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小班幼儿任性行为个案与心理辅导的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23日
作者:吉莉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

   一、 任性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任性是一种由本我决定的无规范心态和非理性行为,本我是以快乐追求和需求的立即滿足为特征的,在行为表现上就是任性,即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状态。儿童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儿童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小班幼儿因受到语言发展的限制,很多孩子对自己的任性行为不能作正确、清晰的原因阐述,需要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家人的沟通,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另外,在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上,因其年龄限制,易造成幼儿的孤僻、自卑和交往障碍。所以任性心理的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二、  幼儿任性心理形成原因及个案分析
    1.基本情况
    妞妞,女,3岁,独生子女。父母均为高学历知识分子,家庭和睦,条件优
越,与老人同住。
   主要问题是:每天早上入园不愿意进教室,进了教室也会想办法逃跑。老师与其沟通,她没有任何肢体、言语上的应答。不参与集体活动,以自己的需求为主观意志,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的正常开展。

    2. 心理分析与判断
   妞妞性格较内向,不能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托班时,在班级的行为表现就比较特殊。该现象因着重考虑家庭教育的原因。

   3. 任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1) 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影响。
在多次的家访,与妞妞父母交流,在听取邻居、家人们的反馈讨论中,我了解到,妞妞爸爸工作十分繁忙,很少与孩子相处,妞妞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耐心、细心地指导孩子与同伴沟通相处的技能。在孩子表现出任性行为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而是以欺骗、诱哄等方式解决问题,造成幼儿不相信家人的话,无视家人的教育。

   (2) 寻求关注的方式不对,渲泄压抑情绪。
妞妞因其特殊的行为表现使她与同伴的关系非常糟糕,同伴们都排斥、远离他。幼小的心灵中感受到了孤寂、冷漠,为了他人的关注,干脆以每天上幼儿园的逃跑行为来引起老师对她的注意。
由上述妞妞的个案,可以看到:任性心理、交往障碍、认知情感问题等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紧密关系,都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等背景。从妞妞任性心理形成的原因不难发现,任性行为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要认真对等待。

   三、 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剖析及心理辅导
   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辅导非常关键。人性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或教育者批评教育不正确引起的。教育者及时洞察幼儿的心理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选择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正视任性行为幼儿的心理活动,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
教师采取“独立行动研究模式”对妞妞进行为期三周“入园环节乱跑”的行为进行记录。
  第一周:观察幼儿行为共五天。每天在入园环节请助手观察记录该幼儿在爸爸送(A)和妈妈送(B)时不同的表现行为,作为行动基线。
   第二周:实施实验处理(C):针对孩子乱跑的行为,教师按照第一周的记录方法观察孩子的入园行为,连接诸点,作频率曲线图,观察教师参与处理对孩子行为是否有效。

    当幼儿是爸爸来送时,如果教师不参与,孩子的行为能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控制,而当教师参与时,幼儿的行为表现频率明显升高。当妈妈送孩子时,幼儿的入园情绪波动较明显,教师参与后,根本不能达到理想目标,甚至阻碍目标的达成。
   第三周:教师采取冷处理方式,在家长将孩子送到班级后,孩子再次自己跑到教室外面去时,教师不采取任何行动,在暗处观察孩子在行为。
   第一天:独自跑到教室外面,发现教师没有跟出来后,没有继续向前跑,而是在教室外的操场上玩玩具。
   第二天:独自跑到教室外,在教室门前的升旗台边停留。
   第三天:独自跑到教室外,在班级走廊上徘徊。当老师说:“你想进教室吗?要是不想进来,我就关门了”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于是教师把门关上。幼儿依然在门前徘徊。
   第四天:同样出现前一天的情况,但当老师关门时,该幼儿表现出进教室的行为。
   第五天:家长送进教室后,该幼儿没有再跑到教室外面去。

    2.建立师幼交往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 给孩子一点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今天早上是妈妈送妞妞上幼儿园的,妞妞看到妈妈要走时,紧紧
地抓住妈妈,不让妈妈走。没办法,老师将妞妞接了下来。为了分散妞妞的注意力,我故意问:“今天是做妈妈的车子来上幼儿园的吗?”她说:“是的。”“妈妈开的车啊?”我问,她说“爸爸也会开车。我妈妈车上有酸奶,很好喝,有两袋呢。”“妞妞是不是想喝酸奶?”“是的。”“那下午妈妈来接的时候,你一样可以喝到的。”听完,妞妞愿意去玩桌面游戏了。

 给孩子一点点鼓励,激发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每天小朋友在做操的时候,妞妞总会一个人跑到其它地方独自玩耍,对此教师采取通过其他教师的侧面教育,班级教师的正面引导的策略,观察该幼儿的行为反应。
    第一天:在上托班的时候,妞妞的老师是郭老师,现在郭老师带小一班了,妞妞很喜欢她。每天做早操的时候,妞妞总是一个人跑到其它地方独自玩耍。班级两位教师多次提醒但效果不明显。这次,郭老师看到妞妞的表现后,也很生气,和妞妞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妞妞哭了,伤心地走到了队伍中,尽管没有做操,但排列到队伍中,已经是一个进步了。早操结束后,我在班级中当着小朋友的面表扬她愿意排队了。
    第二天:音乐响起来后,妞妞没有象小朋友那样很快的收拾好器械,仍然在玩。但她的眼睛注视着老师。当她发现老师的眼睛在严肃地看着她时,立刻把玩具收好,站到自己的位置上,但没有跟着做操。回到教室后,我又表扬了她,夸她收拾玩具的速度快了,排队的速度快了,能做两节操了。
   第三天:音乐响起来后,妞妞仍然在玩,但在观察教师的态度,看到老师在注意她时,立刻跑到队伍中,跟着小朋友一起做起来。这次做了四节,很认真。回到教室。我又表扬了她,夸她排队的动作快,做操有力,和老师一样,她很高兴。
   第四天:音乐一响,妞妞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真的做操。
   第五天:音乐一响,妞妞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真的做操。

   四、 任性行为幼儿心理辅导的困惑与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将会由网络来传递,现在的孩子因为家庭教养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有极大的影响。作为幼儿期,一个情感需要呵护、表达方式需要引导的年龄阶段,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导致出现任性行为、交往障碍、孤独症等问题的幼儿越来越多。急需社会引起关注。另外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任性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