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创设情境,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18日
作者:徐智     来源:湖北省蕲春县幼儿园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一个人的语言水平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智力发展水平。语言的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的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它与幼儿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也是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够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和其他人交谈,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创设情境,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想口语表达的情境
      口语表达能培养幼儿动口动脑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孩子有没有话要说非常关键。因此,首先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有话要说的情境,让孩子有话题表达,有东西表达。

       1、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只要有了兴趣,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我想说”这个语言区角活动。在这个区角活动中,我们教师收集了许多语言故事,笑话、幽默大师等等。借助录音机、电视等设备让幼儿边听边看,渐渐引导幼儿也来说一段。
     (2)一句话接龙游戏。在课后休息时,要求每名幼儿说上一句话,但不能重复前面自己或别人说过的内容,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好,这种带刺激的游戏活动,幼儿情绪高涨,人人都积极参与。
     (3)每周10分钟新闻报道。安排在每周一的晨间谈话中,要求幼儿把他们身边的新鲜事,用新闻的形式说给大家听,大家轮流讨论,幼儿积极性很高,轮到谁都能认真准备,说上一两句。渐渐地,幼儿胆子大了,说话完整了。
     (4)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每天下午放学之前留几分钟,让幼儿自己与同伴结合,互相对话,随便讲讲。
这些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对说话很感兴趣。他们觉得说话是一件有趣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

       2、创设幼儿观察情境,提供口语表达的源泉。
      幼儿园语言教材中有许多情节强、语言生动,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情境讲述等,这些都可以变为口语说。但是,教材提供的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达到说话训练的目的。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这说明说话教学不能离开大自然,离开周围社会,必须把幼儿带到大千世界,引向生活的源头,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既充实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又为他们创设了说话的情境,只要我们注意挖掘,孩子的全部活动都可以作为发展语言的“教材”。孩子对周围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并时时伴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因此,结合生活,让他们说说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或有目的地提出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讲说。我们开展了这几项活动:①社会实践:参观蔬菜园,参观垂钓池,参观超市等。同时要求家长、社会的帮助,要求家长节假日带孩子游览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等。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邮局、医院……在孩子的广阔天地里,看到了广阔的大千世界,那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激动不已。②带幼儿散步。午操过后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让幼儿自由说看到什么讲什么。这样开放式地让幼儿大脑储存信息,为幼儿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
       在这一阶段幼儿说话,消除了他的心理障碍,充分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幼儿口语表达积累了感性知识,为下一阶段口语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能够口语表达的情境
      想口语表达是孩子说话的前堤,是激发孩子说话兴趣的源动力,它只解决了幼儿愿不愿表达的问题。这个说是每个人都能说的,没有目的性。而我们培养的幼儿不但要说,而且要能说,要有针对性的说。

       1、挖掘教材,创设现实生活情境
学习来源于生活,我们孩子的说话能力也要为孩子创设生活的情境。在学习诗歌《娃娃家》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娃娃家做客,认识了许多客人,并看见了他们都在干活。小朋友看看“娃娃家”的人忙来忙去的,就自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最后形成共识。这个活动教学,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把教材内容转化为现实生活场景,直接作用于幼儿感官,幼儿思维活跃,各抒已见,不仅训练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懂得了一定的道理。

       2、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活动情境,拓宽口语表达的范围
    (1)听听说说,它带有很强的游戏性,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因此,我们组织幼儿听录音,听谈话,创设情境让幼儿说话。我们孩子爱听电话,就设计了:小熊打电话要来幼儿园做客,请转告老师;园工打电话给小朋友,请小朋友转告全班幼儿;医生打电话问××小朋友感冒好了没等等。幼儿很快进了角色,乐意说,抢着说。
    (2)看看说说。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对幼儿进行说话练习。主要形式有: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及观察大自然说话。如看图片说话:教师准备有各种水果图、小朋友图,请小朋友自由选择然后练习说话:××小朋友喜欢吃××水果,并说出这种水果的吃法、营养等等。这对于任何一名幼儿都乐意说,而且会说、能说。
    (3)玩玩说说。借助美工活动,实践活动说。如:让幼儿制作飞盘、沙包、毽子等等,然后自由地玩。爱玩什么,怎么玩,玩得最高兴的是什么,玩完后让幼儿一个一个说,能说的尽量说,说不好的一起说,说的气氛始终是热烈的。
    (4)演演说说。幼儿喜欢表演,也爱看别人表演。可以让孩子在表演中学习语言知识、担任教材中的角色,担任角色游戏中的角色。让幼儿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幼儿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在活动中,幼儿自编对话,互相交际。还可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如:理发师、售货员、顾客等,要求幼儿在适当的场合,说出最恰当的话。
这一阶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表达环境,诱引与调动了幼儿更主动地说,抢着说与更广泛地说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了面广、量多的说话机会,扩大说话训练的量,增强了说话训练的强度,明显地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会口语表达的情境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要让孩子会说,还必须重视以孩子进行定向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养成他们说前先想好的习惯,把想和说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在幼儿能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幼儿如何说得好的能力。

      1、学会观察,说得有顺序
      会观察是会思考和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而幼儿受其知觉特点的限制观察的能力弱。因此,我们教师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1)指导看图,学会观察,即结合教材提高画面指导具体的观察方法。《小山羊盖新房》就按一定的顺序看图,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指导幼儿观察;《花儿好看不能摘》是一幅单幅图,我们引导幼儿从总体把握图画的主要内容、观察人物的穿戴,所处的环境,大体上想象出他们的活动时间、地点,然后再重点地、仔细地观察图片上的人物,说清楚他们所做的事情,这就是指导幼儿从整体到部分并抓住重点的观察方法。(2)指导幼儿观察事物。我们引导幼儿从外貌特征入手,再根据一定的顺序来观察。例如《小白兔》,我们引导幼儿从小白兔的外貌特征入手观察: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再根据从头到脚的顺序观察。这样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表达时就能言之有序,思维清晰。

      2、注意示范,教给方法。
    (1)教师示范,榜样作用
幼儿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语言交际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言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炼。同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做到自然、大方,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的技巧。
    (2)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在幼儿园里可以成立“病句专科”。谁如果帮别人纠正语音、病句,谁就当一回“医生”,如:有一位小朋友在吃午饭时说:“老师,我要吃汤”,立即就有小朋友说:“不对吧,应该说:‘老师,我要喝汤’”。又例如,有一次排队做操,后面的小朋友催前面的小朋友走路快点,就说“快点走”,前面那位小朋友就马上回过头来说:“你说话没有礼貌,应该说:“请你走路快一点。”诸如此类,师幼共同监督,在和谐的气氛中幼儿语言规范化明显提高了,幼儿也初步掌握了说话的基本技能,逐渐学会了如何把话说准,说好。
|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不能急于求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说话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条件。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