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朱家雄:俗话幼儿园课程(二)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04日
作者:朱家雄     来源:华东师大

    如果将编制幼儿园课程比作是制定食谱,实施幼儿园课程比作是根据食谱烹饪,那么思考什么是品质好的饭菜以及如何制定食谱和按食谱烹饪等问题,会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以及如何编制和实施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等问题。

  品质好的幼儿园课程首先要可行

  品质好的饭菜,首先要能让吃饭的人吃得惯。是否吃得惯,主要不是由饭菜本身的客观性状所决定的,而是由吃饭人的主观认同和判断所决定的。同样,品质好的幼儿园课程,首先要能让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接受。要可行。

  从宏观上讲,中国人喜爱吃中餐,法国人喜爱吃法式大餐,意大利人喜爱吃比萨和通心粉,喜爱的理由是习惯,习惯的背后是历史,是文化,是资源,是条件。一个外国人偶尔吃中餐,可能会对中餐赞不绝口,但让他长期吃中餐,他的感觉不会是好的:一个中国人偶尔吃西餐,也许不会抵触,也许还会赞赏,但让他长期吃西餐,一般会不习惯。同样,在中国能实施的幼儿园课程首先要能让中国的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接受和喜爱,要可行;在外国能实施的幼儿园课程也一定是能让该国的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接受和喜爱的,是可行的。每种幼儿园课程的背后都隐藏着历史、文化、资源和条件等因素。

  而今,在中国,各种西餐都进来了,不少人去尝试了,去品味了,有的感觉还不错,但是几乎没有一种西餐能真正替代得了中餐,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主食。在国外,中餐的名声不错,但是这些所谓的中餐一定是被“改良”过的,而且一般只能成为外国人追求饮食多元化时的一种调剂品。同样,在中国编制和实施的幼儿园课程,可以参考和借鉴一些国外的课程,甚至汲取一些国外课程的有益元素,但是认定某些国外的课程就是最好的课程,某些课程背后的教育理念就是先进理念,那就类同于说意大利的比萨和通心粉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

  中餐和西餐中都有精华,也都有糟粕,所以需要改进,需要从他处找到可供改进的东西,但是其根本属性不容易改变,即使改变了也难以做到可行。同样,在中国编制和实施的幼儿园课程中确有一些需要改进甚至需要改革的东西,我们可以从国外有关的课程中找到可供借鉴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原原本本地输入或抄袭国外的课程,那么只能带来不可行、行不通的结果。

  因此,从宏观上讲,对事物品质的评估,是基于对价值的判断,而对价值的判断,常常主要并不基于数据,而是基于立场和视角,基于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对日常生活中饭菜品质的评估如此,对幼儿园课程品质的评估也应该如此。

  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依据应是超越数据的经验和艺术

  从卫生学的视角看,全世界的幼儿在6大营养素的需要量、最低供给量等指标上虽然会有一些差别,但是这个差別应该是微小的。全世界的饭菜,其样式和种类之多是难以统计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幼儿吃了不同样式和种类的饭菜,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发生营养不良的问题。这种状况起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饭菜都能满足幼儿对营养素的基本需要。

  同样,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实施不同的幼儿园课程。它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设置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可以说,全世界幼儿教育机构实施幼儿园课程的样式和种类之多也是难以统计的,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幼儿接受了不同样式的教育、教学,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发生身心发展不良的问题。这种状况也起码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各种幼儿园课程都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卫生学专家从其职业习惯出发,往往会专注幼儿对营养素的获取,而且似乎数据越精确就越科学。用卫生学专家的思路为幼儿提供膳食,容易走上类似为幼儿准确地提供“营养丸”,并让幼儿准时服用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