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隐性指导的策略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07日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是幼儿园一项常规游戏,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

幼儿天生爱游戏,而角色游戏又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特别是小年龄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扮演等,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身份和未来社会角色交往以及未来社会角色情感进行初步体验。这对于幼儿的成长与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也可通过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了解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解读童心、走进幼儿的世界。

由于年龄的限制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需要教师的从旁协助与指导。幼儿所需要的这种协助与指导,是在不影响、不干涉其游戏自由性、自发性、自主性、愉悦性的情况下的指导。纵观教师在日常角色游戏中对幼儿的指导,我们也常看到教师在指导中往往由于介入时机不当、策略不适宜,而打断幼儿的游戏、破坏幼儿的游戏氛围,教师占主导地位等问题频频出现。这些由于教师直接介入指导而引起的问题对于幼儿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应由台前转为幕后,直截了当的介入与指导缺乏教育的艺术性,破坏教师指导本意上的价值。

那么,我们在这时应该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困惑最多的问题。正因为问题的存在,因此结合一线教师的实践需要,全市幼教届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在游戏中成长。纵观整个活动,它不仅为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提供了关于幼儿游戏的理论资料,也为幼教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但是如何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适时而有效的指导?适时而有效的策略有哪些?还需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与梳理。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在角色游戏中梳理与总结“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隐性指导的策略”,以期为我们一线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方面提供更新的理念,更生动、丰富、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让幼儿的角色游戏更加自由、自主、愉悦;让师幼之间的互动更为融洽、自然、和谐。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隐性指导的意义

(一)隐性指导的功能

  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协助者,其身份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的,因此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隐性指导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与良性功能,即体现幼儿角色游戏的自主性、自发性、自由性、平等性等。

(二)隐性指导对幼儿后续发展的意义

  隐性指导因其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自主的空间,满足了幼儿共同的需要及各自不同的经验、需要、兴趣等,从而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  角色游戏中教师隐性指导的主要策略及实施原则

(一)游戏背景的隐性指导

1、空间环境的创设

   幼儿作为角色游戏的主体,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充当着编剧、导演、演员等多重身份。每个幼儿又有着其各自不同生活经验,教师需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特点及经验需要为幼儿提供空间环境的布置,作为一个剧务的角色,为幼儿创设其角色游戏所需的情景主题环境,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经验需要及发展需要。

2、  材料的适时丰富与投放

    教师作为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者,其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幼儿的需要。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再现的就是其平时的生活经历,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我们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需要,根据其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及时提供幼儿现时发展所需的材料,通过材料的丰富与投放,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角色游戏中进一步获得自主的发展。

3、实施原则

    1)情境性

     幼儿角色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这当中也包括材料的情境性。如幼儿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方桌、椅子的摆放,家里物品的陈列方式等均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2)可变性与多样性

   幼儿每天的生活经历总有着发展与变化的,因此在幼儿每次的角色游戏中同能反映出变化与不同。因此在空间环境与材料投放时根据幼儿角色游戏内容及主题情节的发展与变化,适时的进行调整,以配合幼儿的游戏需要及发展需要。如幼儿在游戏中搬家的情节,按幼儿的情节需要提供新房的空间及家里所需的新物品、小货车等满足幼儿的游戏情节需要。

3)互动性与自主性

  幼儿的角色游戏本身就是根据幼儿的主体愿望跟空间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因此具有互动性与自主性。

(二)游戏中的隐性指导

1、平行游戏指导法

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进行指导。

2、创设问题情境指导法

教师根据观察,了解幼儿近期角色游戏的内容与主要情节,根据幼儿游戏发展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将所要提升的经验、发展的情节隐含在情境中,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真实体验,对此问题情境进行调整与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同时也充分发挥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自由性、平等性,适合于每一名幼儿的不同游戏阶段需要。

(三)游戏后隐性解决问题或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

幼儿很喜欢把自己的见闻当成故事与别人,因此在分享交流中适时的用情境再现、故事表演等方式,将教师的知道隐含在其中,使幼儿与同伴共享自己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经验、角色游戏的内容与情节。

(四)日常生活中的隐性指导

     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幼儿一日生活活皆课程,因此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均可见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作为教师用心观察,抓住一日生活中幼儿角色互动表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隐性渗透、有机穿插,结合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形成隐性的指导合力,以多元的隐性指导形式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发展需要。既促进幼儿的现时发展,也为幼儿的后续发展提供隐性的有力支持。

1、远足参观中的经验丰富

结合幼儿最近游戏发展需要,教师组织远足活动,引导幼儿参观理发店、超市、菜场、银行等生活中主要、常见的场所,让幼儿通过参观等了解相关场所的工作内容、人员等,积累实践经验,在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中,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2、听赏活动中的隐性渗透

       听赏活动是幼儿自然状态下的一种欣赏活动,通过看、听等感官的参与,对生活中的社会性经验进行丰富。

       3、学习活动中的有机穿插

       学习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的高控制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可抓住时机,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游戏行为表现及游戏情节等,适时的将所要引导、丰富、提升的内容巧妙的糅合在学习活动中,使幼儿获得隐性的体验与发展。

       4、家园互动中的内容丰富

       虽然幼儿一天有将近八小时的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但是家长的教育与家庭的影响却伴随着幼儿一生的发展,贯穿于幼儿成长的始终。因此,如何巧妙的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的家庭环境,丰富幼儿的角色游戏经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是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隐性指导中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可通过多渠道与家长的交流,通过对家长的家教指导等方式, 间接的提升幼儿的生活、游戏经验,将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隐含在家园互动的过程中,从而丰富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等。

5、自由活动中的适时渗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自发、自由、自主的游戏;而自由活动也是幼儿自主、自由、自发的游戏活动。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将教师的指导隐含在其中、适时渗透,也是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隐性指导的一个主要策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之间的交往情况,游戏行为、游戏语言、游戏需要等,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与影响,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延伸性的隐性指导。

(作者:王晶  上海市金山区实验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