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陕西省洛南县破解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四大难题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08日
作者:张以瑾柯昌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洛南县景村镇王涧村幼儿园收集了不同颜色的石头,让孩子们辨认。本报记者 王鹰 摄

  4月底,沿着斜穿秦岭的蓝武道,记者随教育部组织的新闻采访团来到陕西洛南县。

  2010年,46万人口的洛南县财政总收入只有4.07亿元,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洛南县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重点解决了“投资无保障”、“办园无场地”、“师资无来源”和“管理无经验”四大难题,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特色之路。

  目前,洛南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4.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8%。洛南经验已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同时也为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树立了典范。

  投资无保障——公办民办齐上阵

  “现在孩子懂事多了,不仅养成了勤洗手、每天刷牙的好习惯,还会主动帮我干些家务活。”洛南县景村镇景村街社区居民李敏丽乐呵呵地与记者聊起她的孩子。

  李敏丽的孩子今年5岁,在景村镇王涧村幼儿园上大班。尽管王涧村幼儿园只是一所村办幼儿园,但园内活动场地大、玩具多。“村里娃也能上正规幼儿园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洛南县80%的行政村都做到了这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每个乡镇还建有规模更大、条件更好的中心园。农村家长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发愁了。

  然而,就在5年前,整个洛南县像样的幼儿园仅有城区的一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将近1000人,每个班至少五六十人,城区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分突出。各个乡镇只有学前班和少量民办幼儿园,大多数农村幼儿无园可上。

  2006年,洛南县出台了《学前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并定下了每个乡镇创办中心幼儿园,到2010年全县3至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70%以上的发展目标。

  洛南县县长雷二虎说:“贫困县的财政往往更多地用于解决‘吃饭’问题,而我们既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拿出钱来办其他事情。”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中的近55%投入教育,依然难以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

  面对财政投入不足的现状,洛南县采取了“政府主导、教育管理、社会参与、城乡统筹、整体推进”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原则。

  洛南每年县级财政预算对教育投入都做到了“三个增长”一分不欠,并坚持每年拿出不低于15%的学前教育专款用于幼儿园建设,从而确保政府的主体投入到位。

  为了发挥民间投资的补充作用,洛南县采取规划黄金地段、提供低成本土地等办法,并通过联办、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多方筹措办园资金。3年来,全县学前教育累计投入73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300万元,民间投入3000余万元。

  “由于投资保障得力,洛南学前教育发展比我们当初想象的快得多,好得多。”洛南县教体局局长贾优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