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在游戏中培养孩子多种能力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01日
作者:梁茹春     来源:甘肃省玉门市中坪幼儿园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之一,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和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给予孩子们快乐,由内在动机引发,是相对自由的。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件,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然而,由于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一、在游戏培中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才能的先导,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实践。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对其获取知识、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敏锐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获得的。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我设计了各种游戏。如活动“奇妙的影子”中,我组织孩子去找影子,并说说影子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快就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在后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影子的变化引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兴趣。继而,我又请孩子们玩踩影子﹑手影游戏,提供小镜子捉影子。在游戏中,孩子们自主的通过观察,发现了光和影子的关系。这样,激发了孩子的观察兴趣,使孩子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从而使求知欲也更加旺盛。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而把孩子培养成富有想象,富有创造的人。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用“假装”“好比”“好象”等词来表示想象的事物,他们要把自己想象成所“假装”的人物,模仿所想象的角色来行动,并尽最大的努力装的更像,甚至还要把自己想象的东西补充进来,使之更完美,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地板当作“大海”,把椅子当作“汽车”等等。针对具体情况,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如玩“小小飞行员”的游戏,可让孩子想想,还有什么样的玩法?飞机起飞时是什么样子?而下降时又是怎样的?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想象。当孩子在头脑中想想出一种新形象时,应帮助孩子通过说﹑表演等有效的形式把完整的形象表达出来。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桌面游戏“穿珠子”时,起先我请孩子们用珠子设计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穿出了手链﹑项链等。我进一步引导他们怎么让手链﹑项链看起来更漂亮,孩子们很快发现要有规律的穿。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动脑筋,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规律设计除了一条条美丽的项链,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游戏有多种。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只要老师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科学引导,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索,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自己的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四、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你会发现班上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比较孤僻,见到陌生面孔的人就显得很腼腆,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小班孩子表现更为突出。针对这些孩子,老师可以通过角色表演等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表演中去。中大班的幼儿通过玩“医院”、“餐厅”、“小熊请客”等游戏,让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对个别幼儿、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从而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专注是孩子需要培养的一种品格,它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作家西塞罗说过:“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因此,专注力的培养,对孩子一生都有良好的影响。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哪?
   

   实验早有表明,孩子的注意力在游戏中有较强的稳定性。游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在娱乐中培养孩子专注力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字母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藏起一些字母,让孩子去找丢失的字母。同样,钓鱼﹑托物走路﹑装水等游戏都可以较为有效的培养孩子注意力。
   

   六、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极为重要,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孩子这种素质,能使他们在没有外界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并在游戏中结合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这四项自控能力培养的要素,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玩游戏狼和小羊、捕鱼、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在游戏时通常会兴奋不已,出现不遵守秩序,乱跑、推拉别人等现象。老师要事先讲解游戏规则,并制定一些奖惩措施,伴随着孩子自控行为的发生实施不同的措施。长此以往,他们的自控能力会很快提高,集体观念也会逐渐增强。


   七、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受挫能力
   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没有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孩子们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艰难生活的磨练,缺少挫折、失败的尝试,受不得委屈。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面对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结果:孩子在受挫折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从而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在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来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激起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如在游戏,《能干的小兔》中我给幼儿创设了走过独木桥的环节,让孩子们在走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我先请一个小朋友走过去,让该幼儿树立起榜样,在榜样的鼓励下孩子们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因而在困难面前经常退缩。于是我加强对这些幼儿的引导。如刘子怡小朋友,刚入园胆小、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每次区域游戏活动时,她总喜欢在建筑角里搭积木,但往往半途而废。有一次,她正在搭一辆大汽车,已经搭好了车头和车厢,却怎么也连不起来,这时区域游戏活动结束了,她很着急,手忙脚乱还在插,但插不好。于是,我立即走过去问她:“你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她点点说:“我不想搭了”。我就开导她遇到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等想出办法后再去做,并说老师相信她肯定能完成的。于是,她把搭了一半的雪花片放在了建筑角里。下午,在我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终于克服了困难完整地搭出了一辆大汽车,有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我有意识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还奖励给她一个五角星,强调她自己克服困难,坚持搭完了汽车,并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经过多次个别指导,现在刘子怡小朋友的自信心逐步增强了,不但在建筑活动中做得好,而且还在其它活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脸上也有了自信的笑容。在生活中,我常为一些胆小的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如上课时多向他们提问,多让他们在伙伴们面前表演, 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做游戏时让他们担任主角,让他们做值日生,等等。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使他们也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强。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定的基础。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