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幼儿游戏杂谈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3日
作者:周静江苏省邳州市市机关幼儿园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自身能力和经验的表现,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牵制而言,游戏是幼儿独立驾驭的世界,在游戏中,幼儿只是为好玩而玩,他们有权决定在游戏玩什么、怎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他们是游戏的主人。
  幼儿游戏是一种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行为,注重的是游戏的过程体验,而对于游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游戏也是有差异的。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成人面对幼儿游戏时,往往会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看待不同的幼儿,对他们游戏的不同水平缺乏真正的了解,出现了几种类型的"重轻失调"现象,即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轻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重游戏的预成结果,轻幼儿的实际能力水平;重游戏的逼真性;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的发挥;重直接的语言指导,轻幼儿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重游戏的结果,轻游戏的过程体验;重游戏环境创设的规模,轻实际利用的灵活性。
  因此,要很好地指导孩子游戏,就应该有计划的观察孩子的游戏兴趣过程。这能帮助父母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游戏,使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有权决定游戏的主题,玩具、材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
  成人应针对不同的游戏主题指导孩子的游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
  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成人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游戏之前,成人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另外,成人应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的新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科学地指导幼儿游戏是减负最佳良方。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自定角色、自选材料和伙伴,自己构思活动。要使游戏发挥其教育功能,教师必须注意游戏进程,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对游戏进行全面的指导。
  一、游戏前的充分准备
     游戏前的准备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的准备,其二是幼儿经验的准备,准备工作好坏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
      1.教师的准备:首先,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水平的游戏计划。其次,环境及活动材料的准备,玩具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师生共同参与材料的投放更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
      2.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游戏经验的获得是深入开展游戏的条件。尤其是角色游戏,教师组织幼儿通过参观、谈话、讨论等活动,从而获得大量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如:在开设角色区“娃娃医院”前,请园医给小朋友诊治,开展假如我是医生的谈话活动;带幼儿去附近医院参观。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幼儿获得了许多有关医院看病的知识,在玩游戏时,这个角区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
  二、注重游戏过程,积极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参与幼儿的游戏,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使教师更加具体细致地了解幼儿的一言一行,跟上幼儿的新感觉,在其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幼儿一起协商或提出建议,引起幼儿思考,激发幼儿想象。
  三、游戏结束时的评价应注重幼儿的参与
     游戏后的评价活动也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除教师适当的评价之外,还包括幼儿游戏伙伴之间的互相评价,幼儿自身的自我评价。我园游戏后的评价以幼儿为主,幼儿除对游戏成果评价外,还对游戏过程及自身的游戏行为进行评价,教师则在适当时候给予肯定,并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希望,或留下疑问,以此引发幼儿再次参与游戏的兴趣。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游戏本身所具备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主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就能得以充分体现。所以我们就在日常游戏中注重改善氛围、利用玩具为特点的策略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发展,完善。
  “确立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幼儿园游戏的核心。儿童是学习与发展的主题,他是以一种主题的身份与外界相互作用并发展自己,在他亲自参加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
  现代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好途径,也是培养幼儿主体的最适宜、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游戏是个别指导、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
  环境的创设是本体性游戏知道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教师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包括游戏空间的组织、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氛围的形成,把教育意图具体化、物质化,是幼儿在教师创设游戏环中更愉快地开展游戏。
     环境的创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环境。既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主的、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大胆的按自己的意愿与想象反映生活,表现生活,并积极进行各种尝试与探索,使他们真正的从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发展。二是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玩具和材料,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的投放是很富教育性的。教师要研究玩具、材料投放的数量与时间,根据我班幼儿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中大班幼儿的玩具数量更多满足其体力、智力积极活动的要求,如通过增加陌生的玩具材料,有目的地引发幼儿的探索性的游戏行为。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玩具材料的提供还要体现层次性、教育性、目的性。玩具材料如果提供恰当,就能充当起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之间的桥梁,就会对幼儿掌握知培养能力、身心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编辑:ls)