于磕开了鸡蛋皮打在了盆里。并观察到了鸡蛋磕开后是什么样子的。了解到黄黄的圆圆的是蛋黄,透明的象胶水一样的是蛋清。接着又让孩子们学着用筷子把鸡蛋打散,每个孩子都认真地“打”这鸡蛋(实际上宝宝们是把鸡蛋攉拢散的)孩子门很快发现了鸡蛋的变化,说鸡蛋都变成黄色的了。接着又让宝宝们往鸡蛋液里放了一些面粉并把蛋液和面粉打匀。有的宝宝不停地往自己的蛋液里加面粉结果面粉加得太多了都和不开了,最后在家长的指导下又加了一些水才和开。最后家长与孩子一起用孩子们和好的鸡蛋面液倒在电饼铛里做好鸡蛋饼让孩子们品尝,孩子吃着自己做的鸡蛋饼感觉特别地香,特别是有的孩子在家根本就不吃鸡蛋可这次也吃的格外香。家长们看着孩子们吃的香香的样子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活动孩子们认识了鸡蛋,了解了鸡蛋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亲身实践学习尝试模仿了家长磕鸡蛋、打蛋液、和面的过程。虽然活动完了后屋子显得有些凌乱,有的孩子甚至把蛋液打到了桌子上,有的孩子把面粉弄得满身满脸,可是活动由始至终孩子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而且兴趣非常高,他们都是亲力亲为根本不让家长插手,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后还和孩子们一起收拾房间,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着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当家长们看到孩子们那股认真的样子也都特别高兴。家长们也都觉得原来生活中这些事情都可以成为教育活动,也都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虽然可能会给大人添一些麻烦,但孩子们认知和动手等方面却在无形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家长明白了就连收拾\整理这些在大人看起来都不是孩子应该干的事情孩子都做得那么好,其中也蕴含着对幼儿的教育。

活动二:“告诉家长——宝宝行”—— 择芹菜

     教师与家长做个别交流时,听大部分家长都会提到自己的宝宝非常不爱吃绿色的蔬菜,为此非常着急.家里虽然尝试过很多种方法,但收效并不明显,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听到家长的焦虑,老师们首先便会想到两岁左右的幼儿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占主体,如果让他们了解了各种菜,会使幼儿热爱各种菜。

      于是教师为宝宝们准备了芹菜和长条筐。首先让宝宝们说一说这是什么菜。有的宝宝说“是芹菜”,有的说是绿菜,但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于是教师告诉宝宝今天就要摘芹菜包饺子吃。还没等说完,一个小朋友们就把芹菜的叶子择下了一个,看着她那可爱的样子家长们都开心极了。

    老师告诉孩子们:“芹菜浑身都是宝贝都可以吃。看哪个宝宝能干,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摘”。给幼儿交代任务后,老师又嘱咐家长家长千万不要帮宝宝择,尽量让我们的宝宝自己完成任务。这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拿一份芹菜找了个地方坐在垫子上开始认真地择了起来,由于宝宝小手的肌肉发育的还不完全因此在择的过程中,宝宝们再揪叶子的时候显得很吃力,再揪叶子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才把叶子揪下来,但孩子们没有一个放弃的,每当他们就下一个叶子后都非常有成就感的向家长和我展示一下,在得到家长和我的表扬和认可后他们就干得更起劲了。择完的芹菜和芹菜叶宝宝们也非常准确的分在了两个长条筐里,这使宝宝们初步学习将不同的东西进行分类同时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发黄的不要的芹菜叶拿到小动物园喂小羊和小兔。其余的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用芹菜馅包饺子,品尝了用芹菜做的芹菜馅饺子。看着孩子们吃的香香的饺子家长们多开心地笑了。在择菜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芹菜有许多的丝,便明白了家长和老师说的丰富的粗纤维,应该多吃芹菜的道理。

在择芹菜的活动中孩子们即认识了解了芹菜引导幼儿爱吃青菜。同时又教给了宝宝择芹菜的方法,在培养宝宝的劳动意识的同时也使宝宝的小肌肉得到了发展。在活动中家长们也体会到其实这些生活中的都蕴含着无数教育价值。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们往往为了方便或认为宝宝“不行”而代替宝宝们完成任务剥夺了宝宝学习的机会。或是当孩子做的不正确时家长会说一些暗示性语言:“这个对吗?”或是一边说着“你再想想这个对吗?”一边手不自觉的指向了正确答案给孩子与提示。因而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去指导幼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在活动中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潜能,才能真正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学会等待,才能真正的使家长做到“放手”让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获得真正的发展。这也是我们的亲子园形成了自己本园独特的亲子课程,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探索亲子园本课程,推进亲子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发展

亲子活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她已经使孩子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我们幼儿园的消夏晚会、小班的亲子运动会、采摘活动、游戏大会等大型活动都已经有亲子班幼儿及家长的身影。不但如此,亲子班的孩子还会在每日的园中喂小兔、鸭子、小乌龟;还会和哥哥姐姐一起浇菜地、为菜地的植物捉虫。更会加入到锻炼的孩子们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游戏,感受到了幼儿园的快乐。所以,每年新小班,哭闹的幼儿明显减少,用不了几天便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使家长更放心。

不知不觉间,我园自然化、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已经走过十年的时间,教师们不但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教育契机,带领幼儿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四季、花草植物等资源开展亲子教育。更能引领家长感受生活即教育的自然化理念,使家长在老师的影响与带动下,放开手脚,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在生活中挖掘教育契机,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加会生活,会学习。

面对我园亲子教育的发展,在符合教委要求及国家大的形势及教育背景下,再结合亲子幼儿特有的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需要,我园将会把已经很经典的亲子课程进行不断的分析,挖掘经典活动的优势,形成经典活动集。不但让每一位参与亲子班的孩子和家长受益,更让每一位新入职亲子教师看了以后就会上活动,更会将好的理念加以发扬形成新的自然化经典活动。形成系统的“生活即教育”亲子活动内容。再有,家长像一面镜子,家行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对家长的指导应在亲子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同时也要考虑到,在活动中如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家长的不适宜行为,指导家长如何在活动中更好的指导家长。

但我深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更重要的是依据幼儿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亲子活动模式和课程设置,使之更科学、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形成我园亲子班的园本课程和家长指导方式,能让园内每一个新入职的老师能用更能在北京市推广,互相借鉴,我们共同的目标便是让每一个3岁前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也能使家长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