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情绪发展

孩子为什么这么倔?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07日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不少年轻父母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太任性、太固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们若是说轻了,孩子当“耳旁风”,根本没反应;说重了,孩子不理解,觉得你在难为他,又哭又闹,弄得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可总不能任着孩子去吧,到底该怎么办?

  其实,当孩子耍脾气、不听话的时候,不要急着批评说教,而是要仔细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搞清楚孩子“倔”的原因,再来想办法改变。

  案例一

  小女孩小萌,今年5岁,因父母工作很忙,多数时间她都由爷爷奶奶带。孩子长得很可爱,表达能力强,又能歌善舞,给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长辈们对她当然是宠爱有加。可是,过度的宠爱让小萌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感觉:什么都要听我的。比如,吃饭时,她喜欢的菜一定要摆在她面前,虽然她不拒绝别人吃这道菜,但只有这道菜放在她面前,她才高兴,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她“小公主”的地位。如果有人挪了位置,她就哭闹,连饭都不吃了。没办法,最后总是父母妥协。

  原因分析:家长的过度关爱

  在和长辈的相处中,小萌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那就是自己永远处于中心位置,每次她提出不合理要求,家长最初总是反对,而当小萌用发脾气、哭闹等手段要挟时,长辈们就让步了。长此以往,小萌就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只要我哭闹,他们就会听我的。在孩子的节节进攻下,长辈节节败退,任性就成了小萌要挟他们的“杀手锏”,孩子任性的性格也就此形成。

  建议:先适当冷处理,再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越是关注他,他就越觉得你会让步,也就会继续任性下去,但如果你冷落他,让他一个人闹一阵,待这股情绪过去了,再细细和孩子讲道理,让他认真想想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他会更容易接受。

  还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针对小萌“护菜”这个习惯,可以给她一个单独的菜碟,把她喜欢的菜都夹上,这样既满足了她的愿望,也照顾了别人。

  案例二

  秋天的一个早晨,我带儿子出门,天气有点冷,我给他找了件厚一些的毛衣,让他穿上。但他说什么都不肯,一定要穿那件很薄的小衬衫,那件小衬衫刚洗完,还没完全干。我不许,他就闹,一定要穿,我怎样讲道理都不行。最后我一狠心,怒气冲冲地说:“你要穿就穿吧,感冒了别怨我。”然后就任着他去。

  孩子达到了目的,高高兴兴地穿上那件还有点潮湿的小衬衫,一路美滋滋地跟着我,真是把我气坏了。

  直到我们走了很远,我的气才消了一点,我问他:“为什么你一定要穿这件衣服呢?”没想到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是男孩子,就要不怕冷!”真不知他从哪学来的歪理。

  原因分析:孩子自身的成长使他们看起来“任性”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3〜6岁和11〜12岁被称为儿童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些时期,儿童心理结构会发生突变,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快,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不听话、固执、违抗等行为。

  当孩子固执的时候,你也别太沮丧,因为,这其实正意味着他长大了,他的自我意识增强了,只不过他的表达能力还不够,不懂得怎样把他心里的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

  建议: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给予恰当的引导

  在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把孩子所有的“不乖”行为都归为“任性”,直接打压,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学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多和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恰当的引导。

  案例三

  小强有个坏习惯,做错了事,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从来不跟对方道歉。在幼儿园里,他总是先动手打人,但是不论老师怎样批评,他就是不认错,老师只好把小强的妈妈请了去。

  原因分析:父母的坏习惯被孩子模仿了

  从小强妈妈的口中,我们找到了根源所在。小强的爸爸是个很严厉的人,对待孩子很专制,什么都要听自己的。人非圣贤,总有出错的时候,但小强爸爸即使错待了小强,也从不道歉。结果,小强学会了“做错了事情是可以不用道歉的”。

  建议: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在言传身教中慢慢改变

  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学习和发展之中。如果父母做出不好的榜样,孩子就可能学到。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无意中促成了孩子的坏习惯。

  案例四

  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男孩,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但过于淘气的他总是与小伙伴们相处不融洽:别人在搭积木,他就过去把积木故意碰倒;别人在画画,他就过去乱涂乱抹……老师批评他,他笑嬉嬉地听着,之后该怎样还怎样,多次被告到父母那里,爸爸妈妈又是批评又是教育,但一点改进都没有。

  原因分析:父母的忽视

  和这家人聊天后发现,男孩的父母是开酒楼的,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多数时间都把孩子扔给一个年龄很大的保姆带,保姆与孩子很少有共同语言。有一次我问男孩:“你为什么总要去和别的小朋友捣蛋?”他想了想,说出一句让我十分震惊的话:“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幼儿园来看我了。”原来,这个孩子的任性行为是因为他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是想通过“淘气”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建议: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共情

  父母只凭自己的好恶要求孩子,却忽视孩子的感受,压制或过度责备孩子,都可能与孩子形成情绪上的对立,让孩子变得更固执、任性,更不服从管教。

  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产生共鸣,在这过程中,孩子也会了解了你的内心感受,体谅你,慢慢地就不再任性了。记住:对孩子的关爱绝不只是给他“吃好、睡好、玩好”这样简单。

  总而言之,孩子任性的原因是多样的,父母不可一概而论,简单处理,那样,不但起不到改变孩子的目的,反而可能会让他们变得更“犟”。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任性”行为的前因后果,才能对症下药哦!

(作者:闻少聪明  编辑: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