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15日

                               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北京军区政治部幼儿园 刘小灵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同时,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高层建筑代替平房,幼儿活动空间的缩小,束缚了他们活动的自由,严重地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而独身子女家长又往往对他们娇生惯养,导致他们成为温室里的弱苗,因此许多幼儿身体素质较差。而身体素质是人体生理功能在身体运动中的综合表现,是身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幼儿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期是灵敏素质、速度素质、弹跳能力等快速发展时期,身体主要器官发育快,但身体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比较柔嫩,而户外体育活动,能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要抓住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积极有效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提高户外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一、合理利用场地资源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幼儿多种运动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我园户外活动场地非常宽敞,场地设置规范、合理,各种体育游戏设施完善,有塑胶多功能运动场、体能测试区、攀岩墙、感觉区(梅花桩、卵石路、沙坑)、玩水区、休闲长廊、大型攀爬区(大型爬网、爬桩、休息亭、过小桥等)。
        在大型爬网中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目标设置了不同的情节,有“摘果子”、“插红旗”、“寻宝”等,鼓励孩子们勇敢的攀爬,在取得胜利的同时,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在小鱼游动的水中,从小桥上走过,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有较平稳、宽敞的木桥、有用圆木桩连成的小桥,有铁链相连的窄窄的桥,孩子们选择不同的路线,由易到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富有童趣的户外活动场中,“狡猾的狐狸在哪里?”“老猫睡觉醒不了”、“鸭妈妈找蛋”,各种各样的游戏伴随着孩子们,不仅发展了孩子们基本的活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促进了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还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意志力、加强了同伴之间的合作。
      二、对民间体育游戏加以继承、改进,积极开展民间游戏
      游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我们注重收集民间游戏,并加以改进,使它适合于幼儿,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跳皮筋、跳房子、跳长绳、滚铁环、跳竹竿、投沙包、抖空竹、抽陀螺、踢毽子等,同时,教师还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制作毽子、沙包、飞盘、纸棍等玩具,改造原有铁环的大小、推置方法,使它更易于幼儿掌握,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创设游戏条件。有了这些民间游戏和材料,一方面保证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幼儿对民间游戏非常感兴趣,百玩不厌,自由活动和户外活动时,他们自由结伴,自由游戏,玩得非常开心,教师只需从旁边稍加指导。我园开展有“百人抖空竹”、大班幼儿跳竹竿花样比赛、跳绳比赛、中班幼儿拍皮球比赛等,民间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机能,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使幼儿思维敏捷,反应机智、灵活,跳皮筋、跳房子、跳长绳、跳竹竿等游戏锻炼了幼儿的弹跳能力,抖空竹、投沙包、扔飞盘锻炼了幼儿的手臂力量,总之,幼儿在这些民间游戏自由、轻松愉快的玩耍过程中,促进了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和机能的协调发展。
        三、积极开展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园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我园开展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是打破班级年龄、班级界限的活动,充分利用园内场地、器材、形成各个活动区域,幼儿可以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它与其它形式的体育活动相比,有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自主性、启发性的特点,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扩大了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兴趣及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1、对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目标的思考
       《纲要》提出,幼儿园体育的目标是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这一目标的内涵包括情感目标、动作目标、体能目标。我们在制定区域体育活动目标时,遵循整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在正确处理兴趣和动作关系的同时,重视精神(社会性品质)的培养。如:综合区——“快乐向前冲”,动作目标是:在一定高度的梯子和高低不平的轮胎上行走,发展身体的平衡性;情感目标是乐意尝试活动,能克服困难,勇敢前行。游戏颇具情境性,孩子们都乐意参与,梯子有一定高度,孩子们在上面行走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这对孩子们的勇敢精神、坚持性等提出了挑战,当孩子们勇敢克服困难,敲响胜利鼓时,那种成功和自信对他们来说时终身受益的。
         2、对区域设置的思考
       根据园内场地、设施、体育玩具等条件,我们对运动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做到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将周边环境和运动区域有效结合。如:前操场场地宽阔,我们设置为综合区,涵盖跳跃、平衡、民间游戏、走跑等多种活动;班级过道设置为车行区,设有停车场、障碍通行、交通隔离桩,以“邮递员送信”、“摘果子”等情节进行游戏;嬉水区功能齐全,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不同的玩水工具,感知水的流动性,探索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等;前院休闲长廊,柱廊色彩艳丽,设置有投篮、抖空竹、翻绳、玩具等小运动量活动,满足幼儿多层次的需要。
         3、对合理组织区域体育活动的思考
     (1)首先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建立必要的常规,如以集体介绍、参观等形式向幼儿明确各区的内容和玩法,并且活动区域规则确定后,在短期内要相对保持稳定,实施一段后在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活动前要做适量的热身运动,如:武术操、韵律操等,讲究科学锻炼,使幼儿机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教师以感染性的语言提示游戏规则,提高幼儿游戏兴趣等。
     (3)教师指导区域活动时采用包班负责制,对所负责区域要全面观察,适时指导。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设置不同的游戏情节;控制幼儿的活动量,给能力较弱幼儿以帮助和支持。
     (4)注意保教结合,发动保育员教师积极配合,协助教师做好指导与安全工作,指导肥胖儿、体弱儿的活动,为幼儿准备擦汗的纸巾等,注意幼儿活动中动静交替。
     (5)整合性发挥区域体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如:幼儿参与活动前活动情节的设计,场地的布置和活动后材料的整理,活动中安全检查员等,培养幼儿小主人的意识。
       (6)活动中播放匹配的音乐,渲染运动气氛,如:在活动期间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在民间游戏“跳竹竿”活动中,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在活动结束时播放舒缓的萨克斯音乐“回家”,在音乐中蕴含着常规。
       (7)活动后的及时反思与研讨,我们强调每次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指导,活动后有反思,教师写出互动小故事,并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教师的实际问题,开展现场录像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梳理、解决问题。如:走跑区大班幼儿不感兴趣,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少,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根据现场录像和教师的讲述,为有问题的负责班级献计献策,在材料投放、情节性设置、挑战性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策略,解决了问题,教师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各种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在各种户外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走、跑、跳、平衡、钻爬、攀登等各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活泼开朗、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品质,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北京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同心出版社,2006年7月
[2]范惠静.幼儿园区域体育游戏[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