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关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8日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已经充分感受到,如果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就不会有个人的幸福,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意识到它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有关心理咨询、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治疗的资料表明,相当数量的出现在成年人身上的心理问题,其产生原因可以追溯到个体儿童时期的经历。这从反面证明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家庭正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二、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案例及分析

1、焦虑的由来

一些孩子的焦虑情绪是由父母带给他的。焦虑让孩子失去快乐和同伴。

案例一:亮亮是个聪明活泼的4岁男孩,可在幼儿园里却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亮亮的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在生下亮亮后便辞去工作,在家一心教育孩子。据妈妈介绍,亮亮在上幼儿园之前可是社区里有名的明星宝宝呢,聪明、活泼,招人喜爱,可自从上了幼儿园就变得沉闷和孤僻,这让妈妈老师都很担心……

分析:导致亮亮在入园后的变化,正是其家庭教育中心理问题的体现,亮亮的妈妈过于关注孩子,一心想把孩子教育成明星式的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正确的心理导向,而亮亮也正是在妈妈和家人这样的疏导下失去了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当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亮亮不再是众人关注的明星,这让亮亮和妈妈都无法接受,妈妈非常焦虑,这更影响了亮亮,亮亮变得不自信、焦虑、孤僻和不合群……

2、人际关系的失败

人际关系的失败可能会导致孩子学习的失败。对孩子来说情感是第一重要的,对父母的情感,与同伴的关系,这些都会影响他的学习和成长。

案例二:一次,明明在与小伙伴游戏时,因为小强抢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明明与小强发生了争执,事后小强妈妈跟明明爸爸告了状,明明向爸爸解释说是因为小强抢了同伴的玩具,可爸爸根本不听孩子的解释,重重地责罚了明明,自此,明明变得茫然和消极,他不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别人跟他说话,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学习也退步了,这让爸爸很担心……

分析:明明爸爸无视明明的情感,尤其是孩子是因为伸张正义才与同伴争执,这时候,爸爸首先应该肯定孩子,重视倾听孩子的解释,再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解决矛盾……可是,明明的爸爸却疏忽了给孩子正确心理引导的机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3、自卑感

孩子自卑感的起因多源于家庭对他的影响。父母关系不和谐,或单亲离异的家庭容易导致孩子自卑。一个自卑的人很难得到成功和幸福。

案例三:幼儿园里,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画画,画的内容是“我和爸爸妈妈”,欣欣画的爸爸妈妈可神气啦,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旁边的蓉蓉却一把抢过欣欣的画,把它撕破……

分析:原来,蓉蓉的爸爸妈妈刚刚离婚,蓉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欣欣,连画画老师都没有表扬自己,所以当欣欣炫耀自己的画时,便愤怒地抢去撕毁……可见家庭和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啊!

4、学习困难

很多家庭对孩子用心良苦,却在无意中抹杀了孩子进行学习和试验的自然需求和渴望,结果对父母和孩子都造成了悲剧性后果。

案例四:期末考试结束,小军很害怕回家,因为成绩又退步了,回家后妈妈又该唠叨了……小军很痛恨自己,怎么这么笨呢?妈妈常说“为什么别人能学好,你却不行?”唉!活着真没意思啊!

分析:小军的妈妈非常重视小军的学习成绩,每回考试,妈妈都会问小军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接着就开始抱怨小军不够努力,要向XX同学学习,试图通过这样激励孩子上进……但事与愿违,在妈妈的督促、唠叨下,小军的成绩却越来越差,学习对于小军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小军厌学。

5、多动症的诱因

造成孩子患上多动症的最主要原因是:家庭生活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造成了成人对孩子的忽略与娇惯。

案例五:萌萌自3岁开始变得特别的多动,在任何场合都不能停止,这让爸爸妈妈很头疼,也很没面子。经过检查确诊,萌萌患上了小儿多动症,这让爸爸妈妈很受打击。

分析:萌萌的爸爸妈妈一直忙于工作,工作成绩都很优秀,这让他们自我感觉非常好,他们放弃了对萌萌的教养,萌萌5个月就交由奶奶带,而奶奶一味地娇惯孙子,这让萌萌的妈妈很担心,并经常为萌萌的教育问题与奶奶争执,最终赶走了奶奶,萌萌非常痛苦,这以后,萌萌又经历了由外婆、保姆等人的照看,最终都以痛苦的分离结束,萌萌在短短的3年里,经历了与妈妈、奶奶、外婆和保姆的分离,巨大的分离焦虑让孩子痛苦万分,萌萌变得焦躁不安和多动。

上面这些案例活生生地展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见在家庭教育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三、家庭教育中应如何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1、父母要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家长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作为教育孩子的家长,应具备一些健康的心理素质,它包括:有稳定的情绪状态和健康的情感;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坚持性;有健康的兴趣爱好;能自觉减轻心理压力等,只有家长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以健康的心理来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2、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但凡学习困难的儿童,其父母几乎都处于一种彼此疏远的状态,他们没有时间共享家庭生活,甚至没有时间彼此沟通,家庭氛围尤为冷淡,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关注,有的孩子甚至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久而久之在心理上便产生了问题。相反,在和谐幸福的家庭中,父母亲彼此关心、爱护,他们非常关注家庭生活和对孩子的教育,孩子能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在这种关爱下,孩子会变得性情开朗,各种聪明才智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父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很多家庭,爸爸们总是忙于工作与各种应酬,他们把挣钱当成是对家庭的最主要贡献,根本无暇关注孩子……但是,据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孩子在父亲身上学会了勇敢和坚强,而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与同伴交往,同时孩子在情感上也变得更加有安全感。

4、家长要树立权威。

很多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他们粗暴地对待孩子,却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孩子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家长的威严扫地。那么怎样树立家长的威严,让孩子既尊重又信服呢?

首先,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既坚定又亲切”。坚定表明父母清楚地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孩子;亲切表明父母对待孩子温柔有加,同时又不失尊重和欣赏。

其次,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建立在“互敬”的基础上,父母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同时要求孩子尊重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另外,父母还应学会“多做少说”。要利用自然合理的后果来教育孩子,而不要用一系列惩罚措施来教育孩子。就算孩子眼前的情形让人失望,令人不满,父母也绝不会气馁。

父母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真正的威严。

5、父母要与孩子交朋友。

家长在孩子面前既要有威严,又要与孩子平等相交,像朋友一样交流和互动,这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平等对待与尊重,会因此更加配合父母的教育。

总之,成功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更为孩子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吧!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作者:李平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