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0日
作者:华伟红     来源:无锡市东亭中心幼儿园
   环境是幼儿的老师,良好的环境能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主动开展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于是,我们在环境创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利用班级有限空间,创设区域活动环境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活动,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知识与发展。

   首先我们在班级有限的空间内,将各个活动区划分为了安静活动区域和角色活动区域两大块。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动手区、科学区等活动量小,需要安静的区域就设置在安静区域内,并且在开展活动时,适当借用靠近的桌椅,扩大幼儿活动的范围,平时就收放到玩具柜和图书架上,节省了空间。同时考虑到美工区经常需要用到水,所以整个安静活动区域就设置在了靠近盥洗室的一边。娃娃家、医院、小吃店、小舞台等社会性活动区就设置在角色活动区域内,这些活动中,孩子们要串门、交往、表演,比较热闹,所以这个区域就尽量远离安静区域,设置在教室的另一边,这样避免了相互干扰。

   其次,相对于其它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依附在各活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于是,我们在材料的提供上注重与课程主题相结合,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与幼儿的兴趣点相结合,提供丰富、好玩的材料,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并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例如:结合小班主题“热闹的马路”,我们提供了小石子,供孩子们一起筑路,提高合作能力;提供了方向盘、红绿灯,并利用走廊,供孩子们玩自带的玩具汽车,进一步熟悉交通规则;美工区则投放了粘贴汽车、制作纸盒汽车等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中班在开展“认识电池”的教学活动后,幼儿对电池和电动玩具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在科学区内投放了电池和电动玩具,满足幼儿继续操作探索的需要,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另外,针对以往在社会性活动区中强调了幼儿之间的交往,而忽略了角色游戏区操作性材料的投放这一问题,我们为幼儿提供各种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丰富了游戏的情节,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设置这些环境时,我们本着“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自立、自觉精神,鼓励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师对幼儿应负的责任是指导而不是代替他们学习、思考和创造”的观点,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幼儿都有能在适宜的游戏环境中主动获得发展。

   二、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创设主题教育环境
   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我们把主题环境的创设分为活动环境和主题墙饰两部分。除了根据教学、游戏活动需要而创设的动态环境外,在创设主题墙饰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由老师将主题的内容一下呈现给孩子们,而是根据孩子的实际经验,让孩子们一起逐步展开主题,创设环境,把主题墙饰的创设作为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这样,能使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在展示交流中得以丰富、发展、提升。如:小班在实施“热闹的马路”主题时,老师们先根据小朋友已有的玩小汽车的经验,让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汽车图片,布置“马路上的小汽车”墙饰;接着引导孩子们进一步观察马路上除了小汽车还有什么?于是有的小朋友给主题墙饰上增加了红绿灯,有的增加了斑马线、有的贴上了警察指挥交通的图片等;继而又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标记有什么作用?引发幼儿新的探索,获得新的经验。在这些图片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在老师组织的有目的的教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车辆的认识慢慢丰富起来,也知道了马路上多种标志的含义、懂得了过马路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对于警察指挥交通的简单手势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车和马路相关的生活经验也逐渐丰富了起来。

   主题环境的创设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主题的深入或新的主题的实施,孩子的需要,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我们教师要及时捕捉周围的一切,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在更新环境的过程中,使孩子的生活经验呈现新的一页。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宽松心理环境
   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平等、宽松、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心理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幼儿的情感具有易感染性,所以,我们认为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的关键在老师。首先,我们做孩子的伙伴,与幼儿建立起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使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伙伴,与老师在一起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表现自己。如:在大(1)班的建构区活动中,两位年轻老师担心孩子们在游戏时间里不能完成作品,于是经常给予督促、提示,结果,为了让老师满意,孩子们经常拆掉重来,活动结束时,幼儿园没有搭成,孩子们很沮丧。而大二班的老师在给出了搭建幼儿园的主题后,就参与到游戏中,不再作语言上的指导和帮助,活动结束时,我们发现:几个孩子用不同的插塑、积木合作搭建的幼儿园楼房、秋千和围墙非常漂亮,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其次,我们结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课题研究活动,把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渗透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帮助幼儿建立起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另外教师之间也真诚相待、友好合作,做幼儿最好的榜样。

   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引导幼儿与周围人、事、物相互作用、主动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