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音乐教育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开发创造力,是音乐的潜在功能,今年来,世界各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与音乐教育家合作,研究音乐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积极作用,并进行“音乐创造性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实验证明:音乐好的幼儿,想象力丰富、反应敏锐、语言发展好、思维活跃,儿童音乐创造性教育是创造性教育的一个方面,通过音乐创造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开发其它领域智力将起到积极的影响。本文将从音乐教育的特点对培养创造力的作用,从而谈谈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一、  音乐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一种以音乐为教育手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基本素质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时生动而活泼的,具有游戏性和综合性,它不仅体现为更强的形象性、更强的情感性,而且更集中地体现为愉悦性、自然性,音乐活动所具有的特点,恰好与幼儿天性相吻合,能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好创造等身心发展的需求,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天地,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初始阶段,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尤其是音乐能力中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科学实验已证明:任何一个儿童都有创造力,只是需要去发掘并使他得到发展,幼儿具有巨大的潜力,及时进行教育,可以促进发展,有利于早出人才,而且童年时期形成的“童子功”,无论是智力方面,还是技能技巧发面的,都将使人受益终生。通过音乐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感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并知道如何进行创造性的歌唱表现,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社交技巧,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扩大知识面、激发幼儿的热情,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音乐活动中,歌唱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能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陶冶幼儿情操的同时,并能诱发幼儿的丰富幼儿的想象和联想,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引导幼儿歌唱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活动和机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歌唱活动中创造性培养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在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

1、为歌曲创编歌词的表演性动作

    为歌曲创编动作是创造性的歌唱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那些歌词具体、动作性强、形象鲜明或具有叙事性风格的歌曲都可以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为歌曲编出生动、形象的动作。让幼儿为歌曲创编动作,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歌唱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歌曲《拉拉勾》,歌词浅显、生动,对动作方面有很强的暗示性,小班或中班的幼儿能根据歌词内容编出简单的表演动作:“你也生气了,我也生气了”(一手插腰,一手指对方,并且做出生气的表情);“不理不睬,不理不睬”(两手放胸前左右摆动)等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仅能获得更多创造力表现的经验,而且还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舞蹈语汇,运用它来进行创造,幼儿的积极性高,所做动作的表现力也会愈强,如听到音乐《铃儿响叮当》,幼儿说“听了这首曲子我感觉很快乐”,幼儿会根据已学过的基本舞步:跑跳步、铃铛步、转圈等,为歌曲创编动作,幼儿能用动作表现出乐曲的欢快风格,并且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时,首先应选择节奏鲜明、结构工整,便于幼儿用动作来表现的音乐,具有丰富的教育和想象潜力的音乐,这样能激发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欲望,同时还应该选择不同节奏、性质、风格的音乐,锻炼幼儿的应变能力和迁变能力。如:音乐《美丽的云朵》,音乐时而欢快,时而舒缓,欢快的歌词部分“有时像匹奔腾的白马”这时幼儿动作会做的欢快一点,“有时像只温柔的小羊”这时幼儿的动作会做的很温柔,这首音乐重点要表现出白云变化时不同力度的变化以及最后两句欢快、风趣的表演。

2、为歌曲创编合作性的表演性动作

除了为歌曲创编歌词的表演性动作外,还可以进行另外一种形式创编,即为歌曲创编合作性的歌表演(即两人合作,边对唱边表演动作),如:歌曲《小鸡小鸭》“小鸡小鸭,碰在一起”(两人一边拍手,一边唱);“叽叽叽”(甲唱+小鸡的动作);“呷呷呷”(乙唱+小鸭的动作);“一同游戏,一同唱歌”(两人手拉手转一圈)。这样的合作性表演性动作,不仅体现了幼儿的创作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总之,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动作创编,设计活动时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挖掘材料中可创编的“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创编动作的容易和难度,尽量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用创编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乐趣。活动中应注意启发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多观摩周围生活,积累一定的动作语汇。同时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可以将歌曲适当分段、分句或放慢歌唱速度,等幼儿熟练掌握动作以后再把歌曲完整而连贯地表现出来或恢复到原有的歌曲速度。

(二)、在音乐活动中创编歌词

    在儿童自发性的歌词活动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幼儿常常喜欢重复地演唱,某些歌曲中他们认为最有趣的部分,或将某些滑稽而新奇有趣的词填到歌曲中取代原有的歌词,其实这正是儿童创编歌词活动的来源。在这种自发性的“创造”活动中,幼儿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创作”,长久地沉浸在“自我创作”的歌曲中,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样,在歌词的创编活动中,幼儿歌唱的积极性大大的增强了,能充分地体验和享到自我表达的乐趣,同时它对幼儿的音乐认识能力以及创造意识能力的培养大大地有益处。

    幼儿的歌词创编,基本上是一种替换词形式,而简单且多重复的歌词,一般能为幼儿所熟悉和理解,较易记忆和替换,对于语法简单、词汇较少且句子间长度相等(或相近)的歌词,儿童可以顺利地将自己感到有趣、喜欢的新词编入曲调中,自由地歌唱,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歌词创编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为小班幼儿所选的歌曲应富有较强的形象性,每段歌词中往往只含一种形象,而且词句中有较多的规律性的重复,较便于幼儿记忆。歌唱活动中创造性培养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为歌词替换原歌曲中的相应歌词

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创编活动时,选择歌词的结构应相对简单,含有一定的重复部分,对于语法简单、词汇较少且句子间长度相等的歌词,儿童可以很顺利地将自己感到有趣、喜欢的新词编入曲调中,自由地歌唱。如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每段之间除了小动物的名称和叫声以外,所有的歌词都相同,幼儿只要将歌词里的小动物和叫声换成自己想到的名称,即可用相同的曲调演唱。“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可以创编成:“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一样的歌词,要用多种方法帮助胆小的幼儿来积极创编。在指导中、大班幼儿进行创编时,首先对幼儿创编所需的生活经验、语言经验,实现在其它有关的活动中进行准备,再要求幼儿对原歌词的内容做出更多变化。如流行于大街小巷的《老鼠爱大米》,歌词琅琅上口,幼儿经常会跟着音乐哼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后半段“我爱你,爱着你,就像小鸟爱飞翔”“就像小鸡爱吃虫”等等。幼儿在这种活动中,可感受到自我表达的乐趣,认识和掌握特定曲调的乐法和节奏特征,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也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发展。

2、改编演唱形式

不同的歌唱表演形式可以表达出音乐不同的演唱效果,幼儿的歌唱方式主要有:独唱、齐唱、对唱、领唱齐唱、轮唱、合唱和歌表演。为每首歌曲创编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小鸟小鸟你真好》可以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来表演,歌曲《咚咚锵》可以用接唱的方式来演唱。在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多次组织创编活动中,幼儿不仅能掌握以上唱歌技巧,还能掌握难度较大的二声部合唱、陪衬式合唱、填充式合唱等。如歌曲《柳树姑娘》就可以运用合唱这一方式来表演,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编不同的演唱方式,并力求做到与众不同。

为歌曲增编歌词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活动,引导幼儿为学过的歌曲增编新歌词,可以巩固幼儿的词汇,丰富幼儿的联想和想象,提高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幼儿演唱自己填编的歌曲,还可以帮助幼儿体验自主探索和创造性参与的快乐,获得某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演唱效果,表达不同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为同一首歌曲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可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歌唱的表现力。

(三)   、在音乐活动中创编音乐游戏

只有将幼儿音乐活动的内容尽可能多地选择幼儿与游戏、生活、学习、劳动、游戏相关的音乐作品,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和艺术表现事物动机,引发幼儿的外在音乐兴趣想内在音乐兴趣转化。从而,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游戏时,要有一定的情节和角色,并且有较强的表演性。如:将歌曲《袋鼠》设计成音乐游戏,主要引导幼儿表现袋鼠妈妈和小袋鼠怎样相亲相爱,这时幼儿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如:《猫捉老鼠》设计成音乐游戏,幼儿在熟悉并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会根据歌词的内容自由做表演动作,分别扮演成大猫和老鼠,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猫和老鼠的形象,当唱完最后一个音后,扮演大猫的幼儿才可以抓“老鼠”,采用游戏化的手段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主动去学习、表现、创造,孩子们通过活动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促进创造力不断发展。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行之有效的,它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音乐灵感,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保持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作者:于娟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