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园折纸活动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26日
作者:蒋萍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机关幼儿园

   折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制作方法简便形象,幼儿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折纸活动也因此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各种厚薄、大小适中的白纸、彩纸、报纸等通过折、剪、粘贴、画等方法,都可以变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甚至是随手捏来的餐巾纸、手帕等亦可以在灵巧的双手下“脱胎换骨”变成一件件美丽的作品。因此,与其说折纸是一种手工艺术,不如说是一种游戏,在简单的手工制作中,让幼儿品味成功的快乐。

   一、折纸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1、发展动手能力。
   折纸是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好方法。折纸活动中的折、压、翻转、展开等各类技能都需要幼儿左右手的互相协调、配合和手指的积极活动。

   如纸对折后需要将纸压平,许多幼儿会很自然地把纸放在桌上,然后用手指去压平;或者是悬空拿起纸,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起用力往两边拉平,这样的压平方法很容易压偏折痕甚至是拉破纸。我的方法是:请幼儿把纸放在桌上,一手轻轻按住纸,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甲沿着折痕“刻一刻”,就能又快又好地把纸压平了。在整个折纸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类似的需要幼儿较为协调、准确、精细的动作技能,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了训练,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2、全面开发智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她的手指尖上。”生理科学的研究也告诉我们:人脑中与手指相联系的神经所占面积较大,经常刺激这部分神经细胞,就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正如我们平常说的那样——“心灵手巧”,折纸就是一项有益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活动。

   如双正方形、双三角形、双菱形是折纸活动的基本型,在此基础上只要稍加变一变,就能举一反三地折出许多不同的作品来,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看步骤图学折纸则需要幼儿认真仔细地看清图示,发展了观察力、目测能力和判断力。每一件作品的完成都需要许多步骤,幼儿要记住每一步的折法和顺序,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这就需要幼儿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坚持性。折纸活动的作品虽然形象,但和具体的事物并非完全相似。很多情况下,它的造型只是和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某一部分有些想像,如苹果不是圆的,而是方的;汽车的轮子是梯形的等,只有丰富的想像才能让作品生动和完整起来。总之,在折纸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看、听、想、说等结合,智力得到了全面的开发。

    3、陶冶美的情操。
   折纸活动可以陶冶幼儿美的情操。一张张色彩鲜艳的纸,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就能变出一件件生动形象、饶有趣味的作品。瞧:蓝色的纸变成了大蓝鲸;三角形的纸折一折,一只美丽的蝴蝶展翅出来了……幼儿在欣赏折纸作品时常常会被其漂亮的颜色、可爱又形象的造型所吸引,而禁不住发出“哇!太美了!”、“真好看呀!”的赞叹,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当我告诉孩子们“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折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很多聪明的人设计和制作出来的”,许多幼儿都纷纷鼓起掌来,被激发了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喷薄而出:“中国人太厉害了!”、“我长大了也要设计折纸!”……在自己动手折纸用来美化班级环境、或是制作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时,活动室里到处都洋溢着幼儿的开心和快乐:“快做好了,我要贴到墙上去。哈哈!我们班多美呀!”、“这是送给我妈妈的,很漂亮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将爱和美撒播在每个幼儿的心田。

   4、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在折纸过程中幼儿的接受能力有高低、折纸的速度有快慢之分。那些折得又快又好的幼儿我会朝他们竖起大拇指,并请他们来当“哥哥、姐姐”去帮助旁边的小朋友;那些动作慢的也“不甘落后”当“弟弟、妹妹”,总是努力着争取在活动中能有好的表现。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培养了幼儿关心他人、认真好学的良好品德。

    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粗心大意、坚持性不够,经常是“虎头蛇尾”,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耐心地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一种好方法。折纸活动就像造房子,要认认真真地砌好每一块砖最后才能把房子造好。它要求幼儿必须看清楚每一步的折法,仔细地按照步骤图坚持完成作品,这有助于幼儿养成认真不马虎、坚持把事情做完、做好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折纸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策略
   1、创设折纸的环境,培养兴趣。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为了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最初的兴趣,我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有意识地加入了折纸的内容。活动室里我挂上了好多色彩鲜艳的纸折成的立体小兔、青蛙、知了、飞鸟;在墙上用纸折、粘贴、画组合变成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沙滩上的螃蟹挥舞着大钳子、池塘里的鱼穿着美丽的花衣服、藤条上的牵牛花说着悄悄话……充满生机的活动室无声地引导着幼儿感受着折纸的有趣、色彩的鲜艳、造型的变化,从而激发了幼儿动手的愿望。我还把这些编成了一个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幼儿听,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老师用纸折出来的,我看到幼儿亮亮的眼睛里满是羡慕和向往,渴望折纸的小火苗在不停地跳动着。

    2、选择合适的纸张,激发动力。
   折纸的难易程度与纸张的大小有关,太大的纸会让幼儿在折纸时难以把握。我们经常使用的边长为18cm的纸,对大人来说大小还比较合适,但是对幼儿来说就太大了。如果使用边长为18cm的纸张,再怎么叮嘱幼儿要对准角折也无济于事,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纸张对角折太难了,我们要时常考虑到幼儿的困难。那么怎样的大小才合适呢?方法很简单,把手放在纸上,如果纸的大小和手差不多,那么这张纸就是合适的。教师的范例纸则要比幼儿的纸大3——4倍为宜。

   在颜色的选择上应尽可能地选择单面的彩纸(一面是白色的,另一面是彩色的),这样的纸能让幼儿清楚地感知折纸的方向,是往里折还是往外折;背面的白色和正面的彩色也能让完成的作品更形象、更具层次性。
纸张的厚薄要适中,蜡光纸、彩色卡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方法。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折纸活动时必须依据其不同选择合适、科学的方法。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行为的随意性较强,喜欢自由地折纸而不受限制。因此,一开始的我只是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合适的纸,让幼儿进行随意地摆弄和折叠。看到幼儿对玩纸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从学习最基本的折纸术语开始,如:角、边、对折、中心线、压平到掌握简单的折纸技能,如:正方形对边折、对角折、对角向中心线折、对边向中心线折;逐步过渡到集中一角折、四角往中心折到最后的双三角形、双正方形的折法,这些基本形的掌握也为日后的折纸活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幼儿对折纸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发展,我就为幼儿选择了一些折法简单、形象可爱的折纸内容,这些作品只需2¬——4步就能完成,而且在上面简单地画一画、贴一贴,就变成了幼儿喜欢的蝴蝶、青蛙、冰淇淋、小猪头等,让幼儿觉得十分地自豪和快乐。

   中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折纸技能,他们的模仿性特别强,在集体活动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注意力也集中了,因此我尝试着让幼儿学习看步骤示意图折纸。我提供给幼儿一些清楚明了、方法简单的步骤图,和幼儿一起探讨折纸的方法。中班的幼儿还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于是,“我是小老师”的活动也应运而生。喜欢折纸的“小老师”提前一周准备好折纸的内容,在每周四的下午教大家折纸,在相互交流的学习中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我还在美工区张贴了难度不一的多张步骤图,向幼儿展示了飞机、小鸟、衣服、金鱼等折法,这些步骤示意图的出现让不同水平的幼儿有了一个自主模仿学习和自我挑战并获得提高的发展空间。每逢新的步骤图示张贴出来的时候,美工区前面总是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爱学、爱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这是大班幼儿最明显的特点。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和教师》一文中写道:“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还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我有意地省略了不必要的、幼儿已经熟悉了的步骤图,只留最关键的几步。同时积极地引导他们学习看图示示意图,如﹍﹍是折叠线,向上折的符号是↑,﹊﹊是中心线等,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符号、每一张图示的意思。我还在美工区换上了一纸成型的作品,让幼儿探索怎样把它折出来;为幼儿提供需要拼贴组成的半成品,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4、趣味语言,营造快乐、轻松的气氛。
   趣味性语言的运用可以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折纸的技巧。如需要沿线折叠的时说:“我们沿中心线瞄准吧!”翻转的时候说:“翻个跟斗!”四角往中心折的时候说:“大家集合了!不过别着急,我们要一个角一个角地排队。” 这些富有情趣的语言远比抽象的折纸术语能更让幼儿接受和喜爱。

   把较难理解的步骤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述出来,也是一个好方法。如在教幼儿学打纸结变螃蟹的活动中,我把步骤变成了儿歌,边念边折:一个小瘦子(双手拿住纸),变成一只小兔子(两边往上交叉),一只耳朵进了洞(把压在下面的那只“耳朵”拉长并塞进“洞”里),变成一座小房子(两边拉一拉,让纸结打在中间)……琅琅上口的儿歌把这一过程的折法演绎得清清楚楚,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就学会了。

    5、横向联系,与各项活动有机地结合。
   折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手工游戏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把折纸活动有机地融合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如:在“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用彩纸折出的郁金香布置主题墙,并用油画棒添画了花茎、小草等景物,许多幼儿还回家教父母折,小小的折纸为温馨的家庭又增添了一朵鲜艳的小花。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把折好的“礼帽”翻过来当作盛放操作材料的盒子,戴在头上就又是表演游戏的最佳道具了。户外活动中,幼儿拿着自己折好的飞机“试飞”,探索身材细小的尖头飞机和机翼宽大的扁头飞机谁飞得更远……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他们对折纸愈发地感兴趣了。

   总之,折纸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适宜的方法,创设、优化环境,提供丰富、合适的材料,把折纸活动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它成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只有这样,折纸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