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积极探索办好农村幼儿园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作者: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均衡发展为导向,以优质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成长为己任,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之路,形成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寿光模式”,实现了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寿光市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之路,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

  创新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政府主导多元化办园模式,让农村孩子入园不难。寿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学前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农村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列入政府公共事业、党委政府考核和教育部门年终督导的重要内容,在办园体制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骨干,村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为每个农村儿童提供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实行中心园连锁带动全镇(街道)幼儿园的垂直管理制度,以中心园带动村幼儿园发展。寿光市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带动作用,实行中心园带动学区园,学区园带动周边偏远的村办园,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发挥中心幼儿园在镇(街道)学前教育的窗口示范作用,让中心幼儿园成为当地学前教育的教研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并以中心幼儿园为带动,对教师管理、培养、调配使用、考核认定等实行“六统一”政策,切实保障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

  实施托幼一体化,创设“三位一体两结合”的教育模式。寿光市全面实施学前教育,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农村早期教育活动与教材充分整合、城区幼儿园将家园共育与一日活动相结合,全面实施婴幼儿早期教育。

  实施农村学前教育乡土化,课程开发注重自然资源,教学内容体现乡土特色。寿光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挖掘农村当地丰富的自然教育资源,实现了当地资源与教材主题、环境创设、户外活动、区角活动、特色活动有机整合,在全市幼儿园开展了“八个一”农村乡土特色系列活动,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寿光市坚持正确办园方向,特别是“镇村一体化、幼托一体化、课程乡土化”即“三化工程”的实施,开创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不仅率先解决了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且基本实现了城乡幼儿园一体化、均衡化、标准化发展。寿光市立足农村实际,改革创新,实现了学前教育的跨越发展。寿光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经验为全国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9日第1版

编辑:candy 

相关文章:《为孩子投资就是投资未来——解读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寿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