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在生活中利用果皮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叙事研究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作者:张青田轶男     来源:河北省直第四幼儿园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每个人天生具有创造的潜能,但这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诱导,需要老师、家长提供充分的发挥其潜能的机会和情境。这先天的创造力是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只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放在教学活动中,而应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教育,为他们营造轻松自由的情境让孩子愉快自如的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一日生活中我抓住午点这一细节,利用橘子皮让幼儿进行想象、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挖掘和表现。

   午点吃橘子时,园园对我说:“老师你瞧,橘子瓣多像一只小船呀!”“呀!真的很像!”我对她的发现表示赞同。这引起我的注意,这正是训练幼儿发散思维的好机会。园园的话像导火锁,引出孩子们的话题:“更像月亮”“像一只摇篮”“像香蕉”----。“孩子们再看看手中的橘子皮像什麽?”这一提问立刻得到孩子的回应。奇奇说:“我的橘子皮像一座帐篷”“给谁住的呢?”“给小蚂蚁小蚂蚱住的”久久说:“我的橘子皮像一朵花。”豆豆说:“我的像一只飞翔的小鸟”:“我的像一个碗、一口锅”“看,我的像一只小乌龟”朝朝说:“我的橘子皮像一个大字。晴晴说:“我的像树枝”“我的像帽子”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议论着,开心的样子难以言表。孩子们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完全沉浸在想象的快乐之中,孩子们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感染着,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现。

   为让孩子门的创造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你们想的非常好,说的也很棒。但是我们的橘子皮怎样才能变成美丽的图画,好听的故事,还能让爸爸妈妈看到、听到呢?”“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于是用橘子皮制作活动便开始了。

   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的小燕子,美美的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添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的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的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小花。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的故事被昊昊创造出来了。

   楠楠把背景纸剪成了一个古怪的城堡,城堡里面全是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的人他说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么富有想象力呀。

   园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玩耍。猪的旁边添画了许多青草,一个小牧童手里拿着鞭子在赶猪,鱼草地还有好几只小羊和一头小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菊花当厨师帽,手里摆弄着边做边眉飞色舞地讲着,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在感受做厨师的快乐。

   菁菁小朋友用橘子皮做成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菊花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反思与启示:
   本次活动是教师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应该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 。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