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幼教名师

应彩云:成为自己教学的主人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12日
作者:应彩云     来源:杨浦区本溪路幼儿园


  一位同行对我叫屈:我的数学教学是为我班孩子设计的,可是,专家却质疑我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幼儿学科发展的年龄特征。我很郁闷!
 
  望着她,我哑然。
 
  倘若,住在高楼里的孩子,对电梯里闪动的数字耳濡目染,那么小班的孩子数数自然没必要停留在5以内。教学必须关注孩子的生活经验,如此正当的理由为什么不表述让自己抑郁?
 
  同行回答:“我说不过专家的。”
 
  一位同事向我喊冤:班上这个孩子平时就很强势地排斥伙伴的交流,今天我稍稍克制他一下,专家却质疑我的教育观儿童观。我很沮丧!
 
  望着她,我愕然。
 
  倘若,这个孩子平日就不把朋友放在眼里,那么,公开教学的场合,正好是遏制他人来疯式“型秀”的好时机,何况他暂时的消停,正好给了其他孩子发表感受的机会,如此正大的儿童观为什么不交流让自己沮丧?
 
  同事回答:“我说不过专家的。”
 
  望着她们,我惺惺相惜却又坚定地嘀咕:“教育的终极目标本来就是孩子。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才是专家。不是吗?”
 
  她们众口一辞:“我们没有你这样有底气。”
 
  是啊!没有底气,往往使我们盲目地做事。
 
  秋天里,我们在教室里营造应时应景的环境。
 
  一天,一位专家说:“秋天的色彩是金色的,所以,教室的色调应该是黄色的。”我们一听,有道理。于是,教室里透露着秋意。
 
  第二天,又一位专家说:“小年龄孩子的教室,太多的黄色太萧瑟。天气越来越凉,环境温暖孩子才喜欢,所以,教室的色调应该是粉色的。”我们一听,有道理。于是,教室里荡漾着暖意
 
  又一天,一位领导说:“秋天的教室理应是金黄色。”我们觉得,确有理。于是,教室里又满眼的秋意。
 
  是啊!没有底气,往往还使我们劳累地做事。
 
  原本一遍可以做完的事,我们硬生生地做了好多遍;原本一小时可以完工的活,我们硬生生地加班3小时才做完;原本顺利而平和的心情,我们硬生生地将它来回折腾得坎坎坷坷而满是皱纹。于是,我们倦怠了。
 
  没有底气,使我们对幼教工作“职业倦怠”了!
 
  因此,为了欢快地工作,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思想。
 
  曾经实践二期课改《学习》中的“百家姓”,当活动进行至最后的延伸环节,即引发孩子对“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关注时,我选择的中国名人,既要著名又要拥有常见的姓氏(可以和同姓班上的孩子相契合),于是,教学选择为:政治家——毛泽东、邓小平;体育界——姚明、刘翔;学术界——杨振宁;娱乐界——李连杰、周杰伦。
 
  在课堂上,我逐一出现的序列为:姚明、刘翔、李连杰、毛泽东、邓小平、杨振宁、周杰伦。看课的同行纷纷质疑其中的序列应或有所分类、或由近及远,要知道质疑是有道理的。可是,我却有我的道理:孩子最熟悉的是姚明、周杰伦,最陌生的是杨振宁。孩子从姚明到杨振宁,声音越来越轻,情绪越来越低。于是,为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致,我在杨振宁后,出示了周杰伦,孩子的情绪又一次走高。在这样的高潮中,一切意犹未尽。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深思熟虑之后,我们便能神定气闲地开展着自己的工作。
 
  另外,为了顺利地工作,我们还必须对自己班上孩子的教育有主张。
 
  前不久,我以绘本《鼠小弟的背心》为教育情景,开展比高矮的活动。在科学严谨的比较中,我插入了“让自己变得更矮”、“让自己变得更高”的想象环节。于是,这个数学环节立刻看似不科学起来。
 
  爱徒何洁问:“为什么要有这样气质完全不同的环节呢?”我言简意赅:“激发矮的孩子的想象力。”我主张:“活动中,学会比较是技能,学会自尊是品格,品质更重要”。
 
  对自己的教育价值有所取舍之后,我们便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自己的工作。
 
  至此,我们共识:为了让自己底气十足,我们得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我们知道,思想来自于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与实践,主张来自于对社会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孩子发展规律的认同。因此,除了不断地自我学习,我们还真的可以从质疑者身上获得思想的动力和源泉。
 
  一次,我实践教学活动《一寸虫》,有数学专家质疑“为什么不说明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我现场满脑子是“不能说啊!一说就不好玩啦”的直觉。
 
  待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我找到了依据:幼儿对于数学的概念和方法,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在文学作品中经历的数学融合,核心价值在保持绘本故事情趣中,感知数经验,激发学习动机。
 
  看,不同的声音,促使我们在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找价值中,渐渐拥有教育主张。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确实思考得不够深远;的确,很多课题,我们也来不及触碰和深入。所以,专家的理论,我们真得尊重和借鉴;专家的指导,我们真得虚心和感激。
 
  只是,遭到质疑时,我们不用沮丧慌张得乱了阵脚;接受指导时,我们不用诚惶诚恐地不假思索。先定定神,看看我们到底哪里做对了;再平平气,想想专家到底哪里说对了。接着,调整步伐,稳稳地迈出下一步。
 
  新年来临,2012里我们不妨试着换一种方式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