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各地要闻

贵州省农村幼儿“入园难”起笔破题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04日
作者:肖慧     来源:贵州日报

      正安投入1400万打造中心示范幼儿园

  从2010年的初冬时节至今,正安县教育局业务股工作人员杨智昌一直忙碌而兴奋。他参加了正安县为制定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历时数月的调研和起草。

  从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正安县教育局副局长率专项检查组对19个乡镇的50家幼儿园进行了详细的摸底排查。摸清了正安学前教育现状。据统计,2010年正安县4至6岁幼儿总数为14690人,在园人数为3636人,学前班人数为5361人,小学就读(学前班)人数为1836人。在园人数只占幼儿总数的四分之一,即便加上学前班和小学就读的人数,还有3800多孩子无园可入。与此同时,现有的50家幼儿园还存在师资不达标、教玩具和保健器材缺乏、教学形式课堂化、教学内容小学化等问题。

  “利用农村富余小学资源推进村级幼儿园建设;鼓励民间投资者,寻找有资金、有热情,懂管理、会管理的人在乡村办幼儿园。”这样的商量,每天都在进行。

  日前出台的正安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建好县城实验中心幼儿园,每乡镇有一家示范幼儿园,各村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在小学附设学前班,达到城乡幼儿园(学前班)能够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经过调研,正安县将破解学龄前儿童“入园难”的突破口选择为收购良育幼儿园。这家民办幼儿园2006年试营运至今,已经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摸索出符合现代学前教育精神的教育教学内容。“民办”转“公办”后,由它来引领全县幼儿园走上规范、优质的发展之路。

  经多次磋商,县里和良育幼儿园达成共识,县政府将良育幼儿园的收购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支付600万元启动收购工作,2011年、2012年分别投入400万元,打造“正安县中心示范幼儿园”,同时作为幼儿园师资的培训基地,将优秀的教师辐射至乡镇村寨,带动村级学前教育的发展。
 
      村级幼儿园的教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农村幼儿园投资者纷纷赴县城取经

  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悄然蓄势

  岁末年初,正安县安场镇瑞濠橘香幼儿园。

  中班教室黑板上,写着“北风吹飞走真冬”、“心前后正桌好西冰”两行粉笔字。

  教认字的语文课,拼音、算术等小学教育内容,成为瑞濠橘香幼儿园的主打课程。而教室的布置,也和小学一样——黑板前,是一行行整齐的课桌椅。

  幼儿园园长鲜光波发现,村里很多家长很看重孩子能在幼儿园学到多少字。他们认为,只有能教孩子写字、算术的幼儿园,才是好幼儿园。

  “小学化”的幼儿园在正安并不鲜见。2008年开园的官井村青松幼儿园,很受村里人的喜欢。一说起这家幼儿园,大家都认为他们把孩子管得好,不仅讲卫生,还会认很多字。

  县教育局业务股工作人员杨智昌告诉记者,据他们2010年10月底进行的摸底调查,多数幼儿园都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的要求,教学基本都以课堂的形式进行。而很多村寨的家长,相当认同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观念。

  即将成为正安县中心示范幼儿园的良育幼儿园,将把改变幼儿园“小学化”现状作为重要的示范内容。之前,经过4年运行,其注重幼儿身心健康的学前教育理念从备受质疑,变为得到越来越多家长和幼儿教育从业者的认可。

  “我们让正安县城的家长改变传统观念,用了3年时间。”园长邓美怀说。

  2006年刚开始试营运时,很多家长认为,如果幼儿园不教拼音认字、算术运算,就不是好的幼儿园。

  4年来,良育幼儿园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让家长看到入园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社会公众开始认同良育的两大核心发展目标——幼儿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重;智商开发、情商一起抓。

  邓园长说,农村幼儿园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贯彻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同等重要。让他们高兴的是,今年以来,安场等地诸多想要投资兴办幼儿园的人士纷纷前来咨询良育幼儿园的教学经验。

  “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学前教育‘去小学化’将会加速推进。”邓美怀说。

  省政协调研组摸底我省学前教育

  农村“入园难”突出社会力量幼儿园成主体

  2010年,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调研组对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学前儿童“入园难”现象突出,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成为我省学前教育主体。

  调研组了解到,我省学前教育普及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同时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学前三年入园(班)率仅为19.37%。在农村“入园难”现象极为突出,不少农村青年夫妇外出打工,农村中留守儿童大量增多。不少乡镇幼儿园和学前班人满为患,其中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与此同时,我省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截至2009年底,全省社会力量(含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举办的幼儿园有1501个,占我省幼儿园总数的72.8%。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园长和教职工15206人,占我省学前教育教职工人数的69.7%。

  投入少与幼儿教师缺少制度保障成为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调研组了解到,赫章县每年投入公办幼儿园维护费用只有5万元。安顺市除西秀区和关岭自治县有极少量的幼教经费外,其他县区均没有幼教专项经费。公办幼儿园教师师资未能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待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