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幼儿园园本化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发布日期:2014年01月03日
作者:门业梅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胜东锦华第一幼儿园

一、幼儿园情况分析:

胜东锦华第一幼儿园创建于2001年5月,是一所年轻的全日制幼儿园,随着生源的逐渐增加2010年9月创建新园。幼儿园现有三个大班,四个中班,四个小班,二个托班,13个班级,在册幼儿420余名。

 

教职工在年龄上表现出老中青三代优势互补,年龄均集中在30——40岁之间。现有教师30名,其中11人学前教育本科毕业,其余为学前教育专科毕业,教师们文化层次高,一专多能,在教与教学中富有朝气、热情。

二、幼儿园课程发展条件综合概述

我园位于胜东社区中心区域,锦华小区是胜利油田最大的一个小区,小区内的家长都来自于胜利油田各家单位,并且以老年人居多,家长正确的育儿观念薄弱,对参与幼儿园管理意识不够。教师团队敬业精神比较强,但结构差异大,整体队伍比较年轻,对课程的理解以及自身的业务素养还有待提升。

(一)地域资源条件

 

优势

劣势

行动策略

 

 

1、幼儿园处在胜利油田最大的居民小区内,设施优良,环境优美安全。

2、附近居民区较为密集,幼儿园和社区联系紧密,与家长的关系融洽。

3、园所周围除了基本的生活设施环境,如菜场、银行、超市等,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小区内多为老人带大的孩子,隔代教育情况普遍;家长的文化素养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关注程度和投入程度不高。

1、做好宣传、发动,努力争取各个层面家长的配合和认可,共同开展工作。

2、建立家长、社区相关资源网络,成立资源小组,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内容和内涵。

 

 

 

1、随着办园规模扩大,设立新园、老园两个园,在很多人、事、物的资源上得以共享。

2、现全园13个班级,随着办园声誉的提高和幼儿的增加,班级将逐年扩增。

1、园舍分两个园,在日常管理上带来不便。

2、老园所部分设施老化亟待更新,新园配套教学设施、教学具缺乏,整体上两个园维护、添置费用投入很大。

3、教师人数较多,在来源、知识构成、业务结构上差异较大。

1、坚持两所幼儿园一盘棋的全盘管理模式,加强班子建设,理清各条线管理职责。

2、以我园一贯的园风带动、培养广大新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充分发挥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形成良好的团队凝聚力。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实现设施设备与课程的紧密契合。

 

 (二)人力资源条件

 

优势

劣势

行动策略

 

 

 

1、在良好的传统带动下,整体教师群体朴实、肯干,爱岗敬业,责任意识比较强。

2、拥有管理局教学能手2名,局幼教新秀1名,5名社区骨干教师,能够带动教师团队进步。

 

1、新教师队伍急剧扩大,教师群体年轻化,导致教师间专业能力差异较为显著。新教师和新调入教师工作经验和业务技能不足。

2、教师各方面压力大,倦怠感时有表现。

在师资培养上需要更有针对性、分层性及兼顾需求性的计划和可行的策略,使不同的教师有各自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1、整体班子搭建人员结构合理,园长作为领头羊管理经验丰富。

2、班子人员专业化水平较高,其中幼教高级3人,专科学历占行政人员总人数的100%。 

除园长外,其余两位管理人员年龄较轻,管理经历短、经验少,对课程工作的思考、计划、调控能力上需要提高。

系统开展管理人员课程培训。

 

 

1、家长对我园普遍印象良好,较多家长愿意参与幼儿园的各项事务。

2、部分家长有相当的技能和知识,能为我园课程所用,是幼儿园课程的优质资源。

1、老年家长文化层次低,育儿观念陈旧。

2、部分家长对我园课程设置不够理解,参与的程度有些表面化。

针对老年家长的特点开展课程活动——“爷爷奶奶来上课”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鼓励家长参与活动。

 

(三)幼儿发展条件

 

优势

劣势

行动策略

 

 

 

 

幼儿热情、乐观、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良好。

幼儿在各领域发展不平衡:老人带大的孩子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发展明显较弱。

开展各类亲子体育活动,使课程设置和参与性更透明化,改变家长观念,提高幼儿身体素质。

(四)课程条件分析

我园现进行的课程教材主要来源与《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在此基础上拓展体育活动,建设拓展课程——“阳光健康 快乐”体育活动。蒙氏教育为选择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我园以《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教材为实施蓝本,基本按照课程实施内容,从不同的途径选择、挖掘、重组活动的素材,一般每学期会做3——4个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偶有生成活动。

拓展课程:“阳光 健康 快乐”体育活动。贯彻新《纲要》精神,在保证每天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优化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体育活动,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让幼儿走到阳光下,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快乐锻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选择课程:蒙氏教育。幼儿园从2003年引进蒙氏教育,对教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蒙氏培训工作,蒙氏教育比较有经验,现每个年级各有一个班级开展蒙氏教育,只将其作为幼儿园课程教材的选择性课程。

三、幼儿园课程理念

课程建设是课程发展、完善的过程,是课程的选择、改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教职工、幼儿家长及社区其他人员全面参与的过程;是课程资源挖掘、利用即产生成效的过程;建设方向是园本化;核心本质是适宜性。幼儿园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

关注生活:与孩子共同生活应该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起点,让课程充满生活气息是幼儿园课程追求的境界。一切知识和技能融入生活,才能产生情感,才是生动和有趣的;

鼓励表现:表现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力求整合,课程重点不是设计不同领域的“课”,而是各种来自生活的、包含多个领域经验的活动。是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基础和指导,以《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小、中、大班等配套教材为参照,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幼儿园体育活动,并使二者有机融合和渗透。注重幼儿身体、个性、潜能充分自主地发展,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幼儿发展目标

(1)热爱体育运动,在多样化的活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运动能力较强,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2)提高幼儿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言语能力。

(3)在丰富的课程环境中发现和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体验并认识共同生活中相互关爱与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4)激发幼儿好奇心,拓展知识领域,初步感受和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具有初步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各年龄阶段目标

各年

龄段

目标

 

小班

 

中班

 

大班

 

 

 

 

 

 

 

 

1、熟悉幼儿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2、喜欢走、跑、爬等游戏,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3、学习安静倾听别人讲话,喜欢与同伴交谈,喜欢看图画书,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4、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帮助。

5、喜欢自己歌唱,体验歌唱的愉悦。

6、体验绘画的快乐,感受线条的丰富性和形态美。

7、喜欢观察身边的小动物,知道爱护小动物。

1、感受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会正确方法主动洗手、学习整理床铺等。

2、积极参加户外活动,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玩出多种花样。学会拍球,动作协调;学习一些简单的花样拍球动作。在运动中具有安全意识。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连贯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气氛,体验劳动的乐趣。

6、乐于探究,喜欢科学活动,愿意动手动脑。

7、喜欢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能为熟悉的乐曲自由创编动作,表达情感。

8、喜欢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体验创作过程带来的快乐。

1、愉快地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遵守幼儿园活动规则,认识几种常见的安全标志。喜欢创造性的进行身体活动,乐意探索多种玩法。

2、学习跳绳、跳竹竿等小器械体育活动,动作协调,学会一些较复杂的花样动作,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敏捷性,在动作组合中增强合作的意识和同伴间相互配合的能力。

3、尝试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情感和感受。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对文字感兴趣。

4、主动帮助弱小同伴,关心班级发生的事,做老师的好帮手。了解和自己生活相关的劳动者的劳动,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5、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

的乐趣。乐于探索科学现象,解决生活

中的简单问题。

6、体验用动作、表情和姿态与他人交流

的乐趣。

7、大胆想象制作有趣的玩具,体验美术

活动的乐趣。

五、幼儿园课程类型与结构及课程设置配比表

课程设置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基础与指导,同时结合我园的拓展课程、选择性课程开展实施。基础性课程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和一日活动各个环节,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幼儿、着眼于幼儿最基本的经验积累,促进幼儿基本发展。在共同性课程的设置中,融合一日活动,让幼儿渡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在体育活动中拓展了以下内容:除了基本的户外活动,增加了花样跳绳、跳竹竿、拍球等幼儿喜欢的体育活动,以此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将我园一贯以来的选择性课程(蒙氏教育)融入其中,即融入主题背景,逐步使课程更趋园本化。

课程分配测算过程:

拓展课程:平均到各年龄段,平均到每天(每月22天),约为1小时,占每天(8小时)的12%。

选择性课程:平均到各年龄段,蒙氏活动为每周3次(不

包括托班),约占每天(8小时)的3%。

基础性课程:剩下的为85%。申明五大领域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相互融合,不能清晰的分割,因此,它们在基础性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也不能明确地划分,只能是相对而言。

各年龄段一周集体学习活动的课程配比情况

项目

年龄

 

基础性课程

(教材书中的集体学习活动)

拓展性课程

     

(体育)

托班

 

上学期:每周3节

 

   

下学期:每周3—4节

 

小班

 

每周5节

集体活动:每两周1节

中班

 

每周7—8节

集体活动:每月2--3节

大班

每周8节

集体活动:每周1节

 

每周约10节

集体活动:每周1节

各年龄段每月选择性课程活动安排情况

项目

年龄

 

选择性课程

(蒙氏活动)

小一班

每周2次

 

中一班

每月2—3次

 

大一班

每月3—4次

 

六、幼儿园课程实施框架


阶段一:实施时间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

以基础性课程为主,根据幼儿园特点和资源状况,改造现有的课程,建立主题资源活动包,里面包括:主题的来源、主题的经典活动案例、主题区域活动的照片和材料、主题环境的照片、主题活动小结。并将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梳理。每个年级组建立3个完整的主题资源课程包,并以年级组建立课程资源库,将每学期的“经典活动”收集整理。

方案二:实施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1月

将在3年内将体育活动作为我园的一个特色活动课程。特色课程是一个持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根据我园实际情况,我们从最基础的部分做起,本着逐渐做大做强的原则,将课程活动分解到大、中、小三个年龄组,并以“快乐”、“健康”、“阳光”为主题网络关键字。在主题的最初实施阶段以走、跑、跳为基础内容,制定各个小的主题体育活动,最终形成体育特色主题网络,主题网络中包括: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亲子体育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工作等。树立课程目标意识,掌握科学的教育策略。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角度建构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尝试及交往过程,调动幼儿主动性的相互作用,使体育活动有趣、有意思。

七、幼儿园课程管理与评价

课程实施中的评价体系体现淡化评价的鉴定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主要采用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行评价方式,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自我监测、自我发展”的机制,使评价工作成为提高和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平台。质量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实施、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1、对幼儿的评价

(1)、评价的目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2)、评价的内容:(参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发展部分的评价指标,制定锦华幼儿园班级整体发展水平评价指标。

(3)、评价的方法:

①观察法:以自然观察为主,教师在幼儿自然活动中通过自然观察,对幼儿做出判断,以表格的进行个案记录,并进行班级整体发展水平的汇总。

②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成长档案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它包括对幼儿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进行观察与记录,收集并分析幼儿的作品,经过整理后进行评价,以反映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的学习过程与成长轨迹。

2、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1)评价的目的:对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促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课程园本化,最终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2)、评价的内容:(参照“幼儿园纲要(试行)”——课程实施部分的评价指标,制定锦华幼儿园系列活动评价指标。

(3)、评价的方法:采用他评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由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家长一起参与课程实施评价工作。管理层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幼儿园教师实施课程进行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寻找改进对策。要鼓励教师、教研组在日常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发现自己在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同时,也要注重收集来自家长的信息,并请有关专家对课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

3、对教师的评价

1)、评价的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主发展。

2)、评价的内容:创设教育环境、设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三方面。

八、幼儿园课程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建立课程发展小组,实施开发研究小组(教研组)等

(二)、经费保障

建立课程研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配置课程所需的设施、设备经费。提供教师培训所需的资金。建立课程建设奖励基金。

(三)、资源保障

建立课程资源库,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源,(人力——做好互动;物力——提供图书、音像、器械等;社区——经常联系;家长——提供开发支持共享资源)建立网络资源。

(四)、研修保障

通过园本培训,完善课程建设体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九、幼儿园课程实施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

梳理幼儿园原有课程经验与特色,组织调研,制定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4年8月

实施幼儿园课程建设方案,不断完善方案,不断修订、补充与调整,形成循环实施机制。

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

总结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经验,有效进行课程评价。

课程的开发、编制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将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此方案。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要关注过程,关注每一天每一个活动过程,关注幼儿经验的获得,关注幼儿园一切积极的课程资源,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