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浅谈教师如何在游戏中发挥主导作用

发布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作者:佟小惠     来源:天津市蓟县花园新村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陈鹤琴先生曾这样论述过游戏的作用:“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们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们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加强教师的指导,发挥教师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方面,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应选择、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导向、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幼儿是自身认识活动的主体,其心理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决定了在教育影响中的吸收程度,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是辩证统一的,教师主导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幼儿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那么,在游戏——这一对幼儿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的活动形式中,教师应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呢?
 
一、加强个别指导,促进全面提高
根据《规程》中“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精神,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启发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引导幼儿思维,克服困难,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培养和促进健康的个性。要承担好游戏伙伴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注意以潜在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施加影响,更好地激发起幼儿——活动主体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达到通过游戏促进发展的目的。如,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晨晨小朋友一个人玩拼图。他看看这块,看看那块,摸摸自己头,不一会儿,同上渗出一层汗珠儿。面对困难,他失去了信心,想要放弃。我引导他观察图形边上的图案,然后找出相应的图案拼上,渐渐地,他掌握了拼图的“窍门”。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就有意识的指导他参加拼图活动,并且对他不断鼓励,提高他的兴趣。还有对那些胆小的幼儿,鼓励他们交往,老师同他们一起游戏,深入角色之中,与他们进行语言方面的交流,在有意识指导下,他们都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话了,性格也起了变化;对于好动的幼儿,则注意培养他们专心做事的稳定性格,知道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通过教师的指导,这些幼儿都有了很大转变,全班幼儿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运用多种角色,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教师与幼儿以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当教师投入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玩得更有兴趣,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
 
(1)榜样。这是为了树立老师的威信,只有在幼儿面前表现出你比他聪明能干,幼儿才能信服你并且认真地接受你的意见。如,小班的同同小朋友,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我坐到他身边,也拿一堆积木搭“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能搭的很高,很高”。教师所采用的这种平行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教师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已成为幼儿可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
 
(2)玩伴。即可以与幼儿合作完成游戏的人。这个角色表面上是跟幼儿共同探索游戏,实质上是暗中给予帮助。如,与幼儿一起下跳棋,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到娃娃家作客等,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如,看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的人很多,教师可扮演打电话的人到邮局询问:您这里卖手机吗?帮助幼儿拓展了“手机商店”这一主题;教师扮演的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热,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教师扮“顾客”到“商店”买商店里没有的东西,引导幼儿到加工厂(操作区)去订货,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游戏中学会了交往。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3)游戏人物。这是最吸引幼儿的角色,老师扮演大青蛙,幼儿扮演小蝌蚪,或是大家一起扮演黑猫警长去抓小偷等,老师和幼儿融入到同一个情境中,幼儿会很自然地向你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作用
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情感、交往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才能够锻炼提高,教师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正确处理好关系,让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主动得到发展。教师要注意将隐性指导与直接影响相结合,帮助幼儿成为活动过程的主体,这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例如,在自选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向幼儿介绍活动材料和环境的变化,启发幼儿利用过去的有关经验,提出活动建议;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幼儿掌握有关材料的特点与用途、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指导必要的交往技能等,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从而发挥环境的教育意义;教师还需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建立和执行必要的活动规则,使游戏活动能有一定的秩序,这样幼儿就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操作材料、探索环境、体验其中的意义上。通过教师激励作用的发挥,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积极与周围事物相互作用,才能使潜在环境中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的教育效果。
 
为了更好的开展自选游戏活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影响幼儿自选游戏活动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根据层层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以指导者和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过程,将直接指导与间接指导结合,注重隐性教育,用语言动作引导幼儿主动发展情节,使幼儿与教师教学相长。例如:有一次,在我的参与下,大皓用小纸盒做了电视机,后来他竟然改造成了一个画面可以动的与众不同的电视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看来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还真丰富。与孩子们相处,使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为以后的目标和重点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在我的带动下,幼儿游戏的兴趣空前高涨,渐渐的爱玩会玩了,游戏质量不断提高。
 
四、教师要尊重幼儿,积极评价游戏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评价=成就”。游戏结束后的评价是教师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对每次幼儿的游戏情况一定要进行具体的评价,积极的评价不仅是对孩子此次游戏活动的认可,也是对下一次活动的期望。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能力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可对幼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作小结,表扬肯定积极的行为,也应注意对游戏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鼓励。如,幼儿有哪些新玩法、新创意等。教师还要注意进一步提出深入开展游戏的新要求,激发幼儿新的需要。对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游戏的经验体会,介绍游戏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另外,对于幼儿游戏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行为规则方面的问题,可引导幼儿加以讨论,明确认识,并共同寻求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应以正面引导为主,注意树立榜样,发挥激励作用。
 
总之,要开展好游戏活动,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注意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多种指导游戏的方式方法,如及时呈现适宜材料,启发和丰富知识经验,提供范例,共同参与活动,行为示范,并利用幼儿伙伴的相互影响互教互学,促进游戏的不断深入和活动质量的逐步提高。教师还应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为幼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充分挖掘游戏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