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行动概述

培训心得:培训思与行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30日
作者:黄小恢     来源:本站


 7月20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承担的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项目“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重庆忠县培训正式启动。按照该活动负责人的部署我承担了《如何撰写教案与说课稿》主题培训。面对培训主题,我在想:农村幼儿园教师教案与说课稿的撰写现状如何?用怎样的培训方式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简单易学?我努力思考着,行动着。


 一、调查了解——理清教师需要什么

 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教案和说课稿的撰写方面,她们缺少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只有理清这些,我们才能把握好培训的目标、重难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我利用访谈法分别对乡镇三所民办园和公办园(含小学附属幼儿园)20位教师撰写教案和说课稿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教师们有写教案的意识,但结构和内容不规范,尤其是目标的撰写和过程的设计方面存在问题。此外曾经写过说课稿的教师很少,即使写过,但格式却五花八门。有了这些信息,我拟定了培训的目标,把教案和说课稿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作为重点,把目标的制定、过程的设计、说课稿的撰写作为难点。在此基础上,查阅文献资料,丰富相关理论知识,撰写具体讲稿。


 二、案例互动——懂得教师喜欢什么
 当明白教师的需要,拟定好目标、重难点后,我该用什么方式给予老师?我以参培者的身份换位思考:喜欢案例参与式的培训,不喜欢纯理论知识和说教式培训。于是,我把重点定在案例互动方式上,对于教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要求以案例为主,目标、过程设计则采取说要求、举例验证,案例剖析三步曲来突破;说课稿的撰写则为教师提供范例,让教师理清说课稿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要求,主动建构知识。同时教师对范例进行重点剖析,让教师明白是什么,怎么做,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三、回应调整——跟进教师想要什么
 为了让培训内容跟进教师的经验和需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注重现场调查和课间访谈,适时调整内容。记得课间时有很多老师对如何说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为老师谈说课的体会,提供说课的视频范例,让教师知道怎样说课。这使得教师们兴趣浓,培训效果好。
此外,在讲座结束后,我还获得了一些体会: 


1、有事可做,参与其中。教师可抛出问题想一想,重点内容读一读,说说关键词,让教师无暇走神。
2、适时小结,梳理提升。这点对成人培训来说很重要,尤其是以技能和方法为培训目标的培训更是如此。
3、走下讲台,拉近距离。走进到教师中看她们在做什么,想什么,增强活动凝聚力。
(重庆开县汉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