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在绘画中丰富幼儿情感,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作者:本站

幼儿拥有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情绪越来越丰富,喜、怒、哀、乐常溢于言表,有时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有时受了委屈会暗自伤神、落泪,有时快乐自信,脸上洋溢着喜悦------。成人往往忽视幼儿的情绪,认为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懂事、成熟了。其实,幼儿情绪的表达和成熟是需要引导的,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学会正确渲泄自己的情绪,拥有健康、快乐的情感。而绘画表征恰恰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渲泄情绪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是幼儿个性化、创造性表现的路径。大班幼儿对人物的绘画表征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征语言仍较单一、贫乏。如何在绘画中引领幼儿认识情感,丰富情感,恰当地表达情感,我们进行了系列绘画教育教学活动探讨。

一、绘画前酝酿美好情感

绘画表现前知识经验储备的同时,常常是培养幼儿美好情感的良机。

1、在自然中陶冶美好情感。绘画前,利用秋游、春游,到社区公园、校园散步或节假日请家长带幼儿郊游,让幼儿感受风的触摸,闻花的芳香,聆听山泉、溪流、鸟鸣,观赏云朵、露滴的变化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幼儿一边观察、惊诧于各种现象,一边会产生丰富联想,幼儿获得了观察和弛骋想象的快乐。回到幼儿园,请幼儿将郊游印象、感受或最喜欢的事物画下来,幼儿又在重温、回忆、梳理美好事物过程中,将美好事物创造性地描绘、表达出来,与同伴分享,由此获得难以言状的快乐并陶冶了情操

2、在生活中感受美好情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让人体悟到真、善、美的情感。引导幼儿关注周围或社会生活,动员家长与幼儿一起上网查找资料,认识事物的同时酝酿幼儿美好情感。在我国遭遇雪灾及震憾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之即,我们抓住教育契机,在制作大型壁画“心系灾区”,“重建家园”主题绘画活动前,引导幼儿不断地关注新闻联播,了解雪灾、地震态势和人们赈灾情况,绘制献爱心广告牌,装饰爱心树,利用各种废旧纸盒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房子、桥梁,表达幼儿美好的心愿。神州六号、七号成功发射,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幼儿在“每日新闻播报”和收集资料过程中,满怀欣喜地酝酿着绘画表现“我也上太空”“未来希望小学”,以富有想象、创造力的画卷,展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举世注目的北京奥运期间,幼儿了解、参与奥运,进而产生了用画笔表达奥运的愿望,抒发热爱奥运的情感。

二、欣赏中感知丰富情感。

     欣赏与绘画创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绘画创作前期的欣赏,是幼儿表现创作语汇的积累,也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情感的手段。

1、感知国画情趣、墨趣、画趣形象具体、鲜明,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国画,如:齐白石的“虾趣”“小老鼠上灯台”等,让幼儿感受画面生动的形象,体味浓浓的童趣和情趣;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与幼儿共同探讨梅、兰、竹、菊的特点,观赏其表现方法,感受作品墨色浓淡变化的趣味及作品拟人化的人格魅力;欣赏国画构图,疏密变化有致和独特的留白美及书、画、篆印同画构成的国画特色,给幼儿新视野、新感受;欣赏作品的同时介绍名画家的生平、学画趣事、精神品格,又激发了幼儿的崇敬之情和对中国画的喜爱。

2感知民间工艺情绪、情感的丰富性。民间工艺淳朴、喜庆、吉祥,富有感染力。各种彩、石、木雕塑;泥、陶、布玩具;蜡染、刺绣、编织,民族服装,脸谱、窗花等能给幼儿丰富情绪、情感的熏陶。如:欣赏京剧脸谱将收集的京剧脸谱图片归类展示,观赏VCD“京剧表演”片段,谈论“我知道的京剧人物,了解典型京剧人物性格特征(张飞、关公、曹操等)。欣赏、感受京剧人物性格特征与脸谱图案夸张表现的美,进而寻找京剧脸谱人物装饰规律、发现美的元素,(色彩、线条、图案等)提升审美感受。幼儿在搜寻下载、归类展示等互动过程中,就已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京剧脸谱人物;交流、分享,进一步丰富了认识(刚直的黑脸包拯,勇猛的红脸关羽,奸诈的白脸曹操-----)。“眼睛这么大,太有神了”“眉毛吊起来很酷”“嘴角翘起笑得很开心”“关公的脸好像喝醉酒一样”“脸谱图案有的像荷花,有的像宝剑,有的像火焰”-----京剧人物性格特征夸张表现的美,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激活了幼儿的兴趣,开阔了幼儿的视野,欣赏过程幼儿了解了人物性格,人物情感、表情的丰富性,愉悦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3感知名画家作品情感的表现性。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名画家作品,如:毕加索“熟睡的女人”感知画面线条的柔和、色彩的单纯、人物的夸张变型、圆润,熟睡的安详;作品“哭泣的女子”与“照镜子的少女”比较欣赏,从线条、造型的不同来表现人物情绪的不同与变化,认识情感表现的多样性。进而引导体验活动:忧伤、高兴、惊讶等表情变化;再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像画家一样画开心的或不开心的人。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情绪、表情。

三、创作中渲泄表达情感

幼儿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追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童心世界,鼓励幼儿自由作画,激发创作激情和大胆表达情绪、情感的愿望。

1、体验写生快乐:写生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充满生活情趣各种玩具、妈妈的头发、手提包,花、树、路、房子,小桥等都蕴含着许多可以挖掘的审美元素(大小、宽窄、曲直、疏密、对称、冷暖等)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从自己观察的角度进行造型表现,体验写生带来的乐趣。如:写生 “我的老师”,同一对象,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幼儿以自己独特的理解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主观、个性化的色彩。

2、体验主题表达快乐:绘画“表情脸”,谈论印象最深的人的表情,让幼儿画同伴、家人或熟悉的人脸部表情,提醒注意表现人物生动的细节特征。 “我爷爷眼睛笑成一条线”“我爸爸是警察,眼睛很大、很凶-----”幼儿在谈论印象深刻的人表情时常常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理解。由于有观察、欣赏作铺垫,幼儿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绘画表现的人物表情生动、有趣,能抓住眼角皱纹、胡须、眼镜等细节特征进行刻画;在色彩的运用上不拘一格,大胆渲染人物的情绪,表征语言丰富表现美的情趣不断提升

3、体验合作创作乐趣。组画:“会变的脸”欣赏典型人物漫画图片(三毛、姚明、陈龙、李咏等),谈论观赏后的感受,鼓励运用漫画幽默、诙谐、夸张的特点,以小组合作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爱的人物,创作后邀请小、中班弟弟、妹妹观赏。幼儿绘制的人物组画栩栩如生,大胆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出的人物幽默、诙谐、趣味,给人以亲切感,激起了幼儿审美情感的共鸣。作画过程幼儿互相欣赏,提醒、帮助、互补表现,体验了合作创作的乐趣。而每幅脸像又是幼儿自由表达,个性化创造表现的结果,与弟弟、妹妹分享体验了自豪、自信的快乐。

4、体验亲子作画快乐 。亲子活动以一种开放的,幼儿、家长喜爱的现代教育方式走进幼儿园,为幼儿搭建起健康发展的平台。在“桥”亲子绘画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查找收集古代、近代、现代,国内外各式各样的桥梁图片;带幼儿造访古代遗留的桥梁(高锋桥、五显桥、双抛桥等)让幼儿拍照、写生并带回园与同伴分享,共同设计、绘制各式各样的桥梁壁画,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体验了融融的亲情。亲子绘画家长既是支持者、参与者、辅导者,又是教育的合作伙伴,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了幼儿的社会、情感体验,发展了创造表现力,提高了审美情趣,利于幼儿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审美情感教育引发的思考:

1实现发展本真目标。来源于幼儿自身和身边的内容,引领幼儿运用绘画表征这一美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渲泄自己情绪,解决了幼儿的困惑、难题、需求,实现了幼儿愿望,享受了成功、建立了自信,让幼儿拥有健康、快乐的情绪,是幼儿一种内在需要的激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了为幼儿发展做最本真的目标,体现人文关怀教育理念的渗透。

2、静态建构与动态发展互补。幼儿认知经验的建构与幼儿审美情感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在绘画活动氛围中,有关主题的元素、关系,如:人的五官及其作用,五官与人的情绪变化关系,特定人物五官形象夸张表征的意义等,在幼儿的脑海中不断地重叠、叠加、强化,形成了鲜明的符号,为幼儿表征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促进了幼儿审美情感不断发展。

3、展示独创个性和鲜明情感。伴随绘画活动全过程,幼儿的认知经验不断积累,提升,能运用自己喜爱的绘画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表征、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情绪,展示独特、鲜明的个性。绘画活动宽松的氛围,对在活动过程中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也满足了他们因获得的知识经验不同而无拘束地表征、表现,满足了不同水平层次幼儿的创造和情感表达需求。

4、拓展更宽阔视野选择内容。关注文化传承和现代审美思维的发展,创设相适宜的审美环境,寻找、提供形式感强,易于引发幼儿产生情感共鸣的欣赏、绘画内容。有国粹美溢的民间工艺京剧脸谱,艺术形式感强,丰富的色彩图案、多变的线条以及脸谱图案、色彩与人物性格密切的关联,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价值,能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表征语言及艺术创造,激发民族自豪感。

5、把握审美情感定位。幼儿审美活动的特质是体验性,作品本身的魅力常常会感动幼儿。为使幼儿粗浅的感知经验得以提升,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教师要学会与作品对话,与幼儿对话,用心解读作品内涵,有准确的审美情感定位,做好幼儿与作品间的“审美期待”中介,从情感上渲染,引导感知、体验对象的审美特征,营造情感氛围,用作品中的情感感染幼儿,用真诚的鼓励帮助幼儿把内在的感情激发出来,引领幼儿达到自由和谐状态时所产生的审美愉悦,得到美的陶冶,激发创造美的意识和动机,促进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不断成长,实现人格健康发展。

(作者:琚巧莲  福建省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