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02日
作者:曹圆圆     来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扩展教育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我园地处中新合作建设的苏州工业园区东岸。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做客新华网时提出:现在我们有三个苏州,即: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由此,苏州呈现着三种文化形态:传统的吴文化,外来人口带来的区域文化,以及欧美日韩兼有的外来文化。而作为这三种文化的聚集地、立于吴门烟水之间,多元文化交融互动的苏州工业园区更是将这三种文化形态发挥到极致。并形成了以“圆融”为特点的文化特征,一种追求科学与人文、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苏州经济国际化、世界多元文化与苏州吴地文化的相融交汇的精神。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背景之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外国饮食文化以一种高度浓缩化的状态在苏州工业园区绽放华彩。而饮食文化又以其生活化的独特性质成为了幼儿理解多元文化的新窗口。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饮食文化,使其成为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有效教育资源,对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园区“圆融”精神与幼儿园教育内涵的互促共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多元:在社会科学中,指不同种族、民族、宗教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共同文明体或共同社会的框架下,持续并自主地参与及发展自有传统文化或利益。在多元社会中,不同族群相互间展示尊重与容纳,从而使他们可以安乐共存、相互间没有冲突或同化。本课题中的多元,特指苏州工业园区历经十五年的发展,通过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等的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具有地域特性的多元文化。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系指饮食、饮食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 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与哲学体系之总和。受地域性人文特征影响,每个国家均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在对多元饮食文化开发和利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特有的饮食文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以及外国饮食文化。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也称教育条件,《教育大词典》解释为“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在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由此可见,教材、教具、教学参考书已不再是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全部,能与幼儿产生积极互动的良好教育条件都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理论基础
   1、多元文化对于幼儿发展的作用
  “多元文化”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 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加深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情感。多元文化教育能使幼儿对本国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文化传统产生深刻的印象,为自己的语言、文化、社会背景感到骄傲和自豪。这已为许多亚洲国家的教育实践所证明。

  (2)有益于培养幼儿了解他人的能力。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 多元文化教育能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触及人类各群体、各民族、各大洲的文化, “ 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的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

   (3)有利于提高幼儿尊重别人的能力。欧洲国家的教育实践表明, 幼儿在接触不同文化的过程中, 其敏感性、接受力会逐步增强,并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学会尊重、宽容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 在多元文化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让幼儿“广泛地接触文化与教育来促使个人的全面发展” ,有益于把幼儿培养成世界公民。本课题在苏州工业园区独特的地域性多元文化基础上,以饮食文化为切入口,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以促进幼儿发展。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如何挖掘教育资源的阐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实施中又强调“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因此,从活动内容那个上考虑,我们把贴近幼儿生活的、耳濡目染的饮食文化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并形成幼儿园独特的饮食文化特色课程。同时,幼儿园教育“ 应该是适应幼儿的, 不能让幼儿体会的文化再优秀也没法起塑造作用”,伴随着幼儿一日生活频率最高的是饮食, 从幼儿身边发掘教育资源应该是幼儿最感兴趣,也最利于接受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希望以开放的、自主的、合作的以及探究的各式活动将饮食文化变成幼儿理解多元文化的窗口。
在挖掘有效的幼儿园教育资源过程中,通过对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既能丰富幼儿园现有教育内容,又能推动多元化教育的发展,使幼儿园课程更加丰富与完整。同时,对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又为幼儿园课程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途径,为幼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三、对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标和内容
 (一)对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标:
   1、开发中外饮食文化中有价值的幼儿园教育资源,以中外饮食文化为主线建构具有新洲特色的多元饮食文化特色课程。

   2、有效利用饮食文化这一独特的切入点,引领幼儿感受多元文化,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内容:
   在园区的特殊“圆融”背景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外国饮食文化资源,如:传统民间小吃、节日饮食文化、饮食故事、西式点心、用餐礼仪等,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深入研究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四、 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系列活动列举
 (一)区角活动中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弱,且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存在分离焦虑和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等现象。而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如果置身于熟悉的、开放的生活环境中,就能放松自己,融入活动。基于此,我们从饮食文化入手,精心创设了适宜小班幼儿的一系列生活区角环境。

   一直以来,幼儿都对父母的烹调手艺特别崇拜,因此对于刀、叉等工具尤为好奇,在家中由于父母的限制,对这些工具他们只能瞪着渴望的双眼远远地观望。而在幼儿园的活动室,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为他们准备了“开心小厨房”。

   在这里我们摆着真实的碗、盘、筷、勺子、塑料刀、叉等用具工具,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刚上市的毛豆、翠绿的黄瓜、黄澄澄的香蕉、易碎的鸡蛋等等。走进“开心小厨房”,幼儿可以进行“手剥毛豆”、“拌黄瓜”、“搅鸡蛋”等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可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杰作”。
在这里,幼儿充分体验着劳动的乐趣,并从中练习了切、舀、捡、剥、夹等技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幼儿园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可分为育成活动和生成活动两部分。根据幼儿现阶段特点与发展需要会随机生成很多教育教学活动,而多元饮食文化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       
这里我们以中班《糖醋大蒜头》为例:刚入春,天气变化特别大,幼儿特别容易感冒,为了帮助幼儿学会健康的生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我们就考虑是否从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入手,因为我们幼儿园在午饭后会给幼儿提供大蒜头,可是有的幼儿不愿意吃,于是我就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整合一些传统的饮食文化资源,通过在尝尝、说说、做做中,帮助幼儿积累一些制作糖醋大蒜头的经验,从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活动情景,准备了生活中的实物,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当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交流,让幼儿将以前生活中的经验和同伴一起分享,然后帮助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关于预防感冒的经验。在帮助幼儿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活动主题:制作糖醋大蒜头。

   接下来,通过尝尝,看看,说说大蒜头,进入讨论制作大蒜头,这样就引出了大蒜头的制作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注重了多领域的融合,如:在剥大蒜头时候,进行数数;在糖和醋的加料上,学习重复的语言、句式,帮助幼儿很好的操作,在自然而然中幼儿掌握了糖醋大蒜头的制作方法。

   最后,在制作成功后,通过分享糖醋大蒜头,感受到幼儿对家人,同伴、老师的关爱,从关爱自身延伸到对周围人的关爱。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操作,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可以说这个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饮食文化这个良好的切入口。

  (三)社会实践活动中多元饮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自从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当走向社区,注重社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变得越来越有声色,而多元饮食文化在其中的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以中班社会实践活动----必胜客中巧制披萨为例:说起披萨(Pizza),您一定会想起它刚刚烘烤出来的诱人香味,外焦里嫩、美味无比。亲手制作披萨?这一定是您没想过的事情吧。劳动节一过,中班年级组的孩子们就一同前往圆融时代广场的必胜客餐厅,体验了一把亲手制作披萨的快乐感受。

   刚到圆融时代广场,孩子们一眼就看到必胜客的叔叔阿姨们在门口等待了,每张桌子上都已经准备好了制作披萨的各种原料,有芝士条、蔬菜、肉块、香肠还有番茄酱等,还没有等叔叔阿姨们介绍完制作的方法,孩子们就已经迫不及待起来。别看披萨吃起来简单,可要真动手制作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呢,首先番茄酱的涂抹方法就很有讲究,要均匀地涂在表层可得把手的力度掌握好才行,放置其它的原料也有很多的小窍门,孩子们在叔叔阿姨的提醒下小心翼翼地尝试着。

   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披萨成功出炉的时候,孩子们的兴奋和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乐哉,美哉!就好像吃在嘴里披萨是全世界最美的食物一样。可想而知,此次必胜客之行一定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多元饮食文化中幼儿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与实践意义。而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一直或多或少的在触及这个领域,但是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来说对多元饮食文化如何开发才能更透彻、开发到的资源又如何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仍然是留个我们的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教育部颁发,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3、《生活取向的幼儿园班本课程》,陈静,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8
4、《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陈传康,地理学报,1994
5、《中外民俗》,姜忠军,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