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关于幼儿随意扔东西的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2日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奇玩意的陈出不穷,让“小皇帝”们应接不暇。加上祖辈的溺爱。对“小皇帝”们要这要那的百依百顺。物以希为贵啊!得来顺手的孩子们根本不珍惜新奇的玩意,今天玩完了今天扔,明天还有新的呢。加上父辈的教育不力。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接踵而至。特别是随意扔东西的行为在许多孩子身上表露出来。有的孩子甚至在扔东西时还能流露出快感。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段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因此,我觉得好习惯应从小培养,抓住幼儿生长,发育期。人的可塑性最大。开展家园共育: 正确引导教育幼儿随意扔东西的不良行为习惯。

以下就我班幼儿随意扔东西的行为进行分析:

    一.本班幼儿情况分析:

中五班共有56名幼儿。男生36名。女生22名。其中独生子女44名。其中从事教师的子女有20名。开学初发现只有15名幼儿基本上没有发现扔东西的行为,而且比较会自己整理东西。其它幼儿有少部分是偶尔会扔东西。多数幼儿不能自觉收拾东西而且会扔砸等破坏东西的行为。基于以上不良行为,做以下调查:

    二: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1  宣传:在家园互动专栏上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的思路,并向家长征集有关如何正确引导教育幼儿随意扔东西的教育文章,取得共识。

      2  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是否随意扔东西的行为表现情况。

      3  分析:对幼儿在家,在校园的表现进行比较。了解每个幼儿存在的具体问题。

      4  习惯养成:通过故事,儿歌让幼儿理解怎样当个小主人,如何爱护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如:在儿歌《别说我小》中让孩子感受自己就是个小大人。有很多的事可以自己去做,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信心。

   第二阶段:

      1观察跟踪记录:了解幼儿随着家园互动共同教育幼儿不随意扔东西行为习惯的变化。吸取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方式方法。

       2家长工作:针对调查分析的情况进行个别电话访谈。与家长一起发现幼儿在随意扔东西时存在的问题。商讨适合幼儿性格,年龄等特点的教育方法。

       3习惯养成:养成东西轻拿轻放,玩好放回原处的好习惯。通过观察记录,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特别是在区角中加强巩固,一有发现幼儿随意扔玩具现象马上制止教育。发现有改进的幼儿及时鼓励。并以“笑脸宝宝“奖牌,为最高荣誉奖来激励幼儿向笑脸宝宝学习。树立榜样形象等。

    第三阶段:

.评比设置“笑脸宝宝之家”,请爱护东西不随意扔东西的幼儿(照片)住近“笑脸宝宝之家”。

2.观察记录:对个别仍存在坏习惯的幼儿进行个别调查。结合该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3.家长工作:进一步联系家长,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持之以恒。

4.习惯养成:继续巩固表现好的幼儿良好行为,养成习惯。让他们在区角游戏故事活动中互相观察,互相促进。克服随意扔东西的坏习惯。

    第四阶段:

    1、家园共育:通过家园互动,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在寒假里继续对幼儿进行不随意扔东西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2、.调查:了解个别幼儿坏习惯存在的内因。

    3.、小结:与家长一起总结经验,总体反思。发现不足以便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

   三:调查分析

调查(一)

  在对班上的幼儿中抽取12名进行五周的跟踪,观察。记录幼儿是否随意扔东西和此行为出现的次数。

标示:无扔东西为0 扔一次为1,扔两次为2,以此类推

1 观察结果:

序号\周次

1

0

0

0

0

0

2

5

5

3

1

0

3

6

4

3

2

1

4

4

3

1

0

0

5

5

5

3

2

0

6

4

3

2

1

0

7

3

2

1

0

0

8

6

5

5

3

0

9

0

0

0

0

0

10

4

3

2

0

0

11

0

0

0

0

0

12

4

3

2

0

0

2 分析评价:

第一周:一周内我发现班上有3名平时一向懂事乖巧的孩子没扔东西,其他幼儿均存在着这个问题,其中最多的2名是6次,最少也有3次,这些幼儿随意扔东西的总次数是41次。观察中发现扔东西行为有随众性,大多幼儿是看到同伴扔也跟着扔。

第二周:经教育被观察的12名幼儿中随意扔东西的次数减少了8次,降19.5%。还是不明显。于是我网上搜索了几篇有关不随意扔东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在讲述中幼儿认真倾听,也知道不能随意扔东西,要学会爱护东西,并学会自己整理等好习惯,老师也多长了心眼,随时观察提醒。

第三周:通过故事等形式及教师的跟踪观察提醒,被观察的12名幼儿中随意扔东西的次数又减少了11,又降了26.8%

第四周:经教育被观察的12名幼儿中随意扔东西的次数又减少了13,降31.9%。通过多媒体教材,抓拍幼儿玩东西时正反行为表现情况,并随机教育,收效甚好。

第五周:经教育被观察的12名幼儿中随意扔东西的次数又减少11,降26.8%。本周仅有一名幼儿扔一次。

在班上有多数的幼儿会有偶尔扔东西的现象。在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和个别教育后还能正确的认识错误,并知道要改正。只有个别幼儿随意扔东西属经常性。由于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努力,家园的一致配合,于是我想做进一步调查,再对我班幼儿进行抽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及家长针对此表现所采取的教育方法。

调查(二)

10名幼儿家长发放调查表。7名交回调查表。这7名幼儿在家都有偶尔扔东西的行为。除文文和小濠的家长采用讲故事,讲道理的方法。并采取随时发现及时提醒让幼儿学会克制自己的方法外。其余5名幼儿家长都只是说“不要把东西扔在地上”这类简单的话。

分析:

由于文文和小濠的妈妈都从事教育工作。在教育方式上形式多。而且又能从幼儿年龄特点考虑采用讲故事方法。及对幼儿一旦发生错误瞄头就及时制止。让孩子更能理解接受。但为什么在这两名幼儿身上还常有扔东西行为呢?其它五位家长只是告诉孩子不能乱扔东西,却没有讲清楚为什么不能。对于是懂是非的幼儿来说, 就象是一句空话。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附:文明礼貌行为调查表

  我班将对文明礼貌行为进行个别调查,请家长如实填写,以便更好开展教育活动。

宝宝在家里是否会随意扔东西?

针对此行为你采取的教育方法

会(    

 

不会(    

 

偶尔(    

 

需提醒(    

 

备注:是打 “√” 不是打“×”

 

就以上问题,我展开第三次调查:

调查()以下我就以上七名幼儿的家长进行电话访谈记录分析如下:

幼儿姓名

背景资料

分析原因

 

文文(男)

母亲是个小学教师, 性格开朗。对孩子教育严格。方法得当,孩子开朗, 爱说爱笑。玩具多得很, 经常扔东西。

文文顽皮固执 ,心情好是个活泼可爱又聪明的孩子。心情不好, 就是“一头牛”,连骗带吼也没用。要跟他“犟”他可让所有东西天翻地覆。事后讲道理还能接受。随意扔东西属性格原因。

 

 

小睿(男)

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在银行上班,好不容易生了个小皇帝,母亲是严, 但父亲更是宠。事情对错都任之。要什么玩具有什么玩具,不会自己整理东西,会乱扔.

小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助长了许多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固个性。孩子的攻击性。逆反心理都较强, 又很好动。几乎很少安静。更别说爱护玩具。这一切与他的家庭教育观念不一致有关系。

 

 

双辉(男)

双亲都是个体户。平时也比较忙, 文化程度也不高。对孩子管教较少。一般由奶奶照管。

双辉性格较特别, 一耍起脾气, 就在底上打滚。家里玩具不多。对幼儿园的玩具见一个个爱一个,玩一个扔一个。在家也少收拾东西。多由奶奶包办。属性格和家庭双重原因。

 

小濠(男)

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曾当过幼儿园教师。对孩子教育方式方法也较多。合理得当。

小豪是个聪明好动的小男孩,做事大大咧咧, 粗心, 莽撞。这是他随意扔东西的原因。

 

小辉(男)

父母亲是个体户。早出晚归。孩子独立能力强。但很少衣冠整洁。是个讲道理的孩子, 但会扔东西.

母亲重视孩子教育。但就是忙。对孩子的生活起居也只能照顾到表面上。孩子对衣服玩具整理甚少。不爱护玩具。属家庭原因。

 

一龙(男)

父母亲在国外打工,一直由奶奶爷爷照顾。玩具多如“牛毛”,会爱护玩具。但少整理。会乱丢。

一龙想象力丰富。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当起“导演”。这也是他让玩具“飞舞”的原因之一. 再加上爷辈疼爱, 东西满屋丢.

 

玉涵(女)

父母亲是个体户。家中有大一岁的哥哥。好动, 两人爱争抢玩具。

玉涵爱说话的小女孩是个主动大方打招呼的好孩子。会随意扔东西与哥哥(玩伴)有关系。

 

四:总体反思: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不难看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从小抓起, 从家庭抓起。而且这是一场“持久性战役”。所以不管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必须通过多方努力来抓好幼儿随意扔东西的不良行为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位家长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简单到“从自身做起”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尽管工作事情再忙。应注意要求自己同要求孩子做事认真, 爱护东西, 不丢三落四, 存取有序, 轻拿轻放。千万别常常听之任之。以为“树大自然直”这是错误的看法。

(二)、教育观念一致:家长应及时留意班级的教育方向, 领悟教育原则, 并与家庭有关成员达成一致。协同本班教师一致的教育, 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三)、持之以恒:幼儿的可塑性强。在家园合力下, 他们可能很快接受承认的教育理念,并养成暂时的好习惯。但成人不能借此放松了孩子的观察教育。所谓习惯, 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因此对于幼儿随意扔东西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教育,成人必须持续性地观察,教育。一旦又有坏行为的瞄头, 应及时正确地引导教育。

(四)、制定规范,运用了强化机制:为什么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不随意扔东西。原因是在于幼儿园有比较严格的规范。有良好的激励机制。而到了家就又重“犯”呢。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即使有些规定但由于溺爱, 娇生惯养等原因, 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要培养孩子不随意扔东西的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适当地应用表扬和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例如孩子爱护东西,轻拿轻放。受到他人的赞扬而继续保持好的行为。“轻拿轻放”这种好行为的增强是由于“他人赞扬”起了强化做用。强化是孩子行为塑造的重要心理机制。

(作者:周雄英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第二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