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小空间 大运动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9日
作者:浙江省绍兴县柯岩阮社幼儿园 张国娟     来源:《学前教育》

   我园是一所利用小学调整网点布局后的闲置校舍建成的幼儿园。园舍前身为清代的楚和台门——一座典型的传统水乡住宅院落,处在前是东江、后是农家院的夹缝中,占地面积小,石板地多,活动空间少,空间结构不合理。

    2005年,幼儿园与小学分离,紧随其后就是对幼儿园进行全方位改建。我们请来专家、领导和教师对幼儿园的情况进行集体“会诊”,决定在装修时必须继承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做到不砍树,不拆房,修旧如旧。同时,我们跳出原有思维,因地制宜,优化环境,追求“本土、运动、游戏、玩具”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空间的作用。

 

 

户外环境游戏化、风格化

 

 

 

 

我们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户外空间,通过撤、移、建、添,仅地面运动面积就增加了两百多平方米,还因地制宜开辟了十来个运动区域,让每个角落都适合幼儿运动、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不同功能复合,使幼儿在上下呼应、纵横交错、富于变化的运动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拆除幼儿不需要的,添加自然材质的。

拆除不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人造建筑,尽量使用自然材料进行维修。

暑期维修中,我们拆除了小学校园中常见的宣传橱窗、天井中的预制板阶梯和纯粹用来观赏的两个花坛,幼儿园一下子变大变亮了。我们重修了地面,以塑胶拼板代替高低不平、已出现残破的青石板,但也保留了部分完好的青石板,并绘上各种不同颜色、蜿蜒曲折的小路和迷宫;在草丛中,增添了绘有脸谱的小酒坛作为跑跳区;在圆形塑胶地旁,埋下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作为感统训练区;在后天井转弯处的地面上,埋下原木梅花桩,作为平衡区;在园门口,挖出水池和沙坑,作为玩水区和玩沙区;还有跑跳区、钻爬区、投掷区,渐渐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2.保留老旧建筑风格,融合自然,立体开发。

园舍前身是风格突出的台门建筑,主体是典型的实木框架结构的瓦房,廊檐下是雕刻精美的牛腿柱,每间屋里还用石墩和木柱作为支架,虽别具一格,但颇让老师们头疼。在改建时,老师们在廊柱上做起了文章:“孩子们喜欢爬,我们就满足他们一下吧。”大家一起动手改造。音乐厅的廊柱钉上几根木头变成了攀爬柱;厕所的出气管装上四个水管弯头,摇身变成“孔乙己爷爷投篮架”;两棵水杉树中间挂上小吊床和自制的软梯……

我们将一些游戏设施、器材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起来,创设了一个丰富、自由且富有探索、创造和挑战机会的环境,我们欣喜地听到空中回荡着孩子们铿锵有力的吆喝声,看到孩子们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着那一份令人向往的悠然快乐……

地面空间毕竟有限,户外活动场地还需要向空中拓展。老师们提出了“大树下的跳跃区和投掷区”方案,把代表吉祥喜庆的福袋挂在大树上,把各种各样的酒坛叠起来,把飘香诱人的“鱼干”晒起来,把古朴典雅的“铜钱”吊起来。这样,幼儿不仅可以跳起来摸一摸铜钱、福袋、“鱼干”,还可以对准铜钱练习投掷。

 

 

空间利用最大化

 

 

 

 

环境必须和材料结合,才会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小空间要实现大运动,必须要在材料投放上下足功夫,我们尽量做到材料的生活化、趣味化,变旧为新。

 

我们在空间利用上探索单一空间实现多重功能,因此选择游戏材料更倾向低结构化、一物多玩。例如,蓝白相间的三角形布块制成的“五彩伞”,小朋友玩出了许多花样:手拉雨伞顺时针或逆时针走或跑;围着雨伞在不同的色块中玩各种间隔走或跳的游戏;玩“抛接雨伞”游戏,把雨伞抛向空中,再接住;玩“开关雨伞”游戏,说“开”时,幼儿拉直雨伞布,围成一个大圆圈,说“关”时,幼儿缩紧雨伞布,围成一个小圆圈;还有的摊开布伞,幼儿用膝盖压住伞边,在教师喊口令后向伞中心爬,爬到中间最快为胜等等。

我们在投放游戏材料时还注重搭配组合,鼓励幼儿发明新的玩法。

比如,长凳单个儿放在地上,可以钻山洞;倒在地上,可以练跨跳;二根或三根连在一起,可以走平衡木;间隔一定距离放一排长凳,可以坐;两根叠放在一起,可以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其他材料,如软梯、草飞盘、铁环、竹高跷、畚萁、筛谷匾、铁环、轮胎、稻草、石墩、酒坛、陀螺、长凳、奶粉罐、木头等,组合后产生了许多新玩法。材料的组合投放不但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也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节省了幼儿园的开支。

再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体育项目是绍兴当地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运用稻草、麻袋、布、麻绳、筛谷匾等不同材料,自制“龙”和“狮子”,邀请幼儿共同参与制作。幼儿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对材料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活动时,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二人龙(或狮)、三人龙(或狮)、四人龙(或狮)或多人龙(或狮)等,从单独游戏到合作游戏,从简单地走跑到一个跟着一个协调地首尾舞动、蹲着舞、躺着舞、跑着舞。我们还积极开发幼儿与龙(或狮)互动的游戏,如幼儿可在举起的龙(或狮)下练习钻的动作,在躺着的龙(或狮)身上练习跳、跨等动作。

 

组织实施灵活多样

 

 

在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上,我们主要采用整班流动和年龄组交替流动的组织形式,定向与自主、集中与分散相交融。

 

整班流动就是一个班的孩子在一个单位时间内主要共同练习一种动作,一周内对不同的动作流动练习,如周一走跑跳,周二投掷,周三钻爬……整班流动有利于幼儿熟悉各种材料和玩法,有利于教师指导,也有利于各种动作平衡发展。

年龄组交替是指为解决户外场地狭小、10个班级同时出现在场地上太拥挤而无法开展活动的弊端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大班和中小班两个年龄组分别在早晨7点半至8点半和下午交替进行。

定向指的是每天晨间户外活动锻炼的内容是预设的:周一走跑跳、周二投掷、周三钻爬……但达到目标的途径由幼儿自主选择。以周二的投掷活动“看谁投得远”为例,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不同材料开展游戏锻炼,如投球进篮、炸碉堡、给动物喂食等。这样既达到了预期目标,又尊重了幼儿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集中就是全班或部分幼儿集合起来,共同练习今天预设的主要动作。整体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把观察到的情况作为下次集中练习或平时个别指导的依据。分散是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分散练习,这是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最佳时机,尤其对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鼓励、示范和纠正,使他们尽快跟上大家的步伐。

 

 

制度保障坚实有力

 

 

 

 

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材料能发挥最大化作用,还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时间保障制度。如何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呢?我园分时段进行活动安排,室内外运动相补充。上午7∶30至8∶30的晨间户外活动、8∶30至9∶00的早操、中午11∶30至12∶00的餐后散步活动,是全园统一的锻炼时段。然后,通过周计划,把娱乐游戏、户外自选游戏、综合体艺活动、玩沙玩石等活动一一落实,完全能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锻炼时间。

器械管理制度。各班门前都分别装着近50种的自制运动器械。我们实行半开放式的管理。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相应的器械,在各户外运动区域开展晨间锻炼;活动结束后,根据墙壁上的图示把器械归于原位。同时,利用每周六下午,保育员对各班器械进行清洁与整理。班级自制器械的全园共享,不仅解决了班级玩具少的困境,而且取用方便,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权,调动了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制器械的运动价值。

    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运动区域、运动器械,每天早起参加晨间锻炼的孩子多了,运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放学后的亲子运动丰富了,老师们轻松地笑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为每天玩什么和怎么玩而操心了。我们因地制宜创设环境,把目光伸向更微小的细节,让幼儿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成经典,将“细节之道”发挥到了极致,使小空间也能开展大运动,打造出折射内涵、富有品位的幼儿园运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