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从值日生工作看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09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幼儿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家长们多数关心的是幼儿的衣食住行,也很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却忽视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认为孩子小,样样事都替孩子做好,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理能力。个别非独生子女,因家庭条件优裕,劳动机会也很少,劳动习惯差。由于家长的宠爱,有的幼儿到了大班,自理能力都还较差,特别是插班生,他们虽然到了大班年龄,还不会自己整理床铺、叠被子,不会系鞋带,有时把饭菜弃于地上,对于公益劳动不热心;《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幼儿园的教育”第二十七条:“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中对幼儿的劳动意义是这样阐述的:劳动可以使幼儿直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有利于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为认真贯彻执行好《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理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对大班幼儿进行“从值日生工作看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的研究。
        二、对象、时间:以一个大班全体幼儿(三十五人)为对象。时间:一个学年。
         三、方法:主要采取实验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活实际,按《规程》、《纲要》等要求,制定了值日生劳动的十项内容(此内容是在原中班值日生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就“十项内容”对幼儿进行前查,列表1,填好每一个幼儿实验前的表现情况。
       (二)根据制定的各项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培养。
 将幼儿分成五组,按1——5的顺序排出五组值日生,向幼儿交代值日生每日劳动的内容、要求及进行时间等。
        1、检查班上幼儿的手、脸清洁——每日幼儿入园时,值日生要逐个检查,发现手脸脏或指甲长的小朋友,要提醒他今后注意,并督促他洗干净(或帮助他剪掉长指甲),促使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2、整理玩具——值日生要注意观察班上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如果乱扔、乱放,要提醒他改正,跟他一起整理好。下午离园前,要检查所有玩具是否归类放好,如果没有,要负责整理好。
        3、组织流水洗手——进餐前,注意小朋友洗手情况:是否使用肥皂、是否清洗干净、是否浪费水(或将水弄到地上)等。
       4、分发碗、筷——进餐前给小朋友发筷子、端饭。
       5、擦桌椅——进餐后,负责擦净桌椅并摆放好。
       6、种植园地的工作——如浇水、锄草、记录等。
       7、收拾地面清洁——发现地上有废纸等脏物,及时清理干净。
       8、检查床铺、被子——午睡起床后,检查小朋友们的床铺、被子是否整理好,没搞好的要求他搞好或帮助他搞好。
        9、整理图书——集体看图书后,负责整理好图书。平时注意小朋友看书后是否放还书架摆放好,监督小朋友改正乱丢乱放的不好的行为。
       10、检查小朋友们的衣着——起床后,检查小朋友们的衣服、鞋袜等是否穿好,督促或帮助没穿好的小朋友。
        实验初,老师每日提醒、督促,使值日生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及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后少提醒到不提醒,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并让他们自己评价值日生的表现。
      (三)根据实验后幼儿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后查,填好每个幼儿的表现情况表2,将前查后查两分表对照比较得下表:  
                                                       实验前后对照表(共35名幼儿)

 

 

 

 

 

 

1

2

3

4

5

6

7

8

9

10

检查小朋友的手脸清洁

整理玩具

组织流水洗手

分发碗筷

擦桌椅

种植园地的工作

收拾地面清洁

检查床铺被子

整理图书

检查小朋友的衣着

实验前

0

15

6

15

5

0

7

0

5

0

实验后

31

33

35

35

35

35

35

28

33

25

增加

31

18

29

20

30

35

28

28

28

25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的劳动习惯是能培养出来的。从对照表可看出,幼儿各方面的劳动习惯,经培养后大有提高。我们这个大班,原来虽也排了值日生,但无规范的计划、内容、要求等,每组值日生中,爱做的就做,不爱做的就不做,往往只几个“积极分子”做,其他小朋友则漠不关心。经一个学年的培养,每个孩子都较大地增强了劳动观念,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较大提高,且孩子们的劳动能力也比原来好得多。比如种植园地的工作,实验前没有一个孩子做到,实验后全都能做到。
        由于原来的幼儿多数去上了学前班,我们这个班有多数孩子是插班生,他们的劳动观念非常薄弱。如赵达峰小朋友,刚入园时连衣服扣子也不会扣,收拾玩具、图书、整理自己的床铺等全都不会做,更谈不上各方面的劳动习惯了。经过一学年的培养,这个孩子不但能按要求完成值日生工作,还较积极呢。
       (二)利用值日生工作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精神。幼儿在劳动中,不断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做很多事,并能做好,同时又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朋友们的称赞,不但增强了自信心,还感到为集体服务是很光荣的事,都乐意去做,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值日生工作能提高幼儿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劳动能力。实验初,幼儿处于被动状态,老师不提醒就会忘记完成一些任务。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由获得的成就感激发出其对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马琳小朋友,实验初,每周到他们组值日时,老师不提醒,他就会忘了做值日,有时看见本组小朋友做值日才跟着做。但因能力较差,没别的小朋友做得好,就不愿做了。经老师鼓励他,请能干的小朋友带他做,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就表扬他。慢慢地,他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得较好了,他喜欢上值日生工作了,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随着幼儿的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每日的劳动由被动变成主动。如一日早餐后,老师让小朋友到室外玩玩,当日的值日生忙说:“老师,还没浇花呢,我们浇完花再玩。”说完,这组小朋友有的提水有的拿杯子,都做他们的事去了。
      (四)培养时间的长短与幼儿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培养的时间长,幼儿形成的习惯就较牢固,能力也较好,反之则差,甚至忘记。如大班第二学期才插班的张伟,他的劳动习惯就比其他小朋友差。
        五、小结
        从幼儿心理特点来看,“幼儿晚期,自觉性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不仅能做好大人委托的一些简单的事情,也能提出自己的一定行动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控制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矛盾;其坚持性有明显提高,他们对不感兴趣的或有较大难度的活动,也能在较长时间内坚持完成,达到目的;自制能力方面,已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能服从于集体的行动规则和成人要求。”从学前儿童劳动的发展看,“大班儿童就能明确的把劳动和游戏分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而且在劳动中,更加关心的不是劳动过程本身,而是劳动的结果。劳动的独立性也有更大的增长,已经能掌握某些劳动的技能和技巧,能评价自己的劳动质量。对于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因此幼儿园大班利用值日生的各项劳动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是合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更新,人材培养已成为社会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材,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呢?我国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建设者,如今社会上有偏重于智力发展的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从各方面注意加强培养、持之以恒,我们的下一代是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

(作者:任万惠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