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开放在心 释放于行——幼儿园“野趣游戏”初探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7日
作者:刘遐     来源:浙江省安吉县机关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幼儿园游戏环境也是“日新月异”。崭新、规整的大型玩具,琳琅满目、质量考究的仿真游戏材料……成为如今幼儿游戏环境的主体,孩子们享受着安全、崭新、丰富的成品游戏资源,与大自然的接触逐渐脱节。六七十年代的人感慨地说:现在的孩子玩具多了,却没有我们那一代人快乐,虽然我们只有泥巴、竹棒、稻草……回归自然,这正是孩子们所缺少和向往的!


     《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和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已成共识。曾几何时,宽大的草坪和山坡、密密的树林、清澈的小溪,是孩子们充满野趣的天然儿童游戏场。嬉戏,打闹、躲藏、追逐、挖掘、探险、孩子们总是三五成群玩得忘乎所以。石头、树 枝、木棍、泥土、废弃物等也都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玩具。儿时的伙伴,日益积累的自然经验,自由自在的感觉,成了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我园座落在美丽的中国竹乡——安吉,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园内有宽敞的场地,不同功能的大型玩具,有集走、爬、跳、钻、攀登、投掷一身的“欢乐运动场”,有分年段的玩沙、戏水池……这些都为幼儿野趣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外部支持。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孩子弥补丢失的儿童世界,积累自然经验,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一、厘清系统、正确的“野趣游戏”内涵
     “野”意味着去除人为的限制而获得一种自然的状态,体现活动中一种挑战性。“趣”则表示一种自然的游戏情景中的快乐活动。“野趣游戏”是指到野外去活动,利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尽情地玩、充分的玩。它有着室内游戏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自然性
  户外环境相对于室内最突出的一点应该是其自然性。阳光、空气、水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元素,在户外游戏,幼儿可以充分享受这些大自然的赐予,放飞自己;户外游戏环境的树木、土坡、草坪、藤萝架等同样也深受幼儿的欢迎,在树林间穿梭、在草坪上翻滚……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是大自然赐予幼儿的财富,也是所有孩子们喜欢和享受的童年乐趣。


  (二)趣味性
  对于幼儿来讲,户外游戏环境的趣味性既有来自于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更来自于没有太多约束羁绊的开阔空间,可以“撒野”,可以奔跑追逐,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和四肢获得充分的舒展。


  (三)挑战性
        户外游戏环境充满了刺激性和挑战性。滑滑梯有爬高并从高处顺势而下的刺激、荡秋千有上上下下眩晕的刺激、过桥索、爬山坡、钻山洞有挑战自已胆量和能力的刺激……幼儿在种种挑战性的活动中,发展肢体动作,感受自己能力的自信,享受户外游戏的“野趣”。


     (四)多变性
  因为户外游戏环境的自然性,所以也充满了变化。春有百花,夏有浓荫,秋有硕果,冬有白雪;四季有交替,早晚有变化。即使同一块平静的泥土地,也会不断有小草长出来、花儿开放,或者蚯蚓钻出来、蝴蝶飞来……幼儿的嬉戏活动、探索活动便也由此丰富起来,永无停歇。


      二、创设自然、富有生命的“野趣游戏”环境
      将现有的材料进行整合,并按幼儿不同年龄身体运动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环境。
    (一)保障安全的环境是游戏的前提
      保护幼儿的身体乃至生命安全是开展游戏的前提,制定和实施安全措施是野趣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孩子年龄小,身体器官还十分娇嫩,自我保护 意识、能力弱,而野外活动中会存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因素,在活动场地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教师在组织活动前,首先要勘查好路线,了解孩子在去目的地的路上会有什么不安全因素;其次要勘查活动场地,看场地及四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二)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游戏的基础
      在野趣游戏环境的选择及场地的创设中,不仅要遵循健康教育目标,更要使提供的环境适宜幼儿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差异、活动能力差异、身心发展的规律等选择活动场地,创设的环境应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
我们利用自然环境中原有的特点进行活动,如利用小土坡,借助各种道具进行“滚坡游戏”“滑坡游戏”“推大球上坡”游戏;利用大草坪做爬行游戏;利用秋后的稻田进行“跨草垛”游戏等。在一次次动作的体验中,孩子们的能力得以发展,身体得以锻炼,体验了野趣活动的快乐。


     (三)富有挑战的环境是游戏的关键
       活动兴趣是幼儿参加野趣活动的主要动力,为此教师在野趣活动中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喜好,选择和设置富有挑战的游戏情景,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例如:“过竹桥”游戏,当竹梯下的轮胎一个一个往上垫高,孩子的内心的恐惧也会增加,但同伴间的竞争意识又迫使自己必须克服困难,想出好的办法过桥,其他幼儿也非常愿意出谋划策,帮助同伴。这不仅发展了动作,又培养了精神,社会交往经验得到积累,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四)注重整合的环境是游戏的亮点
       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桥梁,它的丰富性、适宜性、挑战性、平衡性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根据地形特征和环境特点划分了7大游戏场:
——停车场:趋向于建构能力的小工地
——小草坪:趋向于艺术表现的涂鸦车
——内庭院:趋向于角色体验的闲趣农庄
——操场:趋向于运动发展的欢乐运动场
——大草坪:趋向于挑战冒险的战壕
——树林:趋向于休闲娱乐的锅松林
——泳池和沙池:趋向于综合游戏

      在创设户外野趣游戏环境时,教师应多方面地考虑,既要有效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又要有机渗透多种生活经验,注重提升幼儿自主观察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不断挖掘幼儿的游戏潜能。

       三、实践丰富、挑战的“野趣游戏”活动
       我们根据场地材料的玩法,创编一些富有野趣的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玩耍的游戏活动。
     (一)以乡土资源为后盾
      我们充分挖掘农具、农作物等“自然玩具”进行运粮食、走田埂、爬草房、运粮食、拉手推车、菜园寻宝、捏泥巴、甩泥泡等传统野趣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体验乡土活动的快乐,在挑战自我中合作、体验与协商。


     (二)以运动区域为抓手
      我园的“欢乐运动场”富有挑战性,活动材料蕴藏着许多刺激、冒险元素,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攀爬区的轮胎墙、网、竹竿和绳结等,有难有易,让幼儿根据自我发展水平自主选择。


     (三)以自然环境为拓展
       大自然是探索与发现的最好课堂。我们不仅注重“宽松”、“自由”的游戏情景的创设,更注重过程的趣味性。如利用小树林挂起一排排的稻草,设计成迷宫,孩子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倍感兴奋和自信;用皮筋将几棵树围成三角形、多边形,如蛇般成群的孩子从这头跳到那头,皮筋越来越高,兴致愈跳愈浓,挑战着高度和体力的极限……玩法五花八门。


     (四)以家庭资源为平台
      我们拥有丰富的家庭资源,家长们主动、喜欢参加且享受亲子野趣游戏。如在小树林中,捆绑着错中复杂的电网线,高低不平的草丛上布满陷阱,这里正在开展亲子体育游戏《野战兵》,爸爸妈妈紧紧地抱着宝宝穿梭在密满封锁线的矮树林里,充满了惊险和快乐。我们经常组织这样的亲子野趣游戏(小小纤夫、推小车、抬轿子等),在游戏中我们的家长回到了童年时光,和孩子体验了快乐,增进了感情,同时拉近了家园的距离。

      四、收获多元、人文化的“野趣游戏”成效
    (一)幼儿的多元发展
      1.野趣游戏场是幼儿主体参与的快乐天地
      田埂、小路、小沟、树林……这些都充满着惊险和挑战,孩子们在一次次的钻树林、走田埂中,挑战自我,排除险阻,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力增强。同时,野趣游戏拓宽了活动空间和范围,扩大了孩子们的交往面,拉近了孩子间的距离,体现了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


        2.野趣游戏场是幼儿积累自然经验的成长摇篮
      在每一次的野趣游戏中,无论是跨小沟、跳草垛、纤夫爬山……都考验着孩子的已有经验,跨沟时,孩子要目测和估量,我用多大的步伐和力量跨沟,跨的动作容易扭脚,所以在跨之前先做运动准备;纤夫爬山时,孩子要知道遵守游戏规则,学会轻松地拖拉方法,懂得选择相对平坦的路爬山,同时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节运动强度……一些简单的野趣活动,不仅让孩子感受了快乐,还让他们习得了知识与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野趣游戏场是幼儿自由游戏的悠闲时光
       野趣游戏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较之幼儿园的其他活动更为开放、更为宽松自由。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更多地接受阳光、空气、水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刺激,对外界各种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迅速增强,游戏潜能被激发,体格获得健康发展。

       4.野趣游戏场是幼儿奇幻探险的趣味体验
       以往研究表明 ,儿童对大型建筑空间的兴趣远不如对狗舍、鸡窝的兴趣浓。他们喜欢在桌子底下过家家,喜欢钻猫耳洞。实际上,呆在适宜尺度的空间里,安全感、场所感、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充分释放个性的野趣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多种趣味体验。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驾驭材料,提高利用环境的能力
       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挖掘和利用各种适宜幼儿野趣游戏的内容和资源,综合其它教育的元素,多方位地促进幼儿发展。


     (1)创意空间。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的运用游戏材料,使活动持续有效、创意无限。如在认识稻草后,让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掷、平衡等等,孩子们是天生的发明家,他们在探索出各种玩法的过程中,提高了运动能力,激发了发散性思维,体验了成功,使活动生动、持久。


     (2)组合运用。单一的玩法会让人倦怠,而富有变化的组合则会创造精彩。幼儿园有宽阔的户外场地,有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游戏“营救”,先创设情境,然后提出救人的要求,过小河(平衡区)——翻高山(攀爬区)——炸碉堡(投掷区),最后完成救人的任务。该游戏开展巧妙结合各游戏场,使活动体现综合性、创造性、挑战性。


        2.善于观察,提高组织游戏的能力
       自然赋予了我们宽敞、自由的野趣空间,同时要求我们教师具备善于观察,适时指导的能力。因为野趣游戏的特点决定活动空间的宽泛、幼儿行动的自由,教师必须有效观察,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在了解幼儿行为的基础上做出回应,适时介入,有效指导,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扭转观念,提高解读孩子的能力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必定存在差异。如何解决教育个体的不均 衡性,就必须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层次性,可满足不同个体、不同能力幼儿的选择。如:跳跃区中为幼儿提供用自然物制做的跨栏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纸盒、砖块、沙袋,幼儿可以直接使用跨栏架,也可以根据自己跨栏的水平,叠放、组合进行跨栏、跨宽、跳高等。其次,创设的野趣游戏具有递进性,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如走田埂活动,从较宽的到窄的田埂练习再到负重走田埂、花样走田埂,难度逐渐递增,能力弱的可就练习单纯的走田埂,而吃不饱的幼儿则跑田埂、挑物过田埂等等,既达成锻炼目标,又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快乐。


      实践告诉我们,野趣游戏让幼儿融入自然,体会了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生活;野趣游戏让幼儿锻炼了身体,带给了孩子无限的乐趣。创设草帘植物迷宫、树屋、躲避处、篱笆上偷看的小洞、小房子,蔓藤覆盖的树荫,用来取暖或烹调的火坑,隐蔽的角落,蜿蜒的战壕……所有这些吸引儿童的地方具有特别的、迷人的特性:一种封闭感,一种安全感,一种场所感,一种宁静感,一种自然美感……我们应该让孩子大胆地、自由地去感受、去体悟、去探寻、去挖掘,让他们在一个自己能够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