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小班艺术活动初探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9日
作者:马丹     来源: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幼儿园

   一、丰富的材料调动幼儿的主体性、有目的的操作获得主动发展
   细心的观察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及特点入手。幼儿对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敏感性和探索精神,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 3岁刚刚入园的幼儿,虽然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但我班幼儿对美工区的玩色游戏却表现出了异常的情趣。于是,我班就以色彩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玩色活动:“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抓住了幼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了玩色和表现的机会,针对3岁左右的幼儿由“涂鸦期”像“象征期”过渡这一阶段特征及画面局促的特点,我班相继为幼儿创设了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物质环境,仅玩色游戏,我们就在区域活动中为孩子们先后提供了滚珠画材料(玻璃珠、各色水粉、圆盒、方盒及各种纸张);印章画材料(毛线头印章、油菜根印章、白菜根印章、玩具汽车轮胎印章、插片印章等);拓印画材料(吹塑纸阴刻画模、毛笔);镂空画材料( 各种图案的塑料镂空板);纸屑画材料(各色碎纸屑、胶水);棉签画材料(棉签);吹画材料(吹管、吸头);手指画材料(各种背景图案纸、白纸、各色水粉)。材料丰富、形式多样的色彩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分支,“尊重了幼儿的不同潜能和表达意愿,使他们在艺术方面获得了个性化的主动发展”。


  《纲要》中小班美术领域的指导策略是:“鼓励幼儿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周围环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喜欢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知、所想。” 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在此内容的基础上,为幼儿创设了色彩鲜艳、和谐的物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色彩,并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在“我们自己动手制作颜色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思考,我喝的汤里有颜色、用蔬菜可以制造颜色,顺着他的思路有的孩子想到果汁的颜色,于是,我班开展了“榨果蔬汁”的活动,观察其颜色,并初步尝试颜色的调配。有了这么多的体验,幼儿能不能将所色彩的知识再生活动运用呢?在一次种植活动中让我有了答案……


   二、种植角里颜色的妙用——幼儿主动发现问题就是自主性的体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主动发展的的过程

   ⒈教师有意的引导,为幼儿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自然角里的植物长的真漂亮啊!可爱的种植器皿里种植着各种绿色的植物,孩子们在这样的绿色环境里学习、生活、做游戏更是无比的欢畅。这些植物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小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他们的生长都需要什么? 相比之下,他们对这些绿色生命的照料、对他们的了解却是少之又少,也正是介于孩子们对这些知识的缺乏,我提议:每人种一粒种子,观察、发现它们从发芽到生长的过程。


   ⒉幼儿自己发现、解决问题
   为了使初次尝试种植的幼儿能够早日观察到种子发芽及生长的过程,我们选择了发芽、生长较快的蒜和花生作为种子,同时为使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观察到植物根的生长,在器皿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蛋壳,一切准备就绪。突然一名幼儿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怎么我们的蛋壳都是一样的呀!对呀, 一样的蛋壳装满土,种子埋在土里,孩子如何区分哪个是你的?哪个是我的?你的先发芽还是我的先发芽?一系列的问题只因孩子的一句话一涌而上。于是,顺着孩子的话语,请幼儿想办法自己区分自己的蛋壳宝宝,马上有孩子提出涂颜色。嗯,不错,是个好办法!相继有幼儿也表示用涂色的方法区分自己的蛋壳宝宝。色彩活动在我班开展以来,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也逐渐增多、能辨认许多颜色,并叫出它们的名字,因此,孩子们就在自己的蛋壳器皿上涂上了代表自己的颜色。这样一来,谁的发了芽、谁的渴死了、谁的长高了?一看颜色便可知晓。孩子们观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提高了。


   ⒊新问题的不断出现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几日后,有孩子新奇的发现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而一部分孩子的种子却一点动静也没有,于是,我鼓励孩子不要气馁,坚持给种子宝宝浇水。又过了几天,眼看着别人的小苗苗渐渐长高了,而自己的种子依然没有发芽,孩子们有些着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一次浇水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很快有孩子发现自己浇进的水很快从蛋壳底部漏了出来,澳,原来我给种子宝宝喝的水它都没喝到。(注:幼儿用蛋壳器皿种好的种子有的被架在小玻璃瓶上,而有些则被架在酸奶纸盒的孔洞上)问题真的出在这吗?于是,我和这些孩子一起给这些蛋壳换上了新的底托,并进行了补种,几天后,新种子发芽了。小苗苗一天天的长大,孩子们在欣喜高兴的同时,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小苗苗的根从蛋壳底部钻了出来,而且渐渐长大,根也喝到了瓶底的水,经过双休日,孩子们又发现即使不浇水苗苗也没有变黄,土壤也不是很干,在他们的仔细观察、积极探索中,幼儿对植物根的吸水性又有了新的认识。


   根吸收的水分给了谁呢?

   叶子变黄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种子的根喝不到水会怎样呢……

   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幼儿去探索、去思考、去解决、获得新的经验。
   幼儿对颜色简单的使用,却燃起了幼儿探索科学的热情,所谓以点带面,以色彩活动为切入点将它领域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三、家园合作调动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自主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⒈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满足幼儿发展的切实需要
   为使幼儿真正自主地参加活动,家长会、家园天地上,向家长们介绍了班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在博客上为家长们提供了“家庭式的美术活动”的操作方案,既是充分结合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开展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在此活动中,我班大部分幼儿的绘画、制作、表现的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起初,我们将家庭式美术活动的目的、内容、步骤、形式一一为家长作了详细的计划,逐渐家长们明白了我们开展此活动的初衷,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水平有的放矢的在家中组织自己的孩子进行多样的美术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家长和孩子的自主性。

   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相关美术活动,为色彩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为了充分地实现家园共育,更好的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并产生良性的互动,我们还将幼儿在园的美术活动告知家长,并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讲给家长们听。

   ⒊结合双休日家庭活动小组活动,使家长及幼儿共同体验亲子美术活动的快乐。
在秋高气爽的10月我们班里的家长及小朋友迎来了第一次双休日家庭小组活动,目的地是孩子们喜欢的富国海底世界。为了使孩子在快乐出游的同时更有计划性、目的性,于是我们将定位放在愉快交往以及仔细观察两个方面。我们在孩子观察前为孩子及家长布置了游戏化的小任务,请孩子们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海洋动物仔细观察其特征并和它们拍照留念,等参观结束后要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成果以换取小奖励。孩子们的仔细观察为后期的亲子手工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爸爸妈妈们听着孩子的简单描绘一起制作觉得特别有趣,父母们与孩子共同游戏的情况比较多,而美术制作的过程是他们入园以前很少体验的,比如一起商讨制作对象、一起使用剪刀、一起粘贴等。孩子和家长们纷纷留下了愉快、美好的记忆。


   我们通过不同的色彩活动,让兴趣成为幼儿的老师,使得班上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孩子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能够把自己的已有经验在生活中再现,由玩色活动引发的探究活动在不断深入,给予不同层面的幼儿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即《纲要》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