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给孩子一片自主游戏的天空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1日

都说观念指导行为。的确,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因此,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千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通常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常常由我们老师来精心安排,孩子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机械地听从调动。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在组织游戏活动,而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完成我们布置的任务,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玩多久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一、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1.自己选择“玩什么,如何玩”。

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例如:玩游戏《蹦蹦跳》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跳的方法,如:“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 ……当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2.自己选择“我来做××”。

在幼儿园众多游戏中,有的游戏是要通过分配并扮演角色来完成的。平时在玩游戏过程中,我们老师会根据幼儿各自特点和幼儿自身的条件来分配角色,这往往忽略了能力差的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了这些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大方地放下自己的权利,并将权利完全“下放”,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而大胆地去表演。幼儿通过多次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试一试,去比一比,挖掘自身优势,并能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角色。由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担当了角色,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即是“别人”,又是自己,他在自己和别人对比中,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3.自己选择“用什么玩”。

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并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好玩的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有趣的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它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他们就拿什么来当玩具。如拿积塑搭高楼大厦、火箭、机器人等等。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要相信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

二、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空间。

游戏环境与幼儿游戏可谓相辅相成,幼儿游戏是在环境与材料的支撑下进行的。离开了游戏环境,幼儿的游戏行为便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能够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得到发展。

1.环境创设要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情境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材料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给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活动材料时要考虑的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情境性,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如:我们在进行科学游戏时,创设了科学探索的环境氛围,并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电池等操作材料,孩子们自己动手自装电池、连接线路、尝试安装、做电动玩具等,使幼儿在尝试、发现中增长知识,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如:针对小班幼儿对小动物比较感兴趣的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的区角创设了“喂小动物”这一环境。幼儿看到小猫、小狗、小兔这几个动物后,都非常感兴趣,都喜欢坐在那儿喂小动物,并能知道小猫喜欢吃鱼、小狗喜欢吃肉骨头、小兔喜欢吃萝卜和青菜。在区域游戏“小诊所”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医生的白大褂、白帽子、听诊器、针、空药瓶(洗干净的)、体温表等,俨然一个小医院的情境。在这一游戏中,幼儿就象真的进入了医院,做起了医生,并给病人看病,在游戏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在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中,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要有新鲜感,既科学又有趣,幼儿才能对游戏感兴趣。

2.材料投放的数量要充足

在玩“搬运玩具”的游戏时,很多幼儿都会将纸盒当成汽车,然后将“汽车”从这头“开”到那头。可是有一次我发现,多多和阳阳两人竟然将搬运的小纸盒给撕坏了,我一问才知道,因为今天玩这项活动又多了两个人,而纸盒不够用了,所以才导致他们两人争抢纸盒。这一现象引起我的反思:游戏材料欠缺,幼儿无材料可玩,谈何幼儿自主游戏?反思过后,为了给幼儿自主游戏提供保证,我们及时提供了种类多、数量足的游戏材料,这样幼儿选择的余地也就会大一点,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支持。另外,对于新开设的游戏区域,可以适当的多放一些材料,因为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进入这一区域的幼儿肯定会多一些。如果因为材料投放不足,教师只能成为一个审判者,不停地解决幼儿间争抢玩具的纠纷,从而影响幼儿自主游戏的质量。

三、教师适时的指导,为幼儿自主游戏提供帮助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幼儿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为幼儿游戏提供帮助。如:有一次我发现冉冉在搭建楼房时底座总是不稳,可她琢磨了半天也没找出问题出在哪里。这时我轻轻地走到她的身旁,蹲下来,看似无心却是有心地说:“这个楼房好危险哪,好像要倒咧!”冉冉接过话说:“就是呀,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它就是站不稳。”我一边和她一起观察,一边以商量的口吻对她说:“这个楼房的基座好像有点不稳,要是住在这样的楼房里,一定很危险。不如我们重新搭一个又大又稳的楼房,你说行吗?” 冉冉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一起寻找更适合的材料,搭建时也比之前考虑得更周全。不一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大又稳的新楼房展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冉冉都满意地笑了。透过她的眼神,我好像看见她在对我说:“谢谢!”我会意地点点头,也给她一个灿烂的笑容,笑容里回应她:“不用谢!”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不妨碍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提供适时的指导,能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

四、让幼儿参与游戏评价,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游戏评价是幼儿游戏中重要的一环。在评价幼儿游戏时,教师时常会在崇尚自由与强调规则之间动摇不定。其实规则和自由并不矛盾,如果规则来自幼儿,或者来自于外部的规则符合幼儿的游戏心理需要,有利于游戏的开展,那么幼儿不仅能够较好的理解和遵守规则,而且也有利于幼儿游戏规则的指导下更好的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逐步将规则内化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在游戏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评价的主角,多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分享游戏时的感受,讨论感兴趣的问题,给幼儿自我展示,相互交流的机会。游戏评价也应从幼儿的体验出发,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游戏情况开展讨论,让幼儿体验和回味游戏过程,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游戏中零散的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中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正确处理好游戏中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总之,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作者:高娟  江苏省淮安市人民小学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