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区域活动

创设展现幼儿智慧的区角活动

发布日期:2013年10月17日
作者:孙颖     来源: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幼儿园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区角活动,也叫做活动区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集中教育活动和分组教学活动那样,受教师及活动内容的局限性。而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师幼间合作互动及制定合理的活动规则来实现对幼儿自主式的教育,达到一个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随着活动区的开展,近一年来,我结合班级现有的空间条件及班级幼儿自身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探索、发现与总结中,与大家分享交流我是如何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发展智慧的区角活动: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开启幼儿智慧的大门

《纲要》中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活动环境,不仅是幼儿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于是我们结合幼儿园活动区指导纲要及本班活动空间的有限性,利用废旧材料、幼儿制品及现有的教具柜、桌椅,将教室里每一处空间有效的“划分”,并大胆的运用 “兼容”的方式,丰富活动区,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够拓展活动内容,赋予更多活动兴趣和活动机会的空间,也因此更好的为幼儿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区域的合理“划分”

我利用桌子、椅子、地垫、自制的玄关、幼儿的手工作品及用废旧材料自制的高低柜再结合空间、墙面、地面三维一体的设计理念,将这些进行不同的组合、造型,划分出各区的活动领域。如:空间上将幼儿的作品悬挂在棚顶,进行区角划分;地面上,运用自制的高低柜,进行区角划分;墙面上,结合当下的主题在各区角中创设出主题互动墙,使区与区之间具有更为明显的划分。

2、区域的相互“兼容”

为了更好的丰富活动区,扩大活动空间,使每个幼儿在活动区中都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更多的活动兴趣和活动机会,在划分区域的过程中,我大胆的进行了区域的“兼容”。如:音乐区和角色扮演区“兼并”在一起为表演区,利用活动纱帘做成软隔断,在特定的主题下或活动中,将帘子拉起,幼儿可以在表演乐器的同时、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进行游戏,这样既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又提高了幼儿的创新、合作能力。而将帘子放下又可以为幼儿间隔出两个私密的活动空间。又如:在阅读语言区中,把阅读角和语言区兼容在一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需要选择学习地方,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也更加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最后,将自然角兼容在科学区的窗台上,这样不仅更有效的利用和节省了教室的空间,也为幼儿创设了更为丰富、宽敞、自由的活动机会。

二、创设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

人的活动是与环境的对话,而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必定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区角活动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然而它不仅蕴含了丰富教育的意义,也承载了我们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丰富和促进幼儿智慧的发展。所以,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中我遵循着以下几个特性:

1、材料的生活性、安全性

浏览《纲要》不难发现“周围环境”、“身边物品”、“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一类词汇出现的频率较高,这说明幼儿操作的材料可以是来自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物品。于是,我们在幼儿园里发动家长和幼儿将平时收集的,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废旧的、可二次改造的,较为新奇的材料都带到幼儿园中,然后将这些看似毫无价值的东西摆到游戏的材料库里,摆放在游戏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心灵手巧的幼儿创造和制作,变成了幼儿的新玩具、使其爱不释手。如:香烟盒摇身一变成了:“多米诺”、薯片盒、月饼盒在孩子们手里搭建出了各式各样的“城堡”、“小桥”。药盒、瓶盖,被幼儿制作成一辆辆漂亮的小轿车等等。在操作中幼儿通过与这些材料的接触,更好的了解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功能,因而萌发出许多千奇百怪的妙想,似乎幼儿的智慧都能通过这些材料得以被开发出来。而那些在生活中收集的广告纸、纽扣、鞋盒、奶箱、布片、雪糕棍、皮筋、废旧光盘等废旧材料在投放、利用之前也一定要经过我们认真的筛选、清洗,消毒,来确保材料在使用上的安全性。

2、材料的层次性、递进性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说明幼儿的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作为教育者,不仅应该承认这一事实,还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幼儿的个别需要,同时使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在选择材料上,也非常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如:美工区活动——认识蝴蝶主题中,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幼儿绘画蝴蝶时,投放了一些完整的蝴蝶范画步骤和白纸,供能力强的幼儿模仿、创新;还投放了一些各式各样蝴蝶的线描画,供能力弱一点的幼儿涂色、创新;在制作蝴蝶过程中,我们投放了蝴蝶制作的过程图、彩纸、剪刀,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制作、绘画完成;也投放了蝴蝶刀模、胶水、各种颜色的小纸片,让能力弱一些的幼儿自由粘贴,完成制作。这样的有层次性的投放材料,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得到发展,尝到成功的体验。而我还跟随主题的行进,在各个区域的教具柜中设立了过去式材料、现在式材料和将来式材料。过去式材料主要是指大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进行完但为了满足那些能力较慢或兴趣未减的幼儿所保留下来的一些材料;而现在式材料主要是指当下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材料;而将来式活动材料主要是指还没有进行的,为能力较强而不满足于当下学习的幼儿提前准备的一些活动材料。而这种递进式的材料投放,既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又能增强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3、材料的可变性、趣味性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为幼儿提供的区角材料要具有可变性、趣味性。于是我对幼儿操作已经较为熟练地材料上,通过在分析判断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尝试用组合、增添、删减、细化、收藏在复出等方法,赋予材料以新的生命力,增强幼儿活动兴趣,使活动的扩展和深化更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引幼儿的眼球,激发动手、探索的欲望,使其得到发展。

三、创设合作式的师幼互动,放飞幼儿智慧的翅膀

《纲要》中要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投放的材料是幼儿否对感兴趣;材料所呈现的坡度是否适合幼儿的心智水平,材料的数量、大小是否便于幼儿的操作,材料的层次性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是否有可玩性;同时还要留意幼儿是怎样操作和使用这些材料的;在使用这些材料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或者有哪些独创的做法,通过了对这些的了解教师应恰当自然的对区角活动进行调整、改进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幼儿、解决幼儿所遇到的问题,而幼儿通过教师的合作、支持,在活动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从而更快的获得能力,放飞他们智慧的翅膀。

四、合理的制定规则,完善幼儿智慧的空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在纵横交错的规则潜网中进行的。大到国法,小到家规;远至街上的红绿灯,近至对弈的一盘棋,都有他们固有的规则。同理,在幼儿园的区角活动中,也存在着明示或暗示的规则。例如:区角活动中材料和活动空间、内容的有限性,使得活动区对幼儿的人数有所限制,教师要对幼儿参与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在每个区角中为幼儿制作了限制人数的区域卡,和能够随了解幼儿发展掌握情况的区域活动记录表。每次幼儿带牌进区操作,如果没有进区牌了,则可以选择其他的区域活动,这样的明示,可以保证孩子在区角活动中的活动质量,也可以保证幼儿的活动秩序。而区域观察记录表是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进行随时观察记录表,如发现个别幼儿长期不去哪个区域或没有参与过某项活动时,教师则要个别正面引导,使其完成操作,这样的“暗示”则会使每个幼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获得发展;其次,为了让幼儿获得区角活动的秩序,我和幼儿一起制定区角活动的规则,将幼儿共同制定出的区角活动规则运用绘画、符号、简单文字等形式张贴在每个区角中,为幼儿在区角活动中遵守秩序起到一个暗示的作用;最后,在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我都会组织幼儿进行简短的小结,让每个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怎样改进等等再次明示活动的规则。通过这些方法,幼儿不断完善区角的规则,使他们在区角活动中顺利而有秩序的获得智慧的发展,完善智慧的空间。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中结合自己班级情况和幼儿的特点来创设的区角活动,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学习、充分掌握区角理论知识,完善我们的区角,为创设展现幼儿智慧的区角活动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