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作者:林伟杰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第二幼儿园

   丹东市第二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是一所有50多年建园历史的老园,是丹东市规模较大、设施齐全的首批省级示范幼儿园。全园现有幼儿460余名,设有双语、蒙氏、多元智能等17个班级。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思想品德过硬、团结创新、富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

   多年来,丹东市第二幼儿园在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积极以新《纲要》和《规程》精神为指导,以人为本,将蒙氏、双语教学园本化,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符合《纲要》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园本音乐教育活动特色。强调在环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注重幼儿的“体验”、“开放”、“整合”、“自主”, 使各学科领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得以延伸、综合、重组、提升,幼儿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得以全面开发,自我表达和创造精神得以实现,促进了幼儿热爱生活、人格完美、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展。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倾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发挥。

   音乐家冼星海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每名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欣赏倾听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个欣赏的天地。如每天入园、进餐、午睡前、起床、离园等时间都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时时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充满着幼儿的生活,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当他们听到各种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就会情绪安定,心情始终保持愉快,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同时他们对歌曲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久了歌词就能很清楚地唱出来了。

    实践中我们看到,孩子非常热爱音乐,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兴的情绪。通过耳濡目染,渐渐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后,他们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所以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急于一时间马上让孩子唱出来、有成果,只要幼儿当时喜欢倾听,情感得到满足就行,以后逐渐就会唱了。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区中,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园在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生活、教育环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室外是塑胶活动场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饲养角、种植园地等,整洁幽雅、安全卫生,让幼儿尽情玩耍;进入一楼大厅,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走廊里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级级的台阶,被巧妙制做成幼儿认知教育区域;二楼走廊的拐角,被开辟成为美容美发厅、“我行我秀”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区;三楼楼梯拐角处,是小朋友们下棋、投球、编织京剧脸谱的好地方……类似这样利用现有条件创设的教育环境还有很多,通过对一个个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块块空白墙壁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布置,使这些原本闲置的空间扩充成为幼儿教育园地,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知识的存在,进而汲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活动区布置上我们遵循艺术化的原则,在创设的“小剧场”、“小舞台”等区角内,放置了各种道具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头饰、绸带、录音机等材料,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提供机会,并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让幼儿游戏、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敲敲、打打、玩玩、乐乐、说说、唱唱、动动、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为大家表演节奏乐,有的小朋友担任小指挥,还有的在边歌边舞。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乐不思蜀、尽情表现,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由于在音乐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来跳、孩子来舞,是孩子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表演,能够充分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表演本能的喜爱,因此,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由此可见,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一点点、一天天逐渐的听懂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音乐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也是这些年来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这既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

    1、加强生活体验,让音乐活动源于生活。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又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体验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生活史。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幼儿独有的鲜活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的等来加以表达。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发展和享有的价值。我园正是将体验做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双手、心灵去感受和活动。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了课题班的幼儿来到升泰牛奶加工厂,孩子们在饲养场看到了鲜活的奶牛,通过区分与比较,他们直观的感知了澳大利亚奶牛、种牛和三个月之内牛犊的特点,通过介绍与观察,幼儿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习性与动态。来到加工车间,通过透明的大玻璃孩子们亲眼看到了牛奶从煮沸、灭菌、消毒,到包装、装箱等一系列的生产程序,最后品尝了厂家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鲜牛奶。在这之后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有了生活体验,那些来自每个孩子内心的情感表达就显得真实、生动、别具匠心了,他们和老师创编的《快乐的小奶牛》舞蹈还获得了大奖。

   再如,张冰老师组织的音乐活动《包饺子》和云鸣老师组织的《猜谜对歌》就是将幼儿生活中常见、熟知的事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段,让孩子们感知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快乐。音乐教学活动正是这样通过它独特的表现方式,不留痕迹地将各学科领域整合起来,达到对幼儿情感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2、结合幼儿特点,让音乐活动贴近生活。
   爱玩、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要使教育回归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热爱生活的方式结合起来。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让音乐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发挥了音乐教育最大的发展效益。音乐与游戏,在幼儿生命初期本来就是一体的,角色游戏蕴涵着戏剧的萌芽,涂鸦蕴涵着绘画的萌芽,最初的生命律动蕴涵着舞蹈的萌芽……游戏愉悦与审美愉悦,有着极大的相似。它们都专注于过程,具有极高的享用价值。因此,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使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和成长,发挥创造的潜力,是非常值得利用的有效途径。例如音乐游戏《捉迷藏》,是将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小猫”赋予了拟人化色彩,通过“小猫”与“猫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再现幼儿爱玩的天性,孩子们随着音乐边唱边与老师“捉迷藏”,其乐无穷,百玩不厌。

    3、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艺术高于生活
   孩子的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日常生活是文化的浮现。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风俗民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每一种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我们东北,扭大秧歌是老少熟知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我们丹东的大街、小巷、山上、江边,无论是逢年过节,喜庆节日还是平时的早晚,扭秧歌已成为人们一项喜闻乐见的或娱乐或锻炼的内容,孩子们对此耳濡目染也较为熟悉。我们尝试着把它拿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来,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不断地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尝试着将东北的“二人转”纳入音乐教育活动中,充分再现地域特色。

    四、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拓展音乐教育的审美情趣
    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广泛的,不但包括在园内和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在适当的时机,我们还为幼儿组织开展了一些可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并以发现、肯定和欣赏的眼光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分享他们成功的快乐。

   音乐表演活动是激发幼儿情趣,培养幼儿艺术表现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最佳手段,在进行过程中着重加强对美的体验,在结束阶段孩子的兴趣会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如在“六一”期间,我园组织得“六月——我的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全园小朋友都光荣地当上了小演员,双语班的小朋友结合自己的特长用艺术化的手法将形象刻化得惟妙惟肖;有个性需要的来自不同班级的幼儿组成了模特表演队,将现实生活与舞台艺术充满童稚童趣地表现出来;年龄最小不满三周岁的小小班小朋友也能大胆地上台展示自己;当全园小朋友共同表演大型团体操《阳光宝贝》时,场外观众掌声雷动,此时孩子们对美的理解、表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团队合作精神无不得已实现。
  
    在表演后,孩子们又创造性地再现对美的感知的过程。他们在音乐声中,在艺术情绪和氛围的感召下,根据自己的个性,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去表达对事物的理解,通过画、粘、撕、吹等等艺术手段,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作品,真实地反映出幼儿心灵深处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活动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兴趣,充分说明他们已经完全溶入了美的世界,活动之后的成功喜悦也将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五、音乐教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1、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对幼儿的要求值过高、过偏。总是瞄着“艺术家”的目标来对准孩子是不切实际的。教师或家长急于求成,忽冷忽热,非但不能很好的达到所想目的,还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2、不能只专注于对幼儿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情感教育。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那种只注重技能技巧训练而不顾孩子感受的做法,会扼杀孩子对音乐的追求。

   3、音乐教育活动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和幼儿共同的“体验课程”。教师和幼儿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

   4、音乐教育活动要关注幼儿个性和全面发展,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同时尊重幼儿在创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每一位幼儿都是生动鲜活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与爱。

   总之,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着力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环节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以审美感知为出发点,以情感为动力,使幼儿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和谐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活动不仅是知识与能力传递的课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让我们用心、用情来把音乐的种子撒播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爱音乐、体会音乐、表现音乐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2]陈鹤琴:《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
[3]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1.1。
[5]《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6]张亚利:学校音乐教育:植根“本土”,尊重“多元”。
[7]张艳:通过美育谈音乐教学 [A]. 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 2004
[8]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9]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