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装饰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28日
作者:孙立文     来源:天津市静海县瀛海幼儿园
      装饰画是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开展丰富的装饰画教学活动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对色彩和图案及有序排列的感知能力。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较少组织幼儿进行这种形式的活动,即使组织了也不能准确把握幼儿装饰活动的核心教育价值,使装饰活动流于形式。那么,怎样组织幼儿的装饰画活动呢?我园以此为课题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选择适宜内容,激发幼儿装饰兴趣
      1、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且体现装饰特点的事物作为装饰内容。
装饰画内容的选择同其它活动一样,主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熟悉和常见的事物,我们要多挖掘儿童身边的题材来开展活动。装饰的美随处可见,日常的各种生活用品(餐具、茶杯、盘子、雨伞、服装、鞋帽……)、工艺品、编织物、糖纸、商标;自然界中的动物(乌龟、鱼、蝴蝶、鸟……)、植物(花、叶子)等都含有大量装饰美的元素。这些内容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为幼儿所熟悉和喜爱,寄托了幼儿丰富的情感,易激起幼儿装饰的兴趣。有的事物虽然具有美的特点,但不具有对称、重复、简洁、平衡、有序等装饰元素也不宜作为装饰画教学中幼儿欣赏的内容。如我们在引导小班幼儿装饰毛巾时,观察的毛巾应该是教师经过挑选的、有装饰特点的毛巾,而不是所有的毛巾。

       2、装饰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表现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在为幼儿选择内容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差异。在依据幼儿兴趣选择内容后我们依其形状进行了分类。可分为圆形装饰物(帽子、花伞、盘子…… )、方形装饰物(手绢、小花被、花布、糖纸、……)、三角形装饰物(三角巾、沙发巾……)、其他形状的装饰物(衣服、手套、袜子、蝴蝶……)。

      在选择的这些内容中,围巾、帽子等方向较单一,可用上下对称等方式进行装饰,多用色块进行表现,适合小班或初次接触装饰活动的幼儿。而手绢等方形装饰物装饰的方法比较多,如运用边缘纹样、角隅纹样、中间向外放射式、中心和边角纹样组合等方法,适合有一定经验的幼儿进行。在表现方式上充分运用拼摆、粘贴、手指点画、各种实物印章印制等方式进行,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纽扣、种子、花朵等实物自由地拼摆组合,感知图案组合的规律性,尤其在小班阶段要多运用此方式进行,避免因技能而影响幼儿的表现。中大班幼儿装饰物的形状逐渐丰富,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实物立体模型(盘子、花瓶)进行装饰,让幼儿充分感受在多种装饰物上进行装饰的快乐。我们为不同年龄幼儿选择的内容有:

      小班:《毛巾》、《围巾》、《小花被》、《好吃的饼干》、《帽子》、《花手绢》
      中班:《好看的盘子》、《漂亮的花布》、《花瓶》、《奇妙的叶子》、《漂亮的鱼》、《小手套》
      大班:《糖纸》、《漂亮的裙子》、《美丽的蝴蝶》、《风筝》、《好看的靠背垫》、《我喜欢的脸谱》
      装饰画的内容安排顺序为:单独纹样的有序排列、条形装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中心四方装饰、圆形装饰、对称装饰。

       二、挖掘环境教育因素,丰富幼儿相关经验
        1、带孩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感受装饰给人们带来的美
      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生活中的各种用品都蕴含着丰富的装饰美。引导孩子们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发现装饰物品的纹样,颜色的搭配及图案的排列规律,总结它们的装饰特点。鼓励幼儿大胆去想像,并提供机会、材料引导幼儿将这些图案、纹样进行搜集和记录。如在晨间、午后教师们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各种树叶、花朵、围墙的栏杆……感知发现它们的装饰美。在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树叶上的脉络很有规律,边缘像一个小花边儿,而且在有阳光和没有阳光的地方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在《奇妙的叶子》装饰活动中,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用直线、斜线、弧线、曲线还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装饰出各具特色的漂亮树叶。

      2、创设欣赏角及互动墙饰,帮助幼儿丰富装饰经验
      围绕装饰活动的开展组织幼儿搜集相关的资料,建立欣赏角,并创设相关墙饰,为幼儿的表达和表现提供支持。如在《好看的靠背垫》活动中,引导幼儿共同搜集了图案各异的靠背垫实物、图片及照片,引导幼儿观察靠背垫的形状、颜色、纹样及构图特点,用骨式图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构图特点,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总结的靠背垫骨式图(螺旋型、四角向中心型、中心向四角发散型、左右对称或倒置型、单独纹样型、中间单独四角对称或螺旋型等骨式图)布置在墙饰中,供幼儿装饰使用。骨式图的运用使幼儿一目了然纹样构图特点,帮助幼儿解决了装饰无规律的问题。

      在《盘子》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筛选了足够的、具有典型装饰特点的盘子放在欣赏角供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总结和交流。如在充分感知、观察盘子的基础上,教师带孩子一起分析、总结盘子的特点:
盘子的图案一般在盘子的边上,也有中间有图案的,一般中间的图案大,边上的图案小,图案的间距一样大。

图案种类:水果、动物、花卉类

图案数量:单数,3、5、7(图案独立);双数,6、8、10(常见波浪式首尾连接)。教师及时把和幼儿一起总结的盘子特点做成墙饰,帮助幼儿回忆、整理经验,为幼儿的装饰活动提供支持。

       三、提供材料和工具的具体支持,帮助幼儿大胆表达和表现
      幼儿的表达和表现离不开材料的支持,那么,如何提供材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帮助幼儿的表达和表现呢?
在幼儿的表达表现过程中,我们随时帮助幼儿归纳、整理一些纹样如,小花、小鱼、小熊、小兔、小蝴蝶、小鸟等,幼儿在设计、装饰的过程中可将这些纹样进行自由组合形成新的图案。

       对幼儿纹样及构图经验的支持:如实物、图片、图书、骨式图,幼儿搜集、整理的纹样册、教师提供的范例。
对幼儿表现能力的支持:大小不同的纸型、拓印板、各种辅助小图片、教师设计的纹样册。如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解决蝴蝶翅膀对称的问题提供了拓印板、复写纸等。

      提供工具:在装饰单数盘子时,出现了图案距离大小不等的问题,尝试几次后孩子们都失去了耐心,教师适时为幼儿提供3、5、7个不同花纹数量的工具(三个花纹的工具是:把圆形分成六等份,间隔剪去三份,以此类推)投放到美工区深受幼儿的欢迎。

       四、创设宽松的氛围,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教师要给幼儿留有自由表达的空间,使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成为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尊重、接纳幼儿的想法;尊重幼儿的能力差异;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鼓励幼儿之间的交流,支持幼儿大胆进行装饰活动。活动中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都是对幼儿重视、信任、良好期望的体现,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态度,形成自尊、自信的性格。

       在《漂亮的靠背垫》活动中,教师正在组织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靠背垫。活动开始了,几个孩子很专注地画了起来。这时,婷婷喊:“老师,我这条线画长了。”原来她以中心点向外画了八条射线,有一条画长了。“婷婷,这条长的线不能动了,这短的线还能动吗?” “我知道了,把短线画长了就行了。”正是平时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得幼儿有困难时敢于向教师求助,而教师适当的语言提示也给了幼儿解决问题的钥匙,师生间自然的交流,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五、采取多种指导方式,为幼儿搭建适宜的台阶
      在幼儿画的过程中尝试运用语言指导、动作支持、描轮廓、借鉴同伴经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幼儿在表达、表现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能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少地告诉幼儿,为幼儿搭建一个由远及近的台阶。如,在《漂亮的靠背垫》活动中,秀秀想在方形纸模的中间画上一个水母,想了半天却不知怎么画,于是,他向老师求助。
    “你看纹样册了吗?” “看了,书上也没有。”

     “水母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有点像伞的形状。”
      
      见秀秀还没有动笔,教师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圈成水母身体的形状示意给秀秀看,秀秀高兴起来。不一会儿在纸上画出了水母的身体接着添画上眼睛和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正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由远及近的台阶,使幼儿大胆地表现着自己的作品。

      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经验
      评价时把握装饰画的核心价值,结合目标可从颜色、构图、纹样、创新、想象、解决问题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找出幼儿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帮助幼儿提升相关的经验。在评价过程中可灵活采用幼儿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进行,并注意随机评和集中评相结合。

       1、幼儿自评。在装饰活动后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小朋友,讲述自己的画面内容及所表达的意思。幼儿在讲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2、同伴互评。在装饰活动后为幼儿提供欣赏、评价的环节,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别人的作品,了解同伴作品的内容、颜色、构图、纹样,从中体验到美感,提高幼儿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意识。如,你最喜欢谁的画?为什么?你最喜欢ⅹⅹ画面的什么地方?

      3、教师评价。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大胆表现自己对事物认识和情感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发现作品的闪光之处,对于每一个幼儿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保护、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的精神。如,在《奇妙的叶子》活动中,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月月用鲜艳的紫色画叶脉使叶子看起来真漂亮;成宾用深浅不同的绿色来区分叶脉和叶子效果真好;洪禄这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使用也很大胆,你们都很棒!老师也向你们学到了画线和用色的方法,谢谢你们。

      总之,在开展装饰画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教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意识逐渐增强,幼儿的装饰经验不断丰富,涂色、绘画、构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