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优化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园努力发挥“幼儿园健康教育基地”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随着十一五课题“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坚持贯彻《纲要》精神,在以往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创设了多样化的体育区域环境及丰富的体育活动内容,并不断优化区域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全面、科学的观察评估幼儿在区域体育活动中的发展情况,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1、明确观察内容,实施观察发现问题,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

以往,我们对为什么要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的表现,并没有做透做实。认为区域体育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游戏,能自主选择材料,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尽心,注意安全就行了。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明白了:原来观察幼儿不仅仅要看表面现象,更重要的在于研究、总结孩子的行为表现,应对幼儿的表现及行为进行判断后,有选择地从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水平、与材料、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情况以及在活动中的规则意识等方面的线索发现存在问题,并获得相关信息,有针对性的调整目标、内容和材料,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为他们的健康发展铺路搭桥。我们基于以上认识,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又重新审视了各个区域活动目标,重新定位了观察内容。由于各个体育区域的功能和价值各有不同,因此在观察中应有侧重。下面就以跳跃区为例加以说明:

跳跃区:

l         观察幼儿活动时兴趣点和关注点

(幼儿对什么材料感兴趣?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方式?大约玩了多长时间?)

l         观察幼儿活动量

(幼儿的活动量是否适宜?怎样调整?)

l         观察幼儿的跳跃动作技能和水平

(幼儿的跳跃动作处于什么样发展水平?进行跳跃游戏时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如何?幼儿控制动作能力的情况如何?)

l         观察幼儿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情况

(幼儿选择了哪些材料?怎样操作的?有什么困难?材料能否促进不同水平、能力幼儿发展?有无挑战性?

l         观察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情况

(是否能主动选择同伴游戏?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互相帮助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时表现是什么?)

l         观察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能否遵守游戏规则?能否关注区域中的暗示或标记?)

l         观察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有创新?能否运用活动材料一物多玩?)

借助观察评估内容,经过我们的实践,大家进一步体验到了观察孩子活动的重要性,并针对观察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例如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胆量较小或动作发展水平比较低,不敢参与活动,每次游戏总是站在队尾,即便是轮到她游戏了,她还是想办法站到后边。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亲自参加活动以激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以自身的活动热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体验运动的快乐。有的幼儿有能力参与活动但缺乏创造性,教师可与他们共同参与游戏,启发相互间学习,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从而活跃他们想象细胞;而对那些完全有能力独立开展活动的幼儿,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挑战更新,更具难度的新游戏。应此,教师不仅要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还要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2、因人施教,将目标层次化,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区域体育活动打破了幼儿年龄、班级的界限,面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标中发展幼儿的何种技能,提高幼儿何种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园体育的目标是使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这一目标的内涵包括情感目标、动作目标、体能目标。因此,我们在制定区域体育活动目标时,遵循整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等基本原则,在全面了解幼儿在身体机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水平,依据幼儿的年龄、个体差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根据分层的内容设置合理地指导。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依据目标对幼儿进行了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平衡区的“轮胎游戏”中,第一层次目标与指导是请幼儿自由探索轮胎玩法,体验游戏的快乐,教师在指导中鼓励幼儿相互模仿、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幼儿活动情况提出第二层次的目标与指导,即:探索玩别人玩过的花样,并为幼儿提供沙包、棒、圈等辅助材料,使幼儿积极使用材料,创造出赶小猪”“开汽车”“走迷宫等各种有趣的新花样。第三层次是教师鼓励幼儿一物多玩,通过改变材料拼摆方式及尝试与其它材料的组合等方式,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使幼儿在教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

多样、适宜、巧妙地提供活动材料,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关键

区域性体育活动中,除了运动器材,充分发挥自制的玩具材料的作用是我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以往材料的开发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结合近期幼儿的兴趣及运动技能发展的状况,研发并制作了大量的丰富的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可变形性以及趣味性的幼儿体育活动材料。以此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以及不同兴趣的幼儿的需要。

 1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感兴趣的方式投放使用活动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的投放使用应考虑到幼儿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要能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活动的需要,有助于幼儿体能的不断发展。小班的孩子喜欢有趣的、假扮性强的体育游戏,他们对活动的投入程度更依赖游戏材料的支持。例如我们在综合区为小班幼儿投放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立体小汽车材料,使孩子们在自己“驾驶”的车中很容易投入游戏情境,在享受游戏快乐的同时发展了走跑的基本动作。其次,及时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材料操作方式,并充分运用这种方式,把要实现的教育目标物化在使用材料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这是提高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的关键。例如在投掷区,教师关注到来这个区的幼儿数量逐渐减少,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孩子感兴趣的投掷方式是投中目标,而不是重复投掷动作。于是,教师及时调整了活动材料的使用方式,采用了幼儿近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郎”人物形象进行了利用。如将灰太郎的形象制作成投掷靶子,并将它的嘴巴和手中气球挖成大小不同洞洞,这样的使用方式大大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教师巧妙提问的引导下,主动地观察、模仿、调整投掷的动作,以达到打中灰太狼的目标。很多孩子兴致勃勃地参与了活动,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

2、根据幼儿不断发展变化运动技能,调整丰富活动材料,使幼儿保持游戏兴趣

运动技能不仅是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各项活动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就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目标。因此我园在开展区域体育活动时十分重视幼儿运动技能的学习。近一两年本园幼儿的运动技能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数据证明:我园幼儿的运动技能水平远远超过其他姐妹园幼儿水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笔者想就根据我园幼儿不断发展变化运动技能,教师如何调整丰富活动材料谈谈我们的做法。大班的幼儿动作发展水平较好,因此,他们对有挑战性的活动材料很喜欢。如综合区的“推铁环”平衡区的“脚踏车”“跳杆”等材料就很受大班幼儿的青睐。材料投放初期,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进行了“材料预操作”,为了使幼儿掌握此项游戏的技能,教师首先认真分析了动作要领,制定出有递进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依据每次活动的目标,选择适宜的方法开展活动,使幼儿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由此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以“脚踏车”材料为例,当幼儿能较平稳的蹬脚踏车后,为了不断提高幼儿平衡动作水平,我们利用“钻桥洞”的游戏情景,巧妙地用皮筋拉成不同高矮的“桥洞”,幼儿可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长短不同的路线及高矮不同的桥洞进行游戏。教师则对幼儿钻洞时的动作要领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当幼儿已掌握这种玩法后,教师又对材料进行了调整。如利用“运果子”的游戏情节,我们制作了大小不同的水果形状的沙包,鼓励幼儿用头顶的方法运水果,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十分感兴趣。在随后的材料调整中,我们又分别增加了“过土坡”“倒骑车”的内容并适宜增加与游戏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游戏中,材料始终跟随着幼儿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换着。

3、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难易不同层次的材料

尊重、接纳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每个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了解每个孩子在运动速度、耐力、运动量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材料的投放量与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难度,让幼儿能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运动水平的活动方式,这将保证每个幼儿在各自的起点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如我们在平衡区所投放的平衡木,高矮不同,宽窄不同,幼儿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取适宜的高度或宽窄面来练习。又如我们投放的高跷,高矮、宽窄面不同,玩法与难易程度也不同,有的用绳子提着走,有的直接用皮筋套在脚上走。还有的需要“穿着高跟鞋绕障碍走”幼儿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准确、适时、有效地指导活动过程,是幼儿主动发展的保障

1、关注不同年龄、能力水平的幼儿,灵活引导与幼儿积极互动。

区域体育活动是开放性的体育活动,是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但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在活动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幼儿各种运动能力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帮助者。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不同的问题,适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指导。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在他们玩的过程中,边参与活动边及时指导。中大班幼儿自主活动较多,则需教师适时指导。如幼儿在活动中遇到了投不准、跳不过去等困难,教师也不要急于指导,可尽量让幼儿反复尝试,自己调整。教师则细心观察,当幼儿确实调整不好自己的动作时,再准确地给予指导。如在幼儿尝试利用脚踏车头顶物平衡走这一动作要领时,教师发现有几个孩子总不能获得成功,于是教师采用设疑、提建议等灵活的方式参与活动,如:“水果沙包怎样放在头上不掉在地上?”我利用问题引领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并通过借鉴同伴经验的方式帮助幼儿进行学习,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2、充分地利用环境材料暗示的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合理的常规是幼儿安全、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活动持续开展的保证。要让区域性体育活动常玩常新,自主进行,实现教育价值,要重视良好的常规培养。如我园为了方便教师指导不同年龄的幼儿,将幼儿的园服分别设计成三种颜色,本班教师还将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制成三种不同图案挂在幼儿胸前,表示该幼儿所达到的技能水平,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标志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辅助。在每个区域,我们都设置了标志牌,标明区域名称,并图文并茂地暗示各年龄段玩法、动作要领等。与此同时也方便幼儿进行独立收整材料。如在跳跃区,教师在各种材料旁摆放了标志图:一只脚印、两只脚印,幼儿到达场地后一看就知道是单脚跳、双脚跳。

在奔跑区,教师利用各种符号、标志暗示幼儿应遵守的游戏规则。如教师在地面上标识出左右转弯箭头、禁止通行、排队图示符号等,使幼儿体验到要想愉快的游戏,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发挥音乐转换、暗示功能,是我园的新尝试。如区域活动准备环节,我们利用幼儿喜欢的音乐进行准备活动练习,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们采用以音乐调控运动量的策略,暗示幼儿可转换其他的区域游戏,调整自己的运动量,使锻炼趋于更加合理和有效。帮助幼儿较好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当活动快结束时,播放另一首缓慢的乐曲提醒幼儿放松、结束活动,及时收拾整理运动材料。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使区域性体育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功效,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了区域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身心得到了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刘敏  天津市红桥区第八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