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的关系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7日
作者:叶平枝 张彩丽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社会退缩幼儿的好奇心明显偏低,并在好奇心总分及其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正常儿童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极其显著性差异。只有“害羞沉默”与“观察”呈负相关但差异不明显。退缩幼儿因其好奇心偏低而可能存在令人堪忧的发展隐患,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幼儿;社会退缩;好奇心
  
  一、问题提出
  
  关于幼儿社会退缩适应性的大量研究表明,社会退缩对儿童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与正常的幼儿相比,社会退缩的幼儿更可能出现焦虑、低自我价值感,解决人际间两难冲突的能力较低,容易遭到同伴的忽视和拒绝。对于严重退缩的幼儿,这些负面影响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严重,逐渐出现学习困难、焦虑、抑郁等内隐性行为问题。长期的纵向研究还表明,社会退缩幼儿成年以后更容易遭遇情感的沮丧和低自尊,出现社交问题,在生活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结婚、生孩子、获得稳定的职业上落后或延迟。这些研究说明幼儿的社会退缩不可忽视。近年来,有关方面的研究从关注幼儿问题行为等消极适应问题开始转向幼儿的积极适应的研究,开始采用好奇心、自我效能感、自尊等重要的积极适应的指标,以更灵敏地反映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
  从发生机制而言,幼儿的社会退缩源自较低的交往自我效能感。这种低交往自我效能感很可能会影响到幼儿的所有探索动机,由对交往的恐惧扩大到对所有新事物的回避。假如这一推测成立的话,就必然会影响到社会退缩幼儿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个体趋近并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然而另一方面,从德西(Deci)的自我决定论来看,儿童并不是被动的,他们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的自我决定倾向,正是这种倾向可能使社会退缩幼儿从人际互动的失败转向自己感兴趣的、有益于其能力发展的其他活动,从而保持其自尊和自我的完整,即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灵活地适应环境。根据德西的这一理论,社会退缩对幼儿的影响就不会完全是消极的,他们完全可能成为虽孤独,但不失兴致、且卓有成效的探索者和创造者。皮亚杰理论也支持这一推测。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对于任何新异的刺激,他们都希望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将其纳入并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积极探索、发展自我是每个儿童的迫切需要。在皮亚杰理论中,我们容易产生“孤独的科学家”的儿童影像。
  综上所述,幼儿社会退缩的实证研究呼吁研究者采用诸如好奇心等积极的预测指标探讨社会退缩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而德西和皮亚杰理论则提示我们审视这一推测,在没有实证数据支持之前不能轻易下此结论。由此可见,很有必要探索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之间的关系,以客观全面地揭示社会退缩对幼儿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大学附属幼儿园的4个中班共161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效被试106名,男孩52名,女孩54名,平均年龄4岁零6个月。
  本研究使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的《幼儿社会退缩教师问卷》和《幼儿好奇心结构教师问卷》作为调查的研究工具。前者调查幼儿的社会退缩,共包含12个题目,涉及害羞沉默、主动退缩和被动退缩3个分量表;后者调查幼儿的好奇心,共包含39个题目,涉及敏感、观察、兴趣、探索、提问、解决问题、幻想、专注8个分量表。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社会退缩与好奇心的相关
  从表1可以发现,好奇心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与幼儿社会退缩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均呈负相关,并且除社会退缩“害羞沉默”分量表与好奇心“观察”分量表的得分没有达到显著性以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水平。


  
  
  (二)正常幼儿和社会退缩幼儿之好奇心的比较
  根据已有的诊断标准(社会退缩总分大于等于20为退缩),将被试幼儿分为正常幼儿和具有社会退缩倾向的幼儿(简称退缩幼儿)。其中。正常幼儿60名,退缩幼儿46名,然后分别比较这两个群体在好奇心及其分量表上的差异。从图1可知,正常幼儿在好奇心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退缩幼儿。
  差异检验进一步表明,退缩幼儿与正常幼儿的差异在好奇心观察分量表上达到显著性水平,在其余分量表和好奇心总分上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见表2)。
  
  四、讨论
  
  (一)社会退缩幼儿好奇心明显偏低,表明其存在明显的适应和发展障碍

  探讨社会退缩与儿童发展适应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逐步深入的问题。当人们对于发展和适应的影响只关注外显行为问题时,社会退缩的弊端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和重视。只有当内隐问题行为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时,社会退缩的诸多适应和发展问题才被一一揭示,并展示了一个不容乐观的适应景象,迫使我们必须采取行动进行预防和干预。
  但是,无论是关注外显还是内隐问题行为,都是从问题行为的角度来透视发展和适应的,其思路一致,即都是从临床的视角,用消极适应的、被动滞后的预测指标来衡量儿童发展和适应的状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应从积极的、理想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发展和适应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关键的、积极的、灵敏的预测指标及时地反映发展和适应问题。本研究就是在这一新的思路指引下,尝试以好奇心为指标来探讨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性问题。结果发现,退缩幼儿并没有像德西与皮亚杰理论预测的那样成为“孤独的科学家”,他们具有明显偏低的好奇心。这进一步说明,社会退缩幼儿的适应状况令人堪忧,不容忽视。因为好奇心不仅是幼儿发展和适应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儿童发展的方向。作为连接动机与行为、凝聚认知与情感、融通先天本能和后天习得的一种心理特征,好奇心不仅能驱动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究,而且能通过建立积极主动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系统,对幼儿完善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好奇心对幼儿的发展和适应都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社会退缩幼儿之所以会有如此低水平的好奇心,可能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幼儿社会退缩的发生机制而言,在人生最初的交往中,婴儿如果不能与母亲建立安全愉悦的亲子关系,经常受挫,未能建立较高的交往自我效能感,就有可能阻碍儿童今后与同伴和教师的交往,使幼儿缺乏交往兴趣,产生交往焦虑,从而最终导致幼儿回避交往而选择独处。其次,当幼儿以独处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自我建构时,不仅缺失了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支持和积极评价,而且失去了许多观察学习的机会,失去了教师对其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指导和帮助,致使其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的成功经验比较有限,教师和同伴的积极评价和反馈就更为缺乏。对退缩幼儿来说,能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大门小径均在这独处中慢慢暗淡,从而导致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整体降低,逐渐影响到幼儿的自尊、探索欲望和兴趣等诸多方面,使其好奇心明显偏低,不仅对外界新异刺激丧失探索的兴趣,而且缺乏顺利控制环境的“胜任力”。这种状况与“习得性无助”十分相似,因而特别需要警惕,进行积极的预防与干预。
  
  (二)不同类型社会退缩幼儿的好奇心值得进一步研究
  社会退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症候群,具有不同的动因和表现,目前学术界发现其存在三种比较明显的亚类型:害羞沉默、主动退缩和被动退缩。已有的相关研究还表明,害羞沉默因为存在着趋避动机的冲突而存在着较多的适应问题;主动退缩的儿童对物的兴趣超过对人的兴趣,似乎与皮亚杰理论下的“孤独的科学家”很类似;被动退缩因为社交技能差而存在一些外在行为问题。不过,本研究不仅没有发现这样的结果,还意外地发现,“害羞沉默”与“观察”分量表负相关很低,但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提示害羞沉默的幼儿在“观察”方面的发展比较正常,他们能够对新异刺激给予持久的注意和知觉。这从害羞沉默的典型行为——旁观行为来看,害羞沉默幼儿观察能力的保持和发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退缩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观察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还是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对此还需要今后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总体来看,本研究显示社会退缩幼儿具有较低的好奇心和令人堪忧的发展隐患,需要对他们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cuckoo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