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06日
作者:陈丽霞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在幼儿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所以 ,我园除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精神环境外 ,还注重通过室内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给幼儿创设一个丰富、优美 ,利于幼儿思索、利于幼儿动手操作的物质环境 ,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把地域特色带进幼儿园

河口区实验幼儿园坐落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的土地上,这里旷野茫茫,芳草萋萋,国家级保护珍禽四季随处可见。黄河两岸,林场、芦苇、牧草带植被种类层次分明,黄河如同一条黄龙深入蔚蓝大海,堪称天下奇观。夕阳西下、长河落日的迷人风情,令人神往。黄河入海口附近有海洋生物600余种,盛产黄河口刀鱼、东方对虾、文蛤、虾皮、梭子蟹、鲈鱼等名优海产品,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的美誉……。幼儿园老师充分挖掘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把它带进教室,引导幼儿进行了一次次的创作,制作出了一系列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用芦苇进行了手工编织活动,用芦苇絮进行粘贴,使之变成了胡须,变成白云等;用文蛤皮堆彻成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粘贴出一幅幅平面的图画,粘贴出石子路,小房子等;用牡蛎壳堆成一座座小山等;教师还引导幼儿以“我可爱的家乡”为主题,进行绘画作品展,黄河入海口的壮观景象、成片的红草地、满载而归的鱼船、一架架的提油机、成群的海鸥等精美的图片,在幼儿的手中变得更加充满童趣,别具一格。

黄河三角洲的一切自然资源在幼儿的手中都成了一件件的宝贝,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又使之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通过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想像力、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二、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托,创设适宜的生活环境

我园在公共环境区域的创设中,注重根据不同幼儿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如在我园的小班和托班教学区内,由于幼儿入园初期存在对父母的依恋和幼儿园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分离焦虑。为此,我们在走廊环境创设中,以孩子们创编诗歌《家》为背景,“大树是小鸟的家”、“幼儿园是我的家”,幼儿喜爱的诗歌和《我的妈妈》绘本内容为依托,描绘出了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象家一样的亲切和安全。进入中班教学区,中班走廊的上方为幼儿呈现了一幅海底世界,波浪型的曲线、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仿佛把孩子们带进了童话般的世界,给幼儿插上想像的翅膀。我们中班教师以此为主题,创设以多种材料、多种形式为依托的艺术作品,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在大班教学区内,我们以传统艺术为主线,注重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浓厚的传统文化带进幼儿园,让幼儿仿佛进行了浓郁的艺术殿堂,其中漂亮的花朵吊饰,悬挂的吊兰,自由自在的小鱼,还有色彩鲜艳的幼儿作品,都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三、让幼儿园的每个走廊、角落都承载着教育信息

我园在环境创设中还注重让每一面墙、每一道走廊会“说话”,注重使幼儿园的每个角落都承载着更多的教育信息,以给幼儿以正面积极渗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因此我们幼儿园在走廊内、楼梯下等地方设有安全、节日等专题教育长廊;幼儿园节日教育依附于幼儿生活环境存在,节日互动墙是幼儿园加强幼儿进行节日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此互动墙中为幼儿呈现了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图文并茂的内容,为教师和幼儿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在安全教育长廊中,给幼儿呈现出基本交通规则图片,以正面方式引导渗透给幼儿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教会幼儿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    构建主题背景下的班级环境创设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相适应的有效环境已越来越受人关注。实践告诉我们:环境绝不仅仅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与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共同体。环境与主题活动的互动,能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在主题创设的环境中,注重环环相扣,并随着主题的深入而变化,满足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

主题活动进行中,墙饰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动物总动员”中,幼儿在墙面上布置了三个相关栏目:“动物总动员”——水生动物、陆地动物、鸟类动物(以照片为主);“动物本领大”(用记录表统计);“动物的家”这三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探究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信息或发现。同时,孩子们在绘画区画“动物”;在美工区捏“动物”,在建构区搭“动物的家”等,他们还想出了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动物”:用笔画;用纸折;用豆豆泥、橡皮泥捏;用布做;用海绵剪……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平时,我们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主题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呼应,使每一面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许多课程,如“春天里的约会”(部分冬眠动物),“美好家园”(爱护动物,从保护自然环境开始)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大大发挥了环境的教育功能。活动中,我们还根据主题内容投放了相应的区域材料,如在绘画区投放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学习油水脱色分离画,在美工区投放太空泥等材料,鼓励幼儿在玩玩、做做中巩固知识等。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提倡“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建构”,像有的是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手工作品,有的是幼儿的记录表,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教师与幼儿、幼儿家长提供展示的舞台,交流的平台,营造了强烈的文化气息。

    

    五、传承中国文化,提升爱国情感

幼儿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幼儿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因此我们把中国传统艺术“青花瓷”和“剪纸”带进课堂,引导幼儿在了解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进行创作,在此环境创设中,教师通过让幼儿感知青花瓷的形式美,了解青花瓷的特点,体会青花瓷的艺术魅力,学习用各种线条来设计制作独特的青花瓷器,从而通过感知调动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纹样多的图案。剪纸作品有简单的对称图案、十二生肖、故事图谱等。除此之外还有脸谱、面具、泥塑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徜徉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长廊之中,让中华传统文化厚实幼儿的素养,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六、通过墙面互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随时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记录幼儿的饮水量,我园每个班级内都开设了“今天你喝了几杯水?”幼儿互动墙面,让幼儿在每次喝完足够的水后,去属有自己名字的墙饰前,放入一个标志,以记录自己喝了多少水,通过与墙面的互动,不但能促使幼儿多喝水,还方便家长或是老师了解幼儿一天的身体状况。除此之外,每个班级内还开设了“今天你快乐吗?”等相关内容的互动墙面和设立“发泄区”,让幼儿记录自己的心情,并通过打沙带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消积情绪。一系列环境的创设,不但使幼儿的身体健康得以关注,同时还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园是儿童的家园、乐园、花园,在室内外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儿童的观察视角入手,以“一切为了孩子”“以幼儿为本”为原由,创设充满童趣和互动气息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的环境氛围,为幼儿营造快乐成长的天地,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