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借助小组竞赛游戏促进幼儿积极合作与良性竞争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作者:吉娜     来源:哈尔滨蓝天幼儿园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在未来社会中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因此,从学前阶段起培养幼儿良性竞争的意识显得十分必要。西方社会的一些专家舆论认为学前阶段不宜培养幼儿过多的竞争意识,不应该将我们这代人的激烈竞争局面在下一代身上延续。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当前大国关系正处在一个摩擦与协调、矛盾与磋商、斗争与合作、竞争与共处并存的新时期。我们所培养的下一代也应该是能够应对这种局面的人才。微观的说,在现实社会的升学、就业、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与人合作和竞争。其实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不甘示弱的一面,即竞争是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倾向,合理参与竞争,善于参与竞争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

   那么竞争会不会助长儿童虚荣心,会不会产生负面效应呢?这就必须关注另一个关键词“主动合作”。合作也是幼儿在未来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动力,没有合作,竞争往往也会失去方向,导致恶性循环。事实上,既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又善于参与竞争的人才是较为理想的人才。

   小组竞赛游戏是培养幼儿主动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最有效途径。这里所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共同合作,与组外成员产生竞争的游戏。如果组内的合作失败,则对外竞争也会失败;如果组内合作积极愉快,对外的竞争才能有成功的机会。比如在建构比赛时,幼儿四人一组共同合作,两个以上的小组比赛,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建构作品的质量。如果小组内部的幼儿争抢积木,或者意见不统一,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作品。如果分工明确,意见容易统一,效率就会好得多。再比如拔河游戏,它是分两队进行。比一比那队先把对方拔过红线。这就需要队员合作把个人的竞争转化为集体的竞争。大家步调一致,同时呼气,同时吸气用力,才能有成功的机会。也只有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竞争而学会必要的妥协与合作,建立互利互惠的战略联盟;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竞争功能;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赋予成员竞争能力进而起到强化竞争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主动合作与良性竞争。

   小组竞赛游戏是在竞争的环境下,激发了幼儿主动合作,协商的意识,他们会表现出互相配合与积极协商。一旦获胜,他们就能充分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带来的乐趣。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合作的积极性与良性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一、开展小组竞赛游戏的方法
   孩子每天在园的一日生活就是一个一起学习、游戏的时间。作为教师应该想办法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进行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游戏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主动合作与良性竞争。

   在娱乐游戏《螃蟹假球》的活动中,先分给每位幼儿一个气球,自行寻找伙伴练习,让他们自己寻找两人夹球的最佳方法,然后,再把幼儿分成4大组,进行接力赛,看看哪队夹的快又多。这时,每个孩子都成了一个大组中的小个体,任何孩子的行为都会影响比赛结果。 “如果你想得第一,首先你们这一组要得第一。所以,小朋友都要努力地比赛,只要有一人不努力,自己的小组就得不到第一名了。”幼儿在竞争意识的刺激下都想争第一,自然会全力以赴,万一个别幼儿不努力,使这一组输掉,幼儿会主动告诫他,使他改正。哪队赢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自己队的胜利而欢呼,这就是集体荣誉感给幼儿带来的欢乐。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插入小组竞赛游戏,可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之前告诉幼儿“今天的活动后会有一个小的比赛,请大家一定要努力”。这样在之前的集体学习活动中,孩子会格外专注,表现十分踊跃,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竞赛是要为自己团队努力挣分的,这样大大促进了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并且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关注点,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加入一小段小组竞赛游戏,也能够为整个活动起到一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在这个小的竞赛中,遇到问题的小组和幼儿,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会抓住重点,关注刚才自己没有成功的细节,学到新的本领,这样帮助幼儿明确的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使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尤其是在大班开展这样的活动,效果格外显著。

   二、开展小组竞赛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竞赛游戏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竞赛游戏,复杂游戏简单化,简单游戏趣味化,让每位幼儿易于明白,乐于参与。

    2.竞赛游戏的活动性:在室内不比在户外,它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所以竞赛游戏的活动性要小,这既有安全性又益于老师组织活动。

    3.竞赛游戏的理解:易于操作且趣味十足的游戏,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无动于衷?那就是教师的示范性,再简单的竞赛游戏也需要老师一次的示范动作,调动全班每一名幼儿,准确理解游戏的程序。

     4.竞赛游戏的公平:为调动每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减小其挫败感,在分组竞赛游戏时,要讲求公平,公正,分组要求多方面能力水平相当,在看似不分上下的两组或几组小朋友间最终分出胜负或是平局,并且让每位幼儿有参与的机会。如果让差距太大的孩子进行竞争,是极其不适宜的,应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分成几组,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儿树立不同的目标,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竞赛游戏的纪律:竞赛的激烈使孩子们忘乎所以,呐喊助威的,通风报信的……乱成一片。面对这种场面,简单的制止是不起作用的。这就需要老师“不择手段”,比如因违反纪律,可以减去一面小红旗,或扣掉该组相应的分数。所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竞赛前在竞赛游戏规则上加上类似的条例,加强竞赛过程中的纪律性,让幼儿知道违规后果的严重性。

     6.竞赛游戏后的表扬与鼓励:往往竞赛游戏总在一片欢呼声中告以结束,却不知道幼儿的心理变化。赛后的点评是十分重要的。对胜利者的表扬,更不能忽视对失败者的激励,让每位幼儿正视每一次竞赛,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其结果。教师更应该针对个别幼儿做心理调整工作。

   只有注意到以上几点,才能够保证幼儿在小组竞赛游戏中主动合作,良性竞争,并获得有益的经验。

   三、开展小组竞赛游戏之后的几个要点
    1、树立幼儿的信心,确立适合目标
   为了竞争的胜利,关键要树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幼儿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优点,从而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看看自己和从前有什么不一样,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学会对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看看自己哪些方面进步了,经过努力还能取得什么进步,要怎样努力才能取得进步。在幼儿园,每周的评红花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幼儿一起讲讲每个孩子本周来的进步与不足,对进步之处进行表扬或奖励,对不足之处教师用积极的语言提出相应的要求,帮助孩子建立适合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孩子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慢慢让幼儿树立起“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

    2、创设合作环境,感受竞争氛围 
    孩子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他们大多缺乏主动寻求伙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创设这样的环境,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多多提出合作的要求,比如午睡以后互相整理仪表,故事教学后分角色合作表演等。只要成人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幼儿就会从对不相关合作场面的感受到自己也能加入到合作的行列中去。逐步体会到合作劳动可以轻松愉快,合作学习可以事半功倍,合作表演可以提升效果。

     3、培养创新精神,学习取长补短 
   竞争的正当策略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推销自己的长处,体现自己的能力,还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同时还要善于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创新取胜。因此教师一方面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幼儿善于和别人合作,利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注意给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多动脑筋,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当他们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时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幼儿体验到创新的价值和快乐,从而进一步增强以创新去超越别人的意识和信心。

    4、接受挫折教育,提高承受能力
   在竞争中,没有常胜将军,没有哪个人能在各方面都次次取胜。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地对待失败和挫折,知道强中还有强中手。有的幼儿在家中与父母下棋,只能赢,不能输,一输就要耍赖,于是父母只能便让他赢,长期这样,容易产生负面效应,使孩子变得“输不起”。因此让幼儿接受一些挫折教育,能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幼儿感到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之后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忧虑和自卑等消极情绪。另外小组的成员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才能争取到下一次的成功。

   从教育效果的角度看,采用小组竞赛游戏的形式,使集体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在活动中送给同伴更多的掌声,也收获同伴更多的赞扬。在小组竞赛游戏中,有利于诱发幼儿之间的互帮行为,发展幼儿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竞争力量。每个幼儿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一定会发展成为合群、善群、利群的人才。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