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国外幼教 > 发展状况

国内外幼小衔接研究趋势的比较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3日
作者:崔淑婧刘颖李敏谊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

   [摘要]近十年来幼小衔接对于儿童发展的重大影响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但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存在诸多差异,国内相关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外研究不仅关注了家长在儿童幼小衔接期中关注的问题,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认识,而且涉及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感受,参与幼小衔接的愿望等内容。国内研究主要只是关注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不正确认识,而且缺乏较大规模的相关调查。虽然国内外研究都涉及了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期望和对幼小衔接活动的看法,国外相关研究更为具体、深入,而且还比较了教师与家长在儿童入学准备认识上的差异,对幼小教师关于托幼机构与小学之间一致性与连续性的看法进行了考察。此外,国外研究还充分重视幼小衔接中最大利益相关者儿童的情感态度与认知、期望,相比之下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很值得在将来的研究中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关于幼小衔接重要问题的认识与情感态度进行比较,尤其是对家长和教师、幼小教师、儿童与成人之间的观点进行比较,将有助于促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善幼小衔接实践,帮助儿童平稳、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学前儿童

  从理论上来看,衔接通常被视作是生态学的概念。布鲁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1979)指出“当个体在生态环境当中的位置改变时,他会经历生态学上的过渡”。布鲁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系统理论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何通过加强微观系统的联系来实现最优发展。该理论认为儿童和所有与幼小衔接相关的人们都为幼小衔接带来了很多互相交叠的经验;幼小衔接中各环境间是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根据其对于现存关系和对儿童的影响分为积极或消极作用两种,这种认识为分析幼小衔接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视角。

  从这一幼小衔接的生态学系统理论视角来看,儿童的特征会对幼小衔接产生影响,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幼小衔接不只受到儿童特征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儿童自身特点对于幼小衔接的影响作用在所有因素中所占的比例不到四分之一。生态学视野下,在幼小衔接中,儿童、家庭、同伴、社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对儿童幼小衔接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动态关系网。基于幼小衔接的生态学视角,这一动态关系网中的各利益相关者都会对幼小衔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考察这一动态关系网中各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的看法能够帮助我们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而建构或改善这种关系网可以使儿童在一个具有积极和支持性作用的动态关系网中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因此,近十年来,国外不少研究者考察了家长、教师以及儿童作为利益相关者对于幼小衔接的认知、情感和态度等问题,而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视角相对局限。本文拟梳理近十年国内外相关研究,就国内外相关研究趋势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国内幼小衔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总体来说,就研究对象而言,国外研究者对家长、教师、儿童都进行了研究,而国内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仍集中在家长和教师身上,关于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儿童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就研究内容而言,国外的研究不仅考察了研究对象的认知,还涉及了其情感态度,而国内研究较多关注认知方面。

  一、国内外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看法

  从研究内容来看,国内外关于家长对幼小衔接看法的研究都涉及到了以下内容:家长在幼小衔接期中关注的问题、家长对入学准备内容的认识。此外,国外研究还涉及到家长对幼小衔接的感受、参与幼小衔接的愿望等内容。与此同时,在研究的方法、角度等方面,国内外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国内外家长的关注点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过程的关注和担忧是国外研究内容的一个重点。麦金泰尔(McIntyre)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儿童的安全(独自乘坐校车)和学业方面(知识、学习兴趣);同时也比较担心儿童的社会化,特别是儿童的友谊、与他人相处以及专注于学习任务的能力。也有研究者专门对家长关注点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提到最多的方面是如何适应新环境f56.1%)、如何服从指导(54.5%)、问题行为(41.7%)、学习能力(40.9%)和与同伴相处的能力(40.1%)。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结果有所不同,该研究显示家长更关注的是儿童在学校的情绪适应问题。另外,澳大利亚的家长还关注到儿童的如厕、饮食、喝水、卫生等与生活相关的具体问题以及安全、儿童入学年龄等问题。

  国内研究的主要切入点及关注点是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不正确认识。总体来说,就家长存在哪些误区,国内的调查结果基本达成一致。研究者普遍认为家长主要存在的误区有:片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衔接(如只关注儿童的读、写、算能力),而忽视习惯养成、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衔接;认为儿童应该提前学习小学课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家长存在着另外两个误区:将幼小衔接中的入学准备集中到大班下学期进行,以及更重视对于小学的选择,认为应该尽量让孩子上名牌小学。

  在家长对幼小衔接期中关注的问题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方法都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其差别主要在于:国外研究针对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关注点和担忧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样本代表性较好,研究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现状;而国内研究相对较少,调查范围较为局限,研究结果可能还不够全面。这可能是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较国外研究起步晚造成的,因此我们建议国内研究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此外,国内研究关注点较为局限,集中在家长的不正确认识方面,而国外研究更全面地调查了家长的认识,关注到家长作为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这可能是研究者对幼小衔接中家长角色的理解不同造成的。从研究结果来看,对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国外家长不仅关注幼小衔接期儿童的学业和认知发展,还关注到了儿童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国内家长更多强调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衔接,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衔接。另外,国内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儿童在认知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则明显的认识不足。

  (二)国内外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看法

  大部分国外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认识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社会性发展的准备;情绪方面的准备;学习方面的准备(更看重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国内相关研究的切入点是家长对于儿童入学准备中的不正确认识,其中主要问题是偏重知识技能的准备,忽视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准备。一项对某幼儿园家长的调查发现,25%的家长认为应让幼儿学拼音、识字和书写,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幼儿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

  国内外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看法不同显示出国内家长对于入学准备的认识较为局限和片面,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可能是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