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创设书画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展现的实践初探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02日
作者:何蓓蕾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新苗幼儿园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功效,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性、个性发展时刻都受到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其中材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还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挖掘幼儿独特的潜能,促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

   书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园是一所以书画为特色的幼儿园,《上海学前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幼儿园规程》指出:“创设与幼儿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书画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个幼儿的个性是不同的,性格内向、胆小的孩子他们用墨、用色、用水、用笔总是小心奕奕生怕有闪失,而有的幼儿则能大胆的挥笔作画,遇到不满意的地方,还会用笔或墨色加以调整或遮盖。由于性格的差异,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和表现也是不同的。书画环境怎样为教育所用,以促使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为幼儿主动学习、探索,展示幼儿个性特征,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了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性的书画环境是展现幼儿个性的前提
   幼儿园环境是让幼儿感受的大环境,当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体验到浓浓的书画情境。底楼的长廊上,有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收集的书画工具:纸、砚、笔、墨、印章,各种各样的造型以及他们的来历,使孩子们进入了书画的殿堂。悬挂在他们对面的是徐悲鸿、齐白石等一个个书画大师们的小故事及他们的作品,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们对话,楼梯两旁孩子的作品与大师的画融为一体。通过大量的积累来达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又如:“新苗书苑”中古朴的竹子小屋,给孩子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在“磨墨”中体会到“墨汁”的由来,使幼儿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融入书画环境,我们让幼儿亲身投入,直接感知自然,感知事物,如让幼儿走进社区的老年书画社,观看爷爷奶奶们的作品,与他们一起共同作画;又如大班的孩子自由结伴,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来到朵云轩,观看画展等等。实践证明让幼儿置身于书画大环境中,不但有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产生最为真实地美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兴趣。

   活动室是与幼儿手拉手的小环境。是教师根据主题的进展,精心创设的一种情景性的环境。在开展书画活动以前,我们不是盲目的自己创设各种空间环境,而是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以主题中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为主。如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幼儿用笔记录秋天的水果,一串串的葡萄在孩子们的手中应运而生,期间还探索出墨色的不同;又如小班孩子刚进幼儿园对新环境一下子不适应,我们就用有趣的笔墨纸砚开展粉刷匠的活动,让孩子身临其境,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破涕为笑,与此同时我们也将要求隐含于环境中,使孩子在观察中读懂环境,自主地与环境互动。由于每个幼儿的能力不同,根据自己的需求尽情的表达表现。环境,它一方面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则突出了孩子的个性的展现。

   只有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境性的环境,幼儿才能完全自由的感知,接触周围众多的事物,从而展开个性的面纱,无拘无束地从事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书画活动,进而更自如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放飞自己的梦想。

   二、创设幼儿互动性的操作环境是展现幼儿个性的关键
   我们创设书画环境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1、引导幼儿参与环境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书画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如大班的孩子在《大中国》的主题活动中,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起祖国的国粹京剧,大家可带劲了,他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在网上下载资料和图片,还纷纷从家里带来京剧的VCD,有的孩子自己动手设计了起来,在孩子们的建议下,京剧脸谱的书画墙诞生了,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也让每个幼儿都有个性展现的机会,充分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祖国妈妈更了解了,更热爱了。

    2、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幼儿表达环境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与他们一起布置自己的活动室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充足丰富的材料才能满足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展现。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它是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由取舍的原材料,如在“金牛闹新春”的活动中,孩子们在百宝箱中寻找到了关于牛的不同字体,于是,有的孩子用瓜子、果壳来装点“牛”字,一个个不同造型、不同字体的“牛”,张贴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孩子们在亲自装扮自己的过程中真是开心极了,运用自主的表达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同时幼儿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3、运用多种方式充分在展现个性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书画环境的创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书画环境的再创设提供了依据。 

   在我们每月定期举办的多样化的书画活动中,幼儿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每一个活动室老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如长卷画、我来露一手、我与大师来对话等等,孩子们根据的喜好,自由地选择这些材料,通过自主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增减活动材料,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创设赏识性书画环境是展现幼儿个性的保障
   随着书画内容的逐步丰富,幼儿个性的不断展现,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幼儿需要时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帮助,更应以共同探究者的身份出现,去倾听、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以开放的心态,鼓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性的空间。如:如:在开展《我喜欢的名家名画》主题中,教师和幼儿一起从网上、书中查阅资料,了解名画家们的点滴故事,欣赏他们的作品,在交流与分享中,幼儿知道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会自如的说出喜欢的大师,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在欣赏“徐悲鸿的马”作品中,孩子们会被作品中一笔一画间都呈现的雄伟的力度美,心中会有一种自信的力量在增长。又如诗与画的欣赏,“咏鹅”、“一望二三里”等国画小品中都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幼儿在理解古诗基础中用画表达诗的意境。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在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发展的环境中,他们会 ‘突破性’地进行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在我们的书画活动区,空间、墙面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书画作品,通过作品呈现,一方面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萌发了自豪感;另一个方面由同伴和成人欣赏及解读作品更能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如他们的书画作品“一日千里”“蟹趣图”“我与世博手牵手”等等虽然笔法有些稚嫩,但幼儿在作品的布局、用笔等方面却颇有“画家气概”。                 
                                                                                             
   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但自信心增强了,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使其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既鼓励了所有幼儿为之付出的努力,又能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会使幼儿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扩大了幼儿的艺术视野。

   展示幼儿个性特征,充分挖掘每位幼儿与众不同的独特潜能,将幼儿的书画活动完全交给幼儿自己,让他们在书画过程中真实反应自己的想象和情感,充满童趣地展示自己的个性,尊重和理解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幼儿营造适宜于幼儿个性发展的书画环境,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是我们所不懈努力的。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