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试论教师的语言环境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28日
作者:蔡晓芳     来源: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中心幼儿园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儿童心理是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儿童所具有的遗传素质及生理成熟,只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儿童生长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作为心理反应的内容才真正对幼儿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语言环境”尤为重要。


   教师要创设好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语言环境”,首先就要掌握好如何应用“准语言”。

   “准语言”伴随有声语言而存在,带有一定的情感倾向性,是人们通过自身的体态来进行潜在的信息传递的“语言”。它受表情动作、身态、语速和声音高低的修饰,“准语言”修饰得好能和谐环境,能为“体态语”丰富色彩,使幼儿通过听觉、视觉获得知识,愉悦身心。“准语言”修饰得不好能造成幼儿通过听觉刺激大脑压抑情绪、抑制思维,要让幼儿有健康的心理,有正确行为的表现,这就决定着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语言环境”创设即“准语言”表达所起的作用。


   一、 早晨幼儿入园教师用亲切祥和的语言创设温馨的环境
   幼儿早晨入园,他非常希望得到与温馨家庭的衔接,希望看到教师的微笑,希望听到教师亲切的语言和对他说一声关爱的话,而不想看到教师生硬的面孔。


   有两种幼儿带着不同的心情入园,一种是活泼可爱的平时受到教师特别关注的幼儿,他们骄傲、自豪、有优越感,上幼儿园是自觉的,另一类幼儿是性格孤僻、胆小,很引不起教师过多的注意,这类幼儿上幼儿园不是自觉的,是强制的。他们怕到幼儿园后教师对他们的冷淡,小朋友也不喜欢和他们玩。这一类幼儿会产生自卑心理、对抗心理、攻击行为,整天心情忧闷。这样的幼儿个性容易扭曲,会逐渐形成不的品德。因此教师晨检时的“语言环境”特别重要,它占居着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整个心理环境的首位,它起着动力的作用。我观察到晨检中有几个班的情况,有的教师面带微笑,一边应付着活泼孩子的问候,一边还观察着性格孤僻幼儿的到来,然后她把性格孤僻的幼儿揽到自己身边,摸摸头,摸摸手,用亲切的口语询问幼儿昨晚在家的情况,以及鼓励他们上幼儿园,叫开朗的幼儿邀他们去玩,使这部分幼儿慢慢放松紧张的心理。而有的教师却背对幼儿,活泼的幼儿叫她她也不出声,孤僻胆小的幼儿本来在家长的鼓励下已树立起上幼儿园的信心,却被这位教师的冷漠态度给吓丢了。幼儿马上紧贴家长闹着要回家。即使勉强留下,那么这位幼儿一整天都是紧紧张张或是闷闷不乐。作为教师应该每天都要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一个有安全感、信任感的环境,对活泼幼儿的问候应回问一声,对孤僻幼儿的到来应主动迎接,摸摸他们的小脸,摸摸他们的头,或者揽到怀里亲切地问一问,比如可以问,小朋友你今天真漂亮,是不是穿新衣服了,昨天回家帮妈妈做了什么事?能告诉老师吗?昨晚看什么动画片可不可以给老师讲讲。这样一些简单的问话能使幼儿感到环境的温馨,感到他已得到教师的关爱,他们的心情自然会感到愉快,他们会很自信,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与教师交谈,还会主动帮助教师做事,会帮助其他小朋友,而且当他觉得教师很爱他,他会发展到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这就是良好品德的萌发。


   二、 活动中教师用尊重信任和肯定的语言创设轻松的环境
   活动中幼儿往往是根据对教师初步的、直观的印象而产生情感体验,也就是说教师的一个善意微笑,亲切呼唤和赞许的目光,都直接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捕捉幼儿的思维和情绪的变化,并根据幼儿的情绪变化了解他们的心理,并付之亲切引导的语言。


   有一位教师在组织本班幼儿活动时,他是这样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她叫明明小朋友回答问题,这位小朋友胆小,站起后半天回答不出,而这位教师这时并不是用有损幼儿自尊的刺激性语言来说,这位教师而是面带笑容地对全班幼儿说,明明小朋友很聪明的,他一直在动脑筋,明明现在回答不出是因为他还没有考虑好,让明明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请小朋友鼓掌鼓励明明很勇敢。这时明明感受到的是教师和小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他露出了情感上得到满足的微笑,到妈妈来接他时,明明比往常都高兴,很自信地告诉妈妈,老师夸他了,小朋友也喜欢他了,他好像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并树立起自信心,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问题。首先教师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承受得起活动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在幼儿身上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平稳,随机意识才活跃,“准语言”的应用才会给幼儿良好的效果。


   三、 幼儿离园时教师用鼓励、赞许的语言创设和谐的环境
   幼儿离园前他怀着一种期盼的心理,第一期盼着父母来接他,第二期盼教师能在父母面前肯定自己一天的表现和作为。这时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幼儿的心理。要在家长面前赞许幼儿的一日活动,那怕幼儿的一个小小的进步和今天与昨天的不同变化,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不能在家长面前否定幼儿,经常说幼儿的不是。要会根据幼儿的原有水平来肯定他每天的进步,不能横向比较幼儿,要看幼儿的纵向发展。教师如果忽视这些环节,那么幼儿就会无法适应冷漠的幼儿园,会怕到幼儿园、怕教师、会出现消极、自卑、暴躁。这样的幼儿心理压抑,心里发展会扭曲,会不健康。而幼儿的健康却是他获取知识,锻炼意志,训练技能和形成优良品质的基础。健康的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会有良好的发展,他们会表现出活泼开朗,善于探索,善于学习新的东西,善于改正、思路开通,胸怀宽广、素质教育也就在其中。
总之一个孩子学业上的缺陷不一定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影响他一辈子,试想,一个懦弱狭隘、自私、没有爱没有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人,他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他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品质。


   这些问题值得教师思考和重视。首先,教师应不断完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树立文明现象,因教师的衣着打扮也是环境的一个内容,它能潜移默化地给幼儿影响。其次,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创设出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包括充满爱的“语言环境”。教师本身还必须有健康乐观的心态,因为教师的健康或不健康的心态,会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起负面影响。最后,就是教师要有开拓意识,要捕捉新信息,获取新知识,树立新观念,沿着新思路,让每一位幼儿实实在在地在“精神环境”中受益,让幼儿真正得到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纲要》主编:韩进之。人民教育出版社
3、《浅谈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作者:祝长玉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