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01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确定了幼儿美术教育目标: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美术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对幼儿来讲,美术活动是欢畅舒心、变化莫测的操作活动,它使幼儿在获得一定感受和体验中表现美感,表达情感,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平静、愉悦的审美活动。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从而培养了耐心、专注、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
       我们知道,目前美术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1、集体美术活动;2、小组式区域活动;3、以美术作为媒介,达到主题目标的操作活动;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包括绘画、手工两大类,详细计算,其中的门类倒也不少,但由于受大家惯用的集体授课形式,孩子人数较多,准备工作复杂等方面的影响,真正开展有序的却为数不多,且对美术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具体表现为:
        1、按部就班地集体授课;
        2、将绘画等同于美术教学,多数时间在组织幼儿绘画;
        3、将美术活动作为填充一日活动的便利方式,没有创造性地寻找一些幼儿所喜爱的课程资源。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幼儿园美术教学总是定位于辅助地位,出现了组织形式单一,一些常规的材料不能引起幼儿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孩子们已经习惯了“一支笔、一张纸”的模式,美术活动毫无生机和活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之中,明确指出,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这给我们提供了教学改革和探索的方向,带给我们更多的思索。如何改变目前这种混沌状态,使孩子随时对美术活动有着渴盼和冲动,综合众多优秀的课例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我想,如果将美术活动在形式、材料等方面做一些扩充和改变,再增加一些有趣的美术教学资源,一定能给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于是,在近几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变废为宝的创意
       在人们不断制造生活垃圾和废物的今天,通过对废物的巧妙利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美的艺术活动。这是对幼儿美术教学课程资源的一个扩充和延伸。
       如果您是一个具备细心观察能力的人,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色彩、造型都很漂亮、别致的废瓶、包装袋、包装盒,扔了都挺可惜的,如果用它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材料,请孩子们动脑筋,想办法,把他们制作成一件有趣的艺术品,既可以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美。
       第一类:巧妙组合;如用瓶子、乒乓球、牙膏盒、化装盒、蛋壳等制作出孩子们喜爱的火车、汽车、娃娃、动物等,通过这种组合,会提升孩子们操作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创作和美术游戏的快乐。
       第二类:“因势造型”,如为瓶子穿上花花衣,利用的材料不仅有彩泥、彩纸、彩色沙等;用各类纸盒制作故事盒,利用手或其他物体形象进行添画、变形,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创造性,鼓励幼儿奇思妙想。
        二、挖掘本土的、自然的教育资源
       感受周边自然材料的艺术特性,巧妙合理地利用它们进行创作,这是我们将此例教育资源纳入美术活动的目的之一。作为西北边陲的城市,我们有自己明显的地域特点,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了解家乡风土人情,也不乏将爱家乡的教育情感融入美术活动中。
第一类:本土材料。在甘肃省会兰州,黄河穿城而过,黄河奇石作为本地域的特色,自然形成的纹样,成为大自然赠予兰州人民的厚礼,也成为我们拓展教育资源的首选材料。以黄河石为例:
   参观黄河奇石馆,欣赏奇石艺术品;
   绘制彩色石头;
   单块石头画;
   多块石头组合;
   石头与其他材料的组合(稻草、树枝等)
       第二类:自然材料类。合理地使用材与质、形与色,体现出装饰艺术的形式美感,这不仅能使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创造的快乐,更能激发孩子感受美、表现美的情绪,丰富审美经验。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奇形怪状的叶片,各种花草、粮食种子,蔬菜、毛线、动物皮毛、鳞、骨----------,这为孩子提供了更多展现美术创意的空间。
  树叶拼贴------利用树叶大小、颜色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创意。如不一样的花,小动物等。
  纹理拓印------通过拓印感知材料的组成部分、肌理,实物压印如粗布、草席、茶垫、网袋、树叶、玉米等通过色彩或泥塑制作,另如蔬菜、水果的横截面拓印、组合。
  粮食、种子粘贴,果壳创意------自身具有的立体感和丰富的颜色变化,定能激发孩子无限的遐想。
  蔬菜、水果造型-------对原形的改造和利用,将极大地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土豆刺猬、玉米老爷爷)。
  综合创意------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
      三、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教育资源 
      创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艺术的美,精美的蛋糕、水果拼盘、节日装点等,只要用心,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无处不在。
       第一类:提高生活技能、生活情趣。如制作简单的水果拼盘、水饺、包子,提供鲜花或塑料花让孩子参与插花,从而体验、探索生活中的美。
       第二类:运用食品为原料。请幼儿同老师一起制作彩色面泥,体验自制活动材料的乐趣;将面包师请入幼儿园,幼儿创意“我的生日蛋糕”,一片面包、几块水果片,拼成好吃又好玩的蛋糕动物,真可谓创意无限! 在我园的课程实验班中,会定期组织孩子和家长们共同装点节日的教室,制作节日套餐,包饺子、做凉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纲要》中对幼儿园美育的要求,将美术与生活紧密结合,用孩子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第三类:以一日活动主题为源头;正确认识美术的本位主义与工具主义,将促进美术的发展与利用美术为中介发展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丰富,美术存在于艺术领域之中,与其他领域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认识秋天时我们组织了绘画-----美丽的秋天、秋天的水果,制作树叶书签、百变的树叶贴画,泥塑---水果,认识报纸,有剪贴、制作报纸,报纸简报,报刊设计,报纸服装等。科学活动中为了充分感知风,可组织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各种风,自制风筝、风车。自然形成的油水拓印画,既富含科学内容,又具有奇特的创意,通过这些剪、折、画、拓等手法,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各种材质进行绘画活动
       由于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定势,幼儿必定对新的材料产生好奇和新鲜,能否在传统的美术形式基础上,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有特色的绘画活动呢?油画棒砂纸画、白板纸牙签画、吹塑纸版画、泼墨画、滚珠画、吹画、对印画、拓印画、指纹画、黑白画,或是打破“绘画纸”的垄断,在盘子上?鸡蛋上?墙上?布上?玻璃上甚至是脸上进行绘画,又有何不可呢?多变的绘画形式,丰富的工具材料,制作方法简单、有趣,活动形式突出创意,工具材料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笔和纸,活动结果随意性和随创性较大,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体验各类美术创意的欢娱。
通过实践,我发现美术课程资源的扩充和利用,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组织中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主要是因为: 1、多种形式、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舒缓幼儿对常规性活动的倦怠,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及创造能力;2、自然物及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有利于幼儿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3、游戏性的组织形式能较好地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增强活动的主动性。
        此外在推广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时,应切记有计划地实施,有序组织常规性美术活动,避免因重形式而导致“花瓶”教学,力争使两者相映生辉,同时,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弱,教师要尽可能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幼儿力所能及的目标,并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孩子人数多、准备工作复杂制约教师对美术资源的运用和组织等问题,找出可行措施,真正使各类美术资源得到孩子们的喜爱!

(作者:裴亚玮  甘肃省兰州市68002部队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