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浅谈托班幼儿的自我服务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6日

浅谈托班幼儿的自我服务

姜楠  辽宁省大连市开发区第一幼儿园

  如今的家庭中,每家都是一个孩子。孩子在家庭中占着很大的地位。可以说全家人都围绕着一个孩子在生活。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而绝大部分家长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都反应出自己的孩子不能甚至不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家中常常把玩具玩得到处都是,家长白天忙于工作,下班后还要忙于家务,身心都很疲惫。小学老师也反映,孩子的智力其实不相上下,但自理能力却非常差,常常衣衫不整,丢三落四,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做事也是有头没尾,老师、家长都很头疼。根据以上调查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在托班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最佳时期,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再去培养幼儿将会消耗教师很大的精力但也也未必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托班的课程中绝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幼儿自我服务来进行的,因此,在托班幼儿中我开展了自我服务的培养活动。
在幼儿活动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随幼儿自身的发展加以培养、锻炼。
  如:幼儿新入园后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哭,分析原因是:幼儿年纪小、在家中都是由老人单独照顾。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来到幼儿园后不适应集体生活,在加上幼儿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和家人,独自在陌生的地方,会感到恐惧和陌生。因此大多数幼儿入园后的表现就是哭。此时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抚幼儿,一个拥抱、一个亲吻都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安慰作用。逐步让幼儿喜爱幼儿园。
  在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小朋友后,教师可根据实际中观察到的幼儿发展需要进行以下活动:熟悉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认识自己班级的老师和同伴—认识自己的物品—初步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初步培养幼儿正确吃饭的方法—初步培养幼儿正确的午睡习惯(其中包括饭后小便、自己学习穿脱衣裤)—初步培养幼儿爱护班级物品的好习惯。以上都是幼儿入园后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疏忽哪个环节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活动都很不利。如随着天气的变冷,幼儿穿的衣服越来越多,教师此时就因围绕衣服来安排一系列的活动,如何穿、脱衣服,如何穿脱鞋袜。孩子衣服上的扣子各式各样,这时将把课程中扣扣子、拉拉链等技巧活动安排在此需连效果比较好。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区材料。
  孩子越小,就越好动,孩子是游戏中学习知识的,所以要想培养出良好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丰富的活动区材料是不可缺少的。如:生活区的小勺舀绒球是锻炼幼儿正确握勺子的能力,并且锻炼幼儿小手的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幼儿活动中适时提高幼儿活动的难度,把材料绒球换成玻璃球或大黄豆等,这样幼儿用勺的能力就在玩中提高了,他们在吃饭的过程中也会注意不把饭粒撒到桌之上,逐步配养成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以上的活动的材料还有大把抓大珠子等。找相同颜色的玻璃球、简单的拼图、积木的排序等,这戏活动都是幼儿喜爱的,天天都要玩的,教师还可利用各个区的活动材料重点培养幼儿把物品归位的习惯,这在托班的自我服务当中尤为重要。物品要保证从哪里拿来在放回哪里,这是培养幼儿学习整理的习惯,潜意识当中给幼儿以秩序感,也是培养幼儿自我劳动的习惯。对幼儿今后适应学校的生活初步打下了基础。托班课程中这方面的内容虽然有,但环节较少、形式比较单一。对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适当调整活动内容。让孩子可以同步发展。
  3、活动要循序渐进,有持久性。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多,幼儿年龄小,需要花时间一步一步来,初步培养一种能力后,需要教师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间断的训练幼儿,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时时练习,对个别幼儿还需要个别指导。如穿衣服能力,夏天的衣服少,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穿脱衣服,叠衣服。随着天气的变化,幼儿身上的衣服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许多幼儿又不会穿脱身上的衣服了,教师这时还要继续培养穿脱衣服的习惯,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展示幼儿身上的衣服,衣服多的情况下这样穿。培养指导一周后,再集体活动教授幼儿怎样脱衣服,叠衣服。之后穿脱一起练习培养。一周后在培养穿袜子、穿鞋的能力。这样的做法能够使幼儿轻轻松松的就学会了,并且他们每天都很快乐的练习着。托班幼儿受能力限制,很多地方还做不到教师所需要的程度。此时只需要让孩子有个初步的认识。动手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练习。
  4、要提供充足的活动时间。
  教学初见成效后,幼儿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巩固。我们要保证幼儿有充足活动区的活动时间,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得到锻炼,教师也会有观察指导的时间。活动区是幼儿巩固自己所学知识最好的场所。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吸引幼儿活动兴趣的关键部分,对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帮助很大。
  5.走入社会和家庭。
  多元的课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家长参与的,如请家长把家里的厨房摆设用摄像机录下来,幼儿一起观看。带领幼儿一起到书店参观,到超市参观。请家长带水果,幼儿做些生活中的切水果,做水果拼盘,做水果沙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对幼儿的自我服务的发展有益。从以上的活动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多元活动与以往活动的不同,它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能够把幼儿带入到社会中。
  那么,为什么有些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自我服务培养做得不好呢?
  1、认为幼儿就应该会,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和能力。
  幼儿小,许多的生活的地方都是不会的,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反复的练,幼儿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但我们的家长和有些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后,往往主观上就认为幼儿天生就应该会,当幼儿做不出来时,家长或老师就大声的训斥孩子,有时还会说孩子笨,孩子们委屈得直掉眼泪。
  2、没有积极地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一定的练习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图案的使用是统一的,所有属于孩子自己的物体都是一种图案。不要数字和枯燥的几何图案。
  3、要有情境,活动要生动。
  可以把活动区中娃娃的衣服做成带扣子、拉链的、丝带的、按扣的等等,幼儿每天都能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为娃娃换衣服来练习一些技巧能力。而我们的教师常常是让幼儿拿一件衣服练习。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了。
  4、简单枯燥的活动,没有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
  这里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儿园单一的教,没有家长的材与活动,没有社会的活动。另一种是家长的不配合,幼儿园的活动家长不响应,导致幼儿园的活动进行不了。孩子缺少家长的积极配合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了。
  总之,教育不光是知识的传授,幼儿自我服务的培养同样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