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浅谈关注孩子情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5日
作者:孙燕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政府机关第三幼儿园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身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在一家人全心全意的呵护下,很多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懂得宽容,迁就别人,经常有欺负同学和打架的行为.有的孩子则自理能力非常差,大班孩子了自己都不能吃完一碗饭,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有的孩子成了蛮不讲理的小霸王,有的孩子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占为己有,有的孩子只要有做得不好的事情发生就永远是别人的错,有的孩子则成为家长的寄生虫,事事都要依赖家长。

   做为一位从教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有一个观点我一直非常赞同,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除了重视孩子的智商更要重视孩子的情商.现在的社会竞争大,人的压力也大,很多高智商的人不一定就有作为,不一定就活得快乐,很多高智商的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与人交往的能力,得不到重视和认可就郁郁而终甚至自杀的现象都是有的,而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而进行高压政策,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进行放任政策,都会让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情商的发展.如果一个孩子长大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没有宽容的心,没有真心的朋友,没有自我调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没有责任心,只有霸道,自私的行为,只有狭隘,冷漠或者懦弱的个性,只有埋怨和推脱的态度,这样的人,就算有很高的智商又能对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呢?这样的人一辈子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所以我认为做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重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重视孩子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教育,对孩子情商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关键就是要做个有心人,观察并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了解孩子的纠纷,在处理这些问题和纠纷的时候我们有几种教育手段:表扬,鼓励,榜样示范,说服教育,制定规则,情感陶冶,奖励与惩罚。

   下面我选几个片段来说说我是怎样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使用合适的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的:

   案例1:
   吃完早饭是孩子们的自由活动时间,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不同区域的游戏材料,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到了上课时间,我提醒孩子们收玩具进教室了,很多孩子拿着椅子马上进教室了,但玩具还倒在地上到处都是,只有钊钊和几个孩子在埋头收玩具,我马上说,钊钊他们真能干,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玩的玩具自己收好,听到我的话,马上有几个孩子也出教室收玩具了,但大多数孩子还是留在教室不动,我于是变换了一种方法: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出教室,玩具没有收好以前谁都不准回教室,因为玩具是你们大家一起玩的,所以要大家一起收.结果孩子们很快就把玩具收好了,欢呼着进了教室。

   案例1的分析与启示:
   想起很多老师也曾感慨的说,小班的孩子收玩具最能干,到了大班收玩具的习惯是最差的,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能干了呢,我认为孩子越大越有自己的思想,大班孩子不象小班孩子是直觉行动思维,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大班的孩子就不样了,他比小班孩子的思想复杂多了,这种复杂的思想是成长的标志,是好事,但把握不好也会成为坏事,孩子们会想到偷懒,会想到把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做,有的老师为了省事,就会只留下几个孩子收拾玩具,让其他的孩子进教室就算了.但我认为从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开始,而且也对孩子进行了爱劳动的教育,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不要只想到依赖别人.这也是对孩子好习惯的一种要求,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这个案例中,我用了表扬,榜样示范,制定规则和惩罚的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自己收拾自己东西的好习惯,培养孩子不推脱,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的责任意识,让孩子体会大家一起劳动的快乐。

   案例2:
   孩子们在户外开心的玩滑梯和皮球,突然听到有哭声,我走过去一看,是一个很内向的男孩丁思宇在哭,我问:"怎么了丁丁",只是哭,说不出什么来,我找到周围的小朋友,了解到是有五个男孩欺负他打他.正在这时候,赵样城和晏子凡扭扯着走过来说对方打了自己,都说自己有道理,都指责对方的不是,我把那五个欺负丁丁的孩子和这一对对打的孩子领到一边安静的地方,先对那五个孩子说:"你们为什么要打丁丁",他们都不说话.我又问了一遍,有个孩子指着另一个孩子说:"是他先打的",这一下开了锅,他们马上七嘴八舌的说:“是他先打的,不是我”,“是他要我打的”........,我说话了:“我有没有问你们谁先打的?”“.........”“ 丁丁欺负你们了吗?”孩子们摇摇头,“那你们觉得欺负一个胆小的孩子对吗?”孩子们又摇摇头,“是只有先打他的那个人不对还是你们都不对呢?”“我们都不对”孩子们说。我又说:“是的,不要以为别人做得不对的事情你做了你就没有责任了,别人做错的事情只要你也做了,你一样是要承担后果和责任的,一样是不对的,如果有人要你做不对的事情,你去做了,那也全部是你的错,因为你应该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明知道不该做的事情,你还是去做了,那你觉得可以把错推给别人吗?”孩子们都低下了头,我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应该知道以后怎么做,现在怎么做了吧”孩子们点点头,邀好一起去向丁丁道歉去了。
  
   我转过头看着赵样城和晏子凡,他们马上又指责起对方来。我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我不想听你们说什么,因为你们一天内总有很多次打别人的行为,所以我不想问原因,以后只要是你们打架,你们就停止游戏,知道了吗?”果然后来很多天他们都没有攻击行为。

   案例2的分析与启示:
   这两起打人的事情我用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说服教育,给孩子们讲道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接受意见并真心实意的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因为这几个孩子平时就喜欢在一起玩,但很少欺负别的小朋友,今天可能是某个孩子欺负丁丁觉得好玩,就都去欺负他,在老师批评的时候又马上想到推脱责任,反正我不是第一个,这种从众的心理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有的,我们成人有时候不也认为法不责众吗,所以我的教育重点是让孩子们知道错误是我自己的,与别人没有关系,不管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自己错了就要承认和改正。对于另外2个孩子是用的惩罚的手段,因为他们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总是去攻击别的小朋友,一点点事情没有如他们的意就动手,有时仅仅是为了想要得到别人的玩具,用这种不问原因,只要是他们动手打人,就停止他们游戏的权利作为惩罚手段,是为了让他们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知道只要是我打人,我就是不对,我就要承担惩罚。对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光是说服教育起不了很好的效果,有时候要适当使用惩罚的方法,但在使用惩罚方式前还是要先说服和鼓励。

   案例3:
   曹向荣是我们班个子最大的孩子,很聪明也很能干,但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有很多坏毛病,这里针对他2次犯同一个毛病来说说我的想法和做法:

   周一早上孩子来园,班上个子最小的男孩子躲在妈妈的身后站在门口了,妈妈说他的玩具被曹向荣抢了,孩子要了几次要不回来,又不敢和老师说,因为孩子说他个子很大,怕他生气了打自己。这时正好曹向荣和爸爸一起来了,我蹲下来对他说:“琛琛有事情要找你,你知道是什么事情吗?”他想了想说不知道。我说:“你再想想”。他还是说:“没有什么事情啊”。我于是将琛琛妈妈说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好象有这么回事,但我没有拿,给别人了”说话时好象事情与他无关似的,爸爸说:“他抢的是不对,但是他并没有拿啊,而是别的孩子拿了,那就去找那个孩子要就是了”。我请爸爸到房间单独和爸爸谈了一会话,发现爸爸一直在强调我孩子以前不是这样子的,就是和班上那几个孩子学了坏样子,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孩子的家长都是做什么事情的,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肯定没有受到很好的教养等等。我对家长说:“是的,也许你说的对,孩子学了坏样子,但是这个社会这么复杂,你能保证让你的孩子远离所有有坏样子的人吗?所以关键还是在自己的身上,你这些话如果在你的言行下潜移默化的给了孩子,你想想,你的孩子会怎么想,他会永远的认为都是别人的错,我什么错也没有,那他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也有不对,永远学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你觉得这样是对他好还是害了他呢?”。出来我对孩子说:“你知道吗,琛琛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孩子,你是我们班的大哥哥,你应该保护他不受别人的欺负,自己就更不能欺负他了是吗?虽然你没有拿玩具,但是玩具是你抢走的,所以你必须向琛琛道歉,而且要把他的玩具找回来”。孩子望了望爸爸,爸爸说:“老师说得对,你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孩子说:“琛琛对不起,我去把玩具找回来吧。”虽然后来玩具没有找回来,但我还是表扬了他知错能改,他也确实有些天很有大哥哥的自豪感,主动去帮助被欺负的小个子的孩子。

   但是好景不长,一周后的一天晚上,孩子们在进行晚间活动,忽然瀚瀚哭了起来,我走过去问:“怎么啦,瀚瀚。”瀚瀚说:“曹向荣抢了我的玩具”。我一转头,看到曹向荣在一旁紧张的看着我,我问:“是吗?”他准备说话,我马上说:“要说实话,如果连说实话的勇气都没有那就不是个男子汉。”他犹豫了一下说:“是的”,我又问:“玩具呢?”“给熹熹了”。

   原来是瀚瀚在他的强迫下不得不同意把玩具“借”给他玩一会,但是到了晚上他找曹向荣要玩具却要不回来了,所以瀚瀚急得哭了。我问曹向荣:“玩具是你自己的吗?”他摇摇头,“那不是你的东西你能把他送人吗?”他又摇摇头,我想了想说:“我要表扬你能够说实话,是个好孩子,但是你把瀚瀚的玩具送给了别人,那就得把你自己的玩具赔给瀚瀚。”他一听就急了,哭着说:“孙老师,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我保证,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我坚定的说:“不行,你不是第一次把别人的玩具送出去了,你知道舍不得自己的玩具,那别的小朋友也舍不得自己的玩具啊,你现在知道他们是什么心情了吧。”他又哭着说:“那我星期一再带个玩具来赔给他好吗?”我说:“不行,就是要今天赔,我知道你今天带的玩具是你最喜欢的,你很舍不得,只有让你赔了这个玩具你才会心痛,以后才会记得不去拿别人的东西。而且我会和你爸爸联系,以后这个玩具再也不准买,希望你一直能记得今天的事情。”最后他把玩具赔给了瀚瀚,但是我看到他摸着放玩具的书包伤心的哭了很久,他的哭让我很心痛,但我还是坚持让他赔了玩具,他爸爸也确实没有再给他买相同的玩具,这以后,再也没有听说他拿过别人的玩具,而且他真的变成了大哥哥,去“教育”别的孩子不要抢别人的玩具了。

   案例3的分析与启示:
   在曹向荣2次拿别人的玩具送人的事情上我对孩子进行了2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次是说服教育和鼓励孩子做个大哥哥,赋予他责任感,同时通过努力获得了家长的支持。第二次我首先是肯定和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采取了赔玩具的惩罚的方法,因为赔出的是孩子最心爱的玩具,就最能触到孩子的痛处和痒处,最能让他换位的去体会别人的心情,了解别人的感受,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现在的孩子就是很难在心里想到别人,心中总是只有自己,所以通过这次换位的体会,孩子真正的感受到了被欺负的无奈和失去心爱玩具的心痛,了解到了自己对别人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最终终于长大,也让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总的体会和原则:
   这么多年的教育工作下来,象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也一直很重视在任何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情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敢于承担的品德,让孩子学会理解和宽容,能体会别人的心境,愿意去帮助身边的人,知道要友爱朋友,要诚实勇敢,要热爱劳动等等,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会斟酌用什么方法最合适。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我都有自己的原则:爱是第一个原则,任何时候心里都要装满对孩子的爱,不管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管他有什么样的错误,他都只是个孩子,所以对孩子进行任何教育首先要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第二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伤害孩子的心灵,比如说教育孩子的时候避开其他的人,语言要轻柔,不能说伤害孩子的话语等等。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变化,如案例2中对同样打人的孩子用的不同的方法,以及对案例3中同一个孩子2次所用的不同的方法。第四,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和方法,并一定要要求孩子实事求是的对待事情。第五,教育孩子还是应该以表扬,鼓励和树立榜样这些方法为主,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第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园合力更有效果。第七,处罚的方法不代表责骂和批评,对孩子进行情感的教育一定要触到孩子的痛处和痒处。

   有待研讨的问题: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
   每天老师都会碰到很多孩子告状的行为,在很多时候,老师可以在孩子的告状里发现问题,但有的时候,告状却是有的孩子希望引起老师关注的一种方法。还有的孩子一点点事情就依赖于老师帮忙解决,一点点事情就是告诉老师,所以孩子告状有很多的原因,有的老师每天听到的孩子的告状太多,对孩子的告状都是麻木的态度了,有的时候只是“恩”一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本应发现的问题却被忽略了,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告状呢?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