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幼教名师

“吴邵萍式”育人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3日
作者:叶飞     来源:中国教师报

   28年,她不断地学习和完善自己;并带出了一支极具专业性的教师队伍;28年,她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园长;28年,她从一名教学新手成长为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她就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

    弯弯的眉、明亮的眼,高高的鼻梁,微微上翘的嘴角;站在办公桌后面的吴邵萍,笑吟吟的,在白色风衣的映衬下,亲切而优雅。

   “正好电视台的记者还没来,咱们先聊聊!”

    说话间,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吴邵萍从办公桌的后面走过来,坐在了记者的前面。

    专业性不够导致矛盾与冲突

    “当园长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首先是孩子的发展,这里面包括孩子的安全、健康和情商、智商的发展;其次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再有就是提高园长自身对教育的认识。”

    说起幼儿园的工作,吴邵萍的话明显多了起来。

    “这些工作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与家长沟通的水平是最为重要的”。

    在吴邵萍看来,发生在幼儿园里的矛盾和冲突,无论是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还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看似很少,背后都有很大的学问。“专业性不足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中,矛盾与冲突产生的根源。”吴邵萍说。

    比如,年轻教师由于经验少,矛盾和冲突的发生率就很高。有位年轻老师看到孩子在抢别人的玩具,就批评了孩子,此时,正赶上家长来接孩子。家长见到此情此景非常生气,立即上去质问,为什么要批评他的孩子。这时,恰巧同班组的老教师经过,与家长只说了几句话,家长就接受了。这位年轻的教师感到很委屈:为什么老教师说了家长就能接受,而我说,家长就怒气万丈呢?

    不仅如此,年轻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当遭到拒绝或失败后,常常采取放任不管的策略。发生矛盾后,认为“只要我问心无愧,我才不怕你呢”,完全无视家长的恼火和意见,任由矛盾激化和扩大。

   严格制定和执行工作流程

    事实上,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这些误区在老教师身上也时有发生。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让教师尽快熟悉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失误呢?

    作为园长,吴邵萍研究总结出年轻教师常常会出现的共同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他们尽快找到解决和减少双方冲突的某些规律,使他们能够自信、坦然地面对家长,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消除消极影响。

    吴邵萍的具体做法是,把工作流程化,让每位教师在接受一项新工作的第一时间,就能知道这个工作出现了问题,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做什么……

    吴邵萍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波是早产儿,发育慢,动作迟缓,在班里年龄最小,但他平时很喜欢奔跑。有一天,小波午睡起床后,跑去搬凳子,带班教师赶紧跑上去提醒他不要跑,但还是把额头跌破了。事发后,按照园里处理此类突发事件的规定,班主任和保健医生立即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找到了最好的医生,用美容针进行治疗。班级老师当天就买了营养品去看望孩子,家长当时也表示能够理解。当晚,教师将看望孩子的情况汇报了园长。

    可是,第二天早上,小波的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来到园长室,要求园长写保证书并注明赔偿金。因为他们全家害怕孩子的伤口留下疤痕,影响孩子今后做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梦想。他们认为,既然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园里就应该负责并给予赔偿。几经沟通协调,吴邵萍说服家长接纳了园方的建议,没有坚持原先的要求,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吴邵萍分析,这一事件之所以得到解决,原因有三。第一,教师在事件发生后判断准确、送医及时、处理规范,避免了幼儿伤势的恶化以及留下后遗症。第二,教师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地向园长说明了事件的始末。当家长前来质问时,园长对事件的经过了如指掌,因而可以从容应对。第三, 园长在与家长沟通时,一方面针对家长的担忧进行安慰,让家长感受幼儿园对孩子的关心;另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向家长表明写保证书和谈赔偿金要有法律依据,并承诺幼儿园会继续关注孩子的伤势。园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得家长最终收回了不合理的要求。

    从这起意外事件的处置中,能够看到工作流程化的力量。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对于事故的处理,在全园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正确的操作流程,并且人人清楚,个个会熟练操作。在每学期初,吴邵萍都会组织教师重新学习和加深记忆,从而保证教师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冷静地规范操作。

   小型讨论会引领教师成长

    很多幼儿园都在搞集体教研。但有实效的少,流于形式的多,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和碰撞。在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记者见识了一次真正的集体教研。

    这是一次关于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有三个,一个是如何让志愿者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日常管理活动,包括如何通知,如何预约时间等;一个是如何换座位;还有一个是如何调铺位。参与讨论的教师分别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教训,讲出自己认为好的做法,也讲出自己的困惑。在这样的讨论中,新教师的问题往往得到了解答。

    吴邵萍把这样的教研方式称作小型讨论会。小型讨论会上,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为啥只黏妈妈等话题都可以拿来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所有教师不但从别人的案例中获取有效策略,也针对他人的困惑分享了自己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积极贡献出自己的智慧。这样,整个教师团队就成了某一位教师的外援团。

    为了鼓励老教师做好“传帮带”,促进新老教师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让小型讨论会真正有实效,吴邵萍鼓励老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吴邵萍做法不同的地方在于,徒弟有进步,师傅也有奖金!徒弟进步快,成绩突出的话,这位徒弟的师傅要开专题讲座,向全校教师介绍经验。以此来激发“师傅”的荣誉感,享受带徒弟所获得的成就感!

    千方百计“逼”老师学习

    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小型讨论会,参加的人员不仅仅是本园的教师,还有孩子的家长。

    吴邵萍认为,家长实际上是孩子教育的“共同责任人”,是教师的“同事和同学”。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学习,协调和沟通至关重要。

    吴邵萍为家长与教师构建这样一个沟通平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它填补了幼儿师范教育的欠缺与家长教育课程的缺陷。

    除了小型讨论会,吴邵萍还和每位教师商量,“逼”着每位教师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事实上,吴邵萍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去“逼”着自己学习。

    “当了几年教师以后,我发现有很多教学中的问题,我说不透。”吴邵萍说,“从那时候起,我觉得有必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要好好学习了。”

    觉醒之后的吴邵萍,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在教学之余,吴邵萍开始了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之旅。28年的自我完善,她从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成长为幼儿园园长;从一名教学新手成长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如今,吴邵萍要求她的教师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如今的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27名教师中,100%是本科学历,其中硕士两名;一半以上的老师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南京市名师”、“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有一个常驻的专家团队,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徐卓娅教授、孔起英教授、张俊教授经常来幼儿园。他们带来了科研课题,帮助教师答疑解惑,为教师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得教师在研究中迅速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专家和教师直接对话,使得我们的科研得以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专家也得到了营养。”吴邵萍如此评价专家团队的作用。

    永远在教育现场

    “幼儿园的工作有很多特殊性,比如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护理能力;对幼儿的心态有准确的把握。”吴邵萍说,她当园长后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现场,只有亲临教育现场,才能准确把握孩子的最新情况。

    据吴邵萍介绍,每年新入园幼儿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近年来,幼儿的体质都比较弱,有的孩子一卷袖子就会脱臼,几乎现在的每个班,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还有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就是随着离异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给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这样的情况很多,如果你不在教育现场,很难拿出合适的教育策略”,吴邵萍如此强调身在教育现场的重要性。

    28年来,永远在教育现场的吴邵萍,练就了一身的“武功”,让她身边的许多教师崇拜和迷恋。“无论你遇到了什么难题,找到吴园长,她都有解决的办法。”王树芳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