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浅析幼儿园操作性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07日

浅析幼儿园操作性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万林林  辽宁省东港市第五幼儿园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什么方式能使幼儿更好的在“玩中学,学中玩”,。操作性活动因为最具有符合幼儿学习的认知特点,符合幼儿好动的天性,等优点一直被人们广泛重视。但是就目前操作活动的实际情况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
    一、什么是操作性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操作性活动十分普遍。而对于什么是操作性活动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者为幼儿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合适的材料和学具,让幼儿在把玩、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强调要教给幼儿的知识在可直接操作的活动中掌握。而操作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使教师的教育思路在幼儿的自主操作过程中得到体现,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使幼儿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良性发展。
    二、操作活动的分类
    教育实践中的操作活动,按其特性可分为三大类:
    1、探究性操作活动:这是指教师从一个内容出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例如,在让幼儿认识花生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把玩花生实物,操作前教师提出问题,花生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怎样才能吃到花生呢?在进行操作把玩的过程中,幼儿既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又使思维的目的性得到提高。
    2、验证性操作活动:这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讨论交流后,再让幼儿进行操作验证的一种操作形式。例如,教师提出怎样让冰融化地更快?幼儿有的说将冰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有的幼儿说用热水烫……那么通过幼儿亲自验证操作就会得出结论。这是日常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操作性活动。它的作用在于促进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固化。
    3、创想型操作活动:是指为幼儿假定一个目标,由幼儿操作中自由发挥、创构,得出多种可能性的操作性活动。例如,数学活动中的图形拼搭,要求尽可能与别人拼搭出的图形与别人不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另外,也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操作材料选取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操作性活动的材料一般都是按照课程内容分为:有准备选取和随机选取。有准备选取,就是指在课前,依据教育活动的内容,对一些物品有针对性的选取,做为幼儿的操作材料;随机选取,是指在教育活动中,被幼儿关注或教育者引导幼儿时偶然发现对教育内容有辅助和促进的物体。从而成为幼儿活动的操作材料。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认为操作性活动材料的选取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因为操作材料是针对教育活动所选取的,一定要为教育内容服务,辅助教师使幼儿在操作中更好地认知和掌握活动内容,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趣味性原则:操作材料的选取钥匙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去选取内容,选材时,可以考虑幼儿参与,效果会更理想一些。
 (三)多元化原则:活动中,我发现单一的操作材料或操作材料不丰富,会使幼儿很快失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那么在准备材料可以根据日常活动中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材料去“触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操作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第一线的我,在实践教学中也发现操作性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
  1、设计无新意:虽然操作活动一直是幼儿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操作环节大多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例如,组织形式的单一,操作材料单调、老旧,无新鲜感。在操作过程中,幼儿极易产生厌倦,影响教育效果。
    2、个体无差异:目前的幼儿操做性活动大抵是作为教育活动的辅助手段,而操作活动都是为了教育目标服务的。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往往都会要求全体幼儿为一个设定目标进行操作,幼儿手中的操作材料都是相同的,这就会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
    3、轻视创想性操作:我们常说要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但是,实际情况大多是在活动中由于操作材料和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固限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在操作后看到许多一模一样,丝毫不差的操作结果。
    4、忽视操作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让幼儿亲历和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发现的乐趣。而操作过程是最能让幼儿得到探索乐趣的活动。然而,在多数活动中,由于教师教育设计理念的陈旧和课程时间安排的限制,在操作时教师往往是看到几个幼儿能说出结果就会草草结束这一环节,使幼儿不能充分操作感知,缺乏认真的观察和系统的指导,也是师幼互动逊色很多。
    五、对操作性活动的建议
    1、注重操作材料的层次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那么做为教育活动的辅助材料在选取时也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而是应通过日常生活去观察、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让各种能力的幼儿都可以进行操作,更有效地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注重操作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永远不能激起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只有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变换教育方式和操作材料,杜绝操作形式的枯燥、单一;操作材料的老旧,简陋,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确实的提高和发展;
    3、注重操作活动后的评价和反思
   对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评价也重要,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真实地表现出他们对活动内容态度和知识的理解,所以说,活动后对幼儿在这一环节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很有帮助。另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活动后的反思,使教师找出问题,然后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好的避免和改进,有助于教育活动的良心发展。这也就是说,活动评价和教育活动反思都是操作活动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重此薄彼,应该双举并重。
    以上是我对操作性活动的现状分析和一些思考,以及几点建议,也算是在实践教学中的一种归纳和反思吧。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