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主题活动中互动式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13日

主题活动中互动式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甘肃省保育院  张玉瑞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化,主题环境布置的问题越来越重要,让儿童通过主动参与 “主题墙”创设获得有益经验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识。主题环境创设不仅美化活动室,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的逐渐丰富。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
       (二)在环境创设中儿童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从深度上来说,教师创设的多,幼儿参与的少。幼儿园的墙面环境创设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布置的内容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制作的现象普遍。由于这种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从广度上来说,幼儿也只是一种“小面积”的参与。一般只有能力强的幼儿菜油参与的机会,而且也往往只能在某个环节(如准备材料或粘贴等)上参与。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让每一个幼儿通过参与环境创设获得发展的权利的实现。如何使创设“主题墙”成为尊重幼儿意愿、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我努力在实践中以小步递进逐步接近“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目标,努力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活动环境。
        二、营造互动式的“主题墙”
  主题墙饰对幼儿的个性陶冶和情感激励所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是教育过程中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它既包含着儿童丰富的生活经验,又蕴藏着社会文化的积淀,这需要教师引导儿童去体悟、去表现,儿童作为主体与客体在信息、能力、经验等发生着交换活动,彼此互动。这里的交换与互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在实践中我发现真正地实现主题墙饰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有效地挖掘主题墙饰教育的内涵价值,必须要把握好几个环节。
  (一)着眼于幼儿的实际需要来调设主题墙饰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在主题活动中常常需要大量实物和动作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另外,主题墙饰要根据孩子需要而经常变化,增强幼儿对主题墙饰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墙饰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主题墙饰的创设必须有弹性,同时教师要经常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经验调配墙饰,使他们在创设墙饰中成为构建自己知识的主角,让“主题墙”说话,突出主题。比如,根据季节更替与不同的节日随时调整。我们不仅根据季节变化布置春、夏、秋、冬,还根据节日的不同创设各种主题内容,如儿童节时“快乐的节日”、春节时“热热闹闹过大年”,幼儿画灯笼、做灯笼、剪灯笼、做鞭炮、剪烟火、剪窗花、贴春联等活动,于是我们就不失时机的抢抓教育契机,及时准备制作材料,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二)着眼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创设主题墙饰
       幼儿的思维简单、直观,所以主题墙饰在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应做到主题单一、结构简单。教师在构思主题墙饰是要善于抓住让幼儿感受最深刻、最生动的一个中心主题,并把它生动地反映出来。如大班的墙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是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幼儿看到后提出“地球妈妈怎么了?”“地球妈妈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问题。于是教师自然而然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眼于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来丰富主题墙饰
        幼儿的学习源于兴趣。由此在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主题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如在“我上大班了”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讨论:我以前怎么样?现在长大上大班了能怎么样?幼儿讨论很激烈:每个人拿着自己小时侯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有的说我以前要爸爸、妈妈抱,现在我能抱小弟弟走了。有的说我以前不会帮奶奶擦桌子,现在我能擦桌扫地了。有的说……根据幼儿讨论的热点话题,我们和幼儿一起确定了主题环境的创设:“我渐渐长大了”、“我变能干了”。 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整个主题墙丰富多彩。孩子们不仅带来自己的一系列照片“我刚出生、我会笑了、我会坐了、我会站了、我会蹲了、我会跑了、我会跳了”,还动起小手绘画了自己渐渐长大的历程。瞧,空闲的时候总会看见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室外的主题墙旁说笑、议论着……室内外环境创设成为了与孩子交流的桥梁。
      (四)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与“主题墙”相互“碰撞”
       要使幼儿在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需要、发展规律和“三性”的发挥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材料,发展他们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主题墙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3、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而此时也正是了解到了幼儿的现有经验,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了依据。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当然,墙面环境创设的观念还要延伸到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园内设施配置等方面。可以说墙面环境创设的转变是实施探索型主题活动带来的变化,是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的生活化理念的体现。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