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浅析幼儿园手足口病心理指导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4日

浅析幼儿园手足口病心理指导

杭州大成实验幼儿园  洪玫

    一、背景
    1.研究背景:
   健康的含义是什么呢?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类的健康下了一个历史性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有健全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主导作用,由于受身心发育等方面的制约,幼儿的生存与适应能力远远应付不了周围客观世界的挑战,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心理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健康,更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并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如何有效的促进和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在相关事件中及时对家长和幼儿进行心理分析和指导是我们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2008年初春,安徽省阜阳市的出现了手足口病,全国上下对预防手足口病进行了高度的关注,新闻广播、电视媒体、纷纷报道相关事件,杭州地区开始全面宣传预防“手足口病”了!“咦,这个是什么呢?”“小红点,是手足口病吗?我妈妈说得手足口病要死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议论开了,有的家长惧怕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每天给孩子洗50多次,差点把孩子的小手都洗破了。有的害怕孩子感染手足口病,把孩子关在家里一星期。有的家长上班时也会想着孩子,晚上还梦见儿子患病后痛苦万分的表情。外来务工的家长说自己在上班时突然感觉精神恍惚,差点从高空的脚手架上掉下去……,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乡下去避避病灾,给孩子请假了……。
    二、手足口病事件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幼儿园出现了一例手足口病
(实录摘自幼儿园网站)
6月21日论坛新贴:我得手足口病了
尤尤家长:某班尤尤(化名),尤尤周五状态很好,周六上午,手足开始有小疱
疹,感谢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的教育,尤尤自己发现了症状, 热度最高大约38度,医生开了抗病毒的药和盐水,一周时间能好。虽然要错过毕业典礼,还是希望他能和小朋友们共同度过幼儿园最后的时光。
6月22日交流实录:
家长一: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只要患病者摸过的东西,别的小朋友再去触摸,就会马上传染到。所以,班中的所有小朋友都要小心!要注意消毒、勤洗手、做好卫生工作,最好能够减少小朋友之间的接触。三年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老师和阿姨的细心照顾。为了协助幼儿园能做好杜绝传染扩散这项工作,明明小朋友就从周一开始就不去幼儿园了。如果毕业典礼照常举行的话,请通知我们家长。谢谢!
家长二:如果传染性这么快的话那早在星期六之前小朋友们不是都有可能被传染上了吗??如果明天不去是不是就没事拉,大班明天会不会把所有的东西都消毒呢???
(宁儿)老师:请爸爸、妈妈不要惊慌,幼儿园已经把各种预防措施都做好了,我们的毕业典礼也延期了。
领导:请我园的家长们放心,我们早就开始做好预防工作了,每班保育员每天重点是对教室、玩具、大型玩具、走廊扶手等凡是幼儿要触摸的地方都进行严格消毒,并进行记录检查。
6月23日交流实录
尤尤家长:今天周一,尤尤手上的疱疹已经明显消退,口腔疼痛也轻了不少。疾病,能使孩子获得成长,当病症确认后,尤尤的情绪非常差,他觉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疾病是“要死的”。经过老师和我们的疏导,尤尤现在已经不害怕了,手足口病,很难完全防范,因为很多大人都是病菌携带者,只要和孩子接触就会传播。象幼儿园这样的全面系统地消毒,大多家庭更难做到,所以,通常情况下,不用刻意回避上幼儿园。还有,手足口病虽然传染力强,但危害并不重.只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并不比普通发热感冒可怕.
家长三:希望尤尤早日康复,早点回到幼儿园,小朋友们在等你一起玩。
(玲儿)老师:感谢尤尤爸爸给我们幼儿园及时提供信息,同时感谢尤尤爸爸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6月24日
尤尤家长:这2天,主要对付的症状只有:口腔疱疹。嘴巴疼怎么吃东西啊。其它方面,状态都还不错。
领导:非常感谢尤尤爸爸的及时信息,祝愿尤尤早日康复!
6月26日
尤尤家长:治疗结束已经康复了,因为是传染病,所以还要继续观察几天。谢谢老师每天都来个电话,关心尤尤的情况,还到家里看尤尤。
(宁儿)谢谢尤尤爸爸的配合,等观察期结束了快回来上幼儿园哦,我们都很想你!
当警报拉响之际:从社会、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小朋友之间的交流,他们敏感的童心感觉到生活在改变,他们渴望更多地了解其中的原因,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振撼,他们成了被社会和家长幼儿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他们的小脑袋里有了一个个大问号,有些积极的孩子每天象没事一样,有些胆小内向的孩子却更加小心翼翼了,心情表现得比较压抑,每天家长千交代万交代提醒孩子不要乱摸物品,实在没办法才送孩子上幼儿园,有的家长干脆请假在家管孩子了,把孩子放在家里,足不出户,有的家长上班时也会想着孩子,晚上还梦见儿子患病后痛苦万分的表情。外来务工的家长说自己在上班时突然感觉精神恍惚,差点从高空的脚手架上掉下去,原因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患病,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了乡下去避病灾,说那里安全一些,给孩子请假了……。
我们幼儿园第一时间了解了以上出现的心理现象,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去做那些容易做到的事,以小的改变带出大的改变, 只有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与改变外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者相互调适,同步改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和长远稳定的效果 。并及时从家长和幼儿两方面进行了心理心理分析和指导。
   (一)对家长方面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1.关注家长心理安全感的建立。
    我们告知家长幼儿园公开成立了专门的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实施方案,通过现场查看和宝宝直通车视频让家长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比如:手足口病宣传,严格消毒,晨检午检等多次检查工作,建立热线咨询电话,随时接待家长的咨询。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它来势汹汹,对手足口病防治既要高度重视、做好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又保持乐观对待的情绪,以自己的阳光心态为孩子减压,为家长减压,更加注意到与家长交流时的语言亲和力,避免人为制造家长的紧张感。
    做好有效的家园联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网络、电话、家长园地联系栏,天天播报每班幼儿的健康情况,了解在家幼儿的情况,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三位一体,互相督促做好教师和保育员的相关工作,做好二次检查工作,让家长了解网站上尤尤小朋友的情况并公告尤尤班里及其他班并没有出现第二个患病的孩子,帮助家长坚定手足口病必定可以战胜的信心,充分证明该病完全可以预防,可以控制,也可以治愈的,慢慢消除了家长的恐惧和顾虑感,家长们安心工作,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来。
    2.进行倾听与理解,对家长提出的问题给予关注解释及确认,减轻疑惑。
    每天早上幼儿入园时,保健教师发现可疑情况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他到医院就诊,有的家长不配合,说医院里都是手足口病,去了没有也变有了,我们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终于家长带孩子去看了,当确诊不是手足口病时,放心地持医院诊断证明书入园了。
很多家长每天会仔细地看孩子的手、口腔等部位,还问老师是不是那个毛病,对虫点、小创伤等都紧张得不得了,老师仔细地帮助查看,向家长解释孩子是安全的,为了缓和家长的紧张感,及时观察幼儿的表现并电话联系告知幼儿的情况都好,请家长放心,还有不少家长一看到孩子有点不舒服,就怀疑得了手足口病,发现孩子身上有红点点,就会极度担心。我们及时请医生答疑,医生说在这个季节,孩子身上出现红点,有可能是外出时花粉过敏引发的红疹,或者是室外气温过高长出来的痱子,临床诊断下来,这些病状大多只是普通感冒或皮疹现象。家长们了解了孩子们处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人又不多的室外,晒太阳的同时也是消灭病毒的过程,慢慢的在小公园里玩的孩子又多起来了,家长们的恐怖心态慢慢少了,脸上的愁云不见了……论坛里积极的留言越来越多了!老师们也及时在论坛里回应家长的疑虑,让家长安心工作。
     3.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和义工团的志愿者服务作用进行实际协助(尤尤家长就是家委之一)。
    家委会发起倡议引导家长要以自治精神对待公共危机,同时在网站上及时发布信息,充分信任我园公开的手足口病防治信息,落实了家长的知情权,从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全园保持良好信息沟通状态,在开放式交流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进行了互帮互助形式的心理分析和指导,你问我答,家委会也对祖辈家长和外来务工的家长进行了结对互助式的帮助,以电话访问和家长见面会等形式言传身教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因自身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居住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更需要畅通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的信息渠道,进行了咨询式交流。
    4.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俱乐部
    心理健康俱乐部的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幼儿、师生、教师、家长同乐的形式,在快乐的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发布有关的文章,让家长了解相关的知识,了解心理问题的产生及预防措施,同时在各班门前张贴了爱心提示栏,以漫画等形式做到家园同步教育,请家长配合做好主题活动等等,家长在相关的家园合作教育中增强了自己的心理教育意识,及时地调了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对幼儿方面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我们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了心理分析和指导。
    1.设立情绪角
    从心理学角度说,幼儿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幼儿的心理产生紧张,产生喜、怒、哀、惧的不同心情,面对这次手足口病事件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每个班开设了“我的心情栏”,每天早上,请幼儿挂上自己的心情牌,适时地给予分析和指导。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从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出发,我们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要,我们还在游戏角中开设了“情绪角”,那儿有沙袋、旧报纸、橡胶棍等。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或孩子自我有发泄的需要时,鼓励孩子到情绪角,自发地表现一些具有宣泄意义的行为,即使有一定的破坏性,我们也给予多一分理解。孩子在处于心理紧张状态时,他们需要帮助,我们就应努力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消除种种紧张因素,促进每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2.设立操作性新闻知识角:新《纲要》要求教师“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研究式的师幼互动”,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观察幼儿的热点与兴趣所在,彼此在行为上做出积极回应。我们早在尤尤发病前就以此为教育锲机进行了相关教育活动,因此尤尤小朋友对自己的情况非常了解。针对大班幼儿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严峻问题,教师予以了积极的回应,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有关手足口病的话题,开展“预防手足口病”的日常随机性主题活动,加强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和家长了解相关的措施,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求知欲望,并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合作,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关爱。
家园共创了手足口病的新闻角,在孩子们的墙面“新闻角”上,尤尤小朋友成了热点人物,小朋友们对如何预防手足口传染病了解了很多,还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手足口病”的信息,讲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做小宣传员。尤尤小朋友和爸爸一起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病情变化,让大家知道这个病并不是那么可怕的,带动了全园幼儿和家长主动成为手足口病物质和心理环境的创设者和参与者,家长和小朋友们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形象有趣的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在“预防手足口病”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打开了幼儿的心扉。孩子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医生太了不起了,他们会治病,我们不怕!”“很长时间都不敢出去玩了,星期天在家里一样玩得很开心哦!”“真是太高兴了,我们不怕手足口病,它一定会被我们消灭的!”他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虽然他们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他们对“手足口病”的关注和关爱不亚于成人,他们俨然成了真正的“小卫士”,激发出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情感。家园共同开展了很多相应的活动:问题讨论、参观调查、 动手操作、观察记录、经验分享、成果展示,还和家长们自制了“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小报”。
     3.进行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小朋友给尤尤治病: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做医生,给病人看病:“今天尤尤住院了,我们快来照顾他,”于是,我们就势开辟了一个“手足口病专科”,提供了医院的一些用品、半成品材料、一个废旧用品百宝箱。孩子们在游戏中用自己收集的各种材料“建造”着各种病房、医疗器械、特色药物,甚至他们还开设了一个“试验基地”研究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一个个预防手足口病的活动就这样产生了!他们还让爸爸妈妈们上网询问尤尤的病情,祝他早日康复而!生病的尤尤就这样在孩子们游戏中收获了沉甸甸的关爱,一天天好起来了,在这非同寻常的两周时间里,孩子们也在游戏中释放了对手足口病的恐惧和紧张感。
    三、体会与反思
    我们幼儿园这次手足口病的心理分析和指导总得说来是及时有效的。
    家长层面
    这次由于社会上手足口病的高度散发,有的家长非常恐慌,个别家长得了“疑心病”或“恐病症”,让孩子在家里休息,担心幼儿园里有手足口病的传染,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从尤尤小朋友的病情播报过程中,同时看到政府和幼儿园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有助于让家长们认识并树立战胜疫病的信心和决心,家长们明白了这时候要用理智的怀疑战胜盲目性的恐慌。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有了这些铺垫,当事件发生时,我们老师以充满信心和勇气的理性姿态与家长携手共同度过难关。
    幼儿园层面
    1.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教师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学会了理解孩子、关注孩子、支持孩子,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孩子,适时鼓励、启发孩子,学会回应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本着“教育要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必备条件”的理念,我们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教育材料和设施,当大班孩子对生成手足口病的活动感兴趣时,我们及时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探索,去获取知识,不断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心理的准备者、支持者”,我们在对幼儿的回应中进行了心理分析和指导。幼儿园不是世外桃源,社会上的事件无一例外会对孩子有这样那样的影响,我们并不刻意回避,让事件成为幼儿成长的营养剂,让幼儿在事件中受到教育,
    我们还要继续做好以下几点:
    A.把握好心理分析和指导与幼儿德育教育的关系,巧妙地、适时地变“支持者”为“辅导者”,和孩子一起游戏,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
    B.有爱心、尊重幼儿,以民主、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能站在幼儿和家长的角度看问题。
    C.以满足幼儿和家长正当情感需要为前提,鼓励、启发幼儿和家长“说出来”,教师耐心地听,在需要时采用开导、劝慰、解释、商量、建议、鼓励等方法帮助幼儿和家长认识自己及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和指导。
    D.注意到事件的负面影响,强化正面的教育,有选择的引入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相关事件,促进幼儿心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宣传,帮助家长消除恐慌心理,又要落实措施,积极做好本园的防治工作。在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重点对幼儿和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引导家长们懂得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我调控,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心理;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对家长的“免疫力”进行及时调控,也是非常必要的,过分紧张、恐慌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幼儿园要帮助家长们构筑起健康的心理防线,让家长们不至于产生“心理孤岛”的情绪。除了家长们的自我调节和放松外,幼儿园也为此创造了一切有利的条件。事实已经证明,如果幼儿园不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不以信息公开透明的坦诚姿态为家长和幼儿服务,那么手足口病防治的主流宣传就会让位于家长小众传播的非理性传播渠道,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最终会影响幼儿的身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3.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和指导能力,加强学习和交流,了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动态,不断积累幼儿园心理教育的经验,加强合作教育的能力,幼儿园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除了要做好日常引导工作,还需要做好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分析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探索在幼儿园里进行心理分析和指导工作的特殊性,了解适合幼儿和家长的心理分析和指导的方法,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关注,形成家园合力,实施心理分析和指导。
    现实中,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的挑战,面对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指导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今后我们一是思想要再统一、认识再提高,进一步学习掌握心理心理分析和指导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增强幼儿园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全力以赴、全园动员,增强主动性,积累经验。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性心理问题预警宣传活动,关注积极健康的家园合作情结,营造氛围、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针对家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了解和沟通检查,做到指导到位。三是行动再迅速、工作再细心,及时反思和总结相关心理分析和指导情况。
    社会的发展变化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灾难,我们要家园共同携手,要坚持,不放弃,加强心理心理分析和指导意识,共同为孩子筑起生命的防线。虽然手足口病来势汹汹,媒体和社会的宣传令人感到担心恐惧和焦虑,但是只要我们幼儿园做好工作,及时进行相关心理分析并进行指导,以人为本,是能顺利的战胜传染性疾病的挑战的。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