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试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作者:夏自玲     来源: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幼儿园

   《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法规,它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它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使幼儿园成为孩子的乐园。

   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的原则,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这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知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然而,由于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事物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往往会诱发危险,导致伤害。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显得十分重要。

   《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实施20年来,对我国的幼儿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成效显著。从目前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调查现状来看,普遍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此同时,还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具体的表现在:

   一、幼儿园方面:虽考虑了环境创设中的安全因素,但忽略了保育环境创设的教育因素。

   二、教师方面:在怕出事故的思想影响下,对幼儿的管理谨小慎微,管头管脚,安全被放在了第一位,把幼儿置于了被动的地位。

   三、幼儿方面:新幼儿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如:100%的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87%的幼儿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73%的幼儿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

   由此看来,要真正贯彻好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的原则,幼儿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好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而且还应该改进教育思路和方法,通过优化幼儿园的保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通过多年幼儿教育的实际经验总结,本人认为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确立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
   目标是一种期望,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根据幼儿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化人的素质要求,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总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分解制订相应的分目标,并将这些分目标分段安排到幼儿教育的各个学期中,紧紧围绕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培养,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国外成功的幼儿教育为幼儿园环境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幼儿自信心发展”等。因此,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将水泥地板的活动场地修建铺上绿草坪,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张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在“餐前卫生小广播”节目中,保健教师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等等。其次,还可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孩子们提供良好、健康、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等。平时要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让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保育中可设计进行“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又如,为了教育幼儿“感到不舒服,主动对老师说”,可设计“生病以后”的活动。通过观看情景表演,让幼儿明白如身体的某个部位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成人,以免耽误病情。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五、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小小安全检查员”。培养孩子们的安全保护意识,可在小同学中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这项活动,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可有明显的提高。

   六、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在制定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可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还可以在园办的墙报、板报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培养教育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通过培养教育,孩子从原来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能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能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能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七、加强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
   幼儿教师应增强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提高防范和预防意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防范制度,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每月定期对幼儿园设施进行检查,查找不安全隐患,包括显在的、隐蔽的。如:电器开关、食品、消毒、灭火器及大型玩具器械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发现桌子上有钉子外漏,会划伤幼儿,应采取措施马上修理,把钉子钉平以至于不伤到幼儿,把幼儿的安全工作落在细处、实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制定各类事故的应急措施,如:发生火灾怎么办?一日活动中的意外事故,烧伤、烫伤应采取的措施,制定防火检查、用火、电器设备检查管理制度,经常检查线路,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配灭火器,走廊设有安全出口标志,让幼儿学习自救办法及所采取的措施。

   为确保幼儿的饮食卫生安全,要制定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厨房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到人,常抓不懈,提高思想意识,为防止病从口入,对采购物品做到严格把关:一.把好食物的来源,到正规商场购买;二.保证食品的质量和生产日期;三.生熟分开,幼儿餐具用后及时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厨房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保持食堂卫生整洁,严格要求非厨房人员禁止入内。对幼儿用的消毒药做到定期检查,过期及时更换,对有关药品如:杀虫剂,做到单独存放,确保幼儿安全。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要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全保障抓起。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做好日常活动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要每天都将保证幼儿安全作为重点任务安排,如:上下楼梯、外出活动、游戏等,注意幼儿安全,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在一日活动中应坚持做到:

   1.坚持晨检。通过晨检观察幼儿身体状况及有无携带危险物品,这是一日活动中的重点。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对于幼儿是最感兴趣的事,但也是教师最担心的环节,幼儿玩时自我保护意识很弱,这便要求我们严格看好幼儿,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3.幼儿用药。晨检期间把幼儿带来的药注明幼儿姓名、服用时间及用量,并做好记录。

   4.消毒工作。每天早上对幼儿的桌椅、门窗进行擦洗消毒,幼儿的玩具、毛巾每周用消毒水浸泡30分钟,教室空气流畅,每周进行紫外线消毒三次,多发病季节做到天天消毒,幼儿被褥做到每月在阳光下曝晒一次。

   5、随时开展安全教育。安全是不容松懈的一根弦,日常活动中,随时给幼儿讲解一些安全常识,让幼儿懂得自救常识。如:大班的遇到险情不害怕、中班的不随便乱吃食物、小班的不跟陌生人走等,促进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切实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目标措施明确,全社会共同关心,各方面积极协作,从每一天的点点滴滴做起,长期坚持,幼儿保育中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越来越明显的效果。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