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创新途径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05日
作者:石少华     来源: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小附设园

   有人觉得在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设备差,要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实农村有城里所没有的大自然资源优势,如果得到充分地挖掘、利用,它可以为美术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自然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
    1、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们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就相当丰富,在幼儿园周围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和小树林。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经常利用饭后散步等时间,带幼儿到园门口的菜地里、小树林里散步、游戏,让幼儿与花草树木交流,与蝴蝶、蜜蜂一起游戏、玩耍,让幼儿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让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


   春天来了,大地万般绚丽多彩,我带领幼儿到园门口的菜地里,让幼儿以他们特有的观察力和审美观欣赏大自然的美,当幼儿感受到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气息,感受到菜地里的自然美、真实美时,突然蔡祺彬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绿头发’了(幼儿刚学过的儿歌内容)”顿时,幼儿齐声朗诵起《绿头发》的儿歌来,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自然、真实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真让人陶醉啊。当我还沉醉在这自然课堂中,想象力丰富的张展玮又喊道:“老师,树上长出了‘眉毛’,是绿色的。”“我看到了小鸟”,我们顺着韩京手指的方向望去,原来是一群北方回来的燕子停在电线上,我立即给予纠正并让幼儿认识了燕子,于是借机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燕子停在电线上,像什么?”“像小鸟”、“像蝌蚪”… 有音乐基础的语菲说:“象音符”。瞧!这孩子的想象力多丰富啊!飞燕小朋友指着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大叫起来:“老师,快过来啊,这里有好多花,还有蝴蝶!”孩子们顺着叫喊声纷纷跑过去追赶捕捉蝴蝶起来…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地奔跑着、追赶着,我舒心地笑着。对幼儿而言,来自现实生活,并经过幼儿亲身体验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感官刺激有效得多。


   通过幼儿对大自然的亲临感受,不难看出幼儿对活动的兴趣,通过幼儿身临其境,认识事物,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力,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怀趣”。结合本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美术学习、创作,这样能让幼儿在近区水平上发展,从而培养并增强幼儿的学习、创作的兴趣和信心。丰富幼儿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进行创作,幼儿到大自然中如鱼得水,快乐自在。孩子们在自然中先探索创作材料,有采摘野花的、有拨草根的、有拉树藤的,忙得不易乐呼,后开始忙着自己的创作,不一会儿,一件件富有乡村气息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有用草根、小花串起花项链、花手镯、花指环、花环的,把自己打扮成花仙子,有用地瓜叶的叶茎折成耳环、项链、假发的,有用树枝、树藤编成草帽的,有用田间的泥土进行雕塑的…他们的作品千姿百态、花样叠出,这不仅体现了幼儿的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变得心灵手巧。

   二、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美工区的材料
   自然物是美工区的重要材料,而且对我们农村幼儿园来说,自然资源又是最丰富、最易得到的材料,收集起来容易,制作出来的作品也很漂亮,也能使幼儿的活动更加丰富,富有地方特色,还能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我们的美工区活动材料。在我们班,美工区的活动材料就大多是我带小朋友们外出踏青时采集回来的,有各式各样的叶子贴出来的叶贴画,如用叶子拼贴出的小兔子、蝴蝶、小船等;用形状各异的小石子进行石头画,可以根据石头画的形状,画出小鱼、海星、花、娃娃等,还可以进行石头创作,如两个石头粘在一起成小鸟等;利用五颜六色的野花进行自我打扮或进行插花或装饰等;用品种多样的蔬菜、瓜果,根据它们的外型特征进行艺术创作,如制作蔬菜拼盘、水果拼盘等;利用地瓜、土豆雕刻出来形态万千的动物形象,利用瓜果制作瓜果娃娃头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共同收集了花生壳、瓜子壳、花蛤壳、各种颜色的豆子、稻草、麦秆、沙子、木屑等,进行加工成半成品材料后进行美术创作,如中班的黄老师把废品木屑染成各种颜色后,装在瓶盖钻了一个眼的矿泉水瓶内,进行木屑画制作,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对木屑画的材料感兴趣,且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受大家喜欢,让孩子们在美工区内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三、利用自然资源,架起家园联系桥梁,共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为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挖掘家庭中会做艺术人才。我们周围的民间艺人很多,他们制作的工艺品美伦美奂,产品还远销海外,我们班的很多家长就是这方面的姣姣者,他们有著名美术老师,有出色草编工艺师、竹编艺人、纸扎艺人和布艺人。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些艺人的资源,为我们的美术教育服务。如定期请他们制作工艺品供幼儿欣赏,传授幼儿一些简单位的美术技能和制作工艺,让幼儿学习简单的劳作技能和欣赏到不同的工艺美品,从而拉近了家园的距离,同时还让幼儿了解我们地区的工艺品之丰富,也了解其父母工作之艰辛,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父母的情感。二是转变家长的观念,获得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们开展了亲子美术兴趣活动,活动前我们鼓励幼儿与家长一同收集各种自然材料,根据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后,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在幼儿跟原材料充分接触、了解材料的性质后,用他们灵巧的小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如用稻草扎编稻草人、河蚌造型、蔬菜造型、麦秆吹画等,充分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能力,家长们被孩子的创作热情感染了,也纷纷加入到孩子的创作活动中。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用不起眼的土豆、生姜、萝卜等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时,家长们惊叹不已,逐渐地,许多家长主动参与、配合我们的美术教育活动,认识到这些“废物”对孩子的美术创作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我们农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教育活动,减轻幼儿园资金负担,但由于教师能力有限,还有许多资源未开发,如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民间艺术)有待日后挖掘,利用到美术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9
2. 《浅议幼儿美术教育的作用》——山东学前教育网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